书城励志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6008900000019

第19章 谢绝邀请的礼仪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

例如,有同学约你外出游玩,可你因有其他事情而不能同往;有人送给你礼物,你又不好接受;父母出于疼爱,帮你做某些事情,但你又不愿让父母代劳……面对这些“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谢绝的语言。

人们都不愿意自己的愿望遭到拒绝,一个断然的“不”字,更会有伤情面。所以,谢绝的语言要格外注意礼貌、分寸。

■以感谢的态度婉言谢绝

如果对方发出游玩的邀请或赠送礼物等,而你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谢绝时,要感谢对方的热情、友好,表示非常高兴接受这份感情。如:“非常感谢你对我的关心。你这番好意我心领了!”、“谢谢你的好意!”……这样一来,对方即使被回绝,仍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你理解了他的美好用意。

■以诚恳的致歉婉言谢绝

当你不想接受对方的邀请时,应该礼貌地说:“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话绝非可有可无,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而不近人情。

■寻找借口要得当

找一个借口来谢绝对方并不是不礼貌。事实上,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时,不妨找个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使对方难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

例如,你不太喜欢和某一个同学在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是拉你去打球。这时不妨找一个借口,说:“对不起,我今天约了朋友到我家里去玩的(实际不是)。”这样,既达到了谢绝的目的,又没有伤到彼此的和气。

有道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过失。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自己的言行有不当之处,比如打扰、麻烦或是妨碍、伤害了别人,最聪明、最得体的方法就是及时向对方道歉。

比如说,因为当时不了解实际情况,而错怪了朋友,那么在获知实情后,就绝不能文过饰非、将错就错,甚至一错再错,而应当马上以适当的方式向朋友真诚地道歉,以得到朋友的原谅。如此,既使友谊得以延续甚至更加深厚,又恰当地体现出了自己的气度和风范。

道歉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冰释前嫌,消除他人对自己的恶感,也可以防患于未然,防止不必要的情感或肢体冲突,甚至还会因此而为自己赢得新的朋友。

例如,在马路上行走无意中碰撞了他人时,在公共汽车上挤了别人或踩了别人的脚时,在狭窄的过道里需要在别人面前勉强通过时,因有事而要打断别人的谈话时,因自己不注意挡住了别人的视线或光线时,未能办好别人托付的事情时,失礼、失约、失言或失手时……面对这些情况,你都应主动向他人道歉。

■道歉是一种风度

道歉是“知错就改”的最直观的体现,它绝不简单地等同于低头认输。它是人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后的一种客观认识和纠正,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道歉者风度的一种体现。既然是风度的体现,它在表达时就应格外注意下列问题:

◆道歉语应当文明而规范

如有愧对他人之处,宜说:“深感歉疚”、“非常惭愧”;渴望见谅,需说:“多多包涵”、“请您原谅”;如有劳别人,可说:“打扰了”、“麻烦了”;如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通常说:“对不起”、“很抱歉”、“失礼了”……

◆道歉应当及时

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要说“对不起”,否则拖得越久就会让人家越“窝火”,越容易使人误解。道歉及时,还有助于当事人“退一步海阔天空”,避免因小失大。

◆道歉应当大方

道歉绝非耻辱,故而应当大大方方地表示,不要遮遮掩掩。道歉时要真诚、专注,不要手头边干着其他事情边道歉,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敷衍,也就不会原谅你。更不可因自身的错误就过分贬低自己,这不但使别人难以领会你的用意,还可能让对方看不起你,而没有起到道歉的作用。

◆道歉并非万能

当自身的行为、言语出现错误时,一定要真诚地向对方道歉,但要知道:道歉不是万能的,重要的不是道歉这个行为本身,而是自己此后的所作所为要有所改进,千万不要言行不一、道过歉后依然故我。如果让道歉流于形式,只能证明自己待人缺乏诚意。

◆为该道歉的道歉

有时候,我们或是为了息事宁人,或是出于一些特殊原因,要为不是自身的错误而道歉。但你应该记住一点:不该向别人道歉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向对方道歉。包揽错误,对方不仅可能会不领情,搞不好对方还可能会因此而得寸进尺,向自己发难。

■道歉的方式

当面向对方表示真诚的歉意是道歉最佳的方式,但有时候当面道歉也许会令你觉得难以启齿,那么,你还可以尝试用另外的方式表达你心中的歉意。

◆书信的方式

一封言辞恳切的致歉信不但能够帮助你表达心中的歉意,同时也为你化解了直面陈言的尴尬。

◆转达的方式

求助于可信赖的第三方,请求他为你转达歉意。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毕竟是第三方的陈述,难免有时会有些表述上的差误,如果因此而产生误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令矛盾加深,对于进一步的交往就更加障碍重重了。

◆借助“物语”的方式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给对方送上一束鲜花或是一件小礼物,婉“言”示错,会令道歉更加自然,显得更有诚意。

◆改正的方式

有些过失是可以用口头表示歉意并能产生效果的;有些过失不但需要口头向对方表示歉意,而且需要有改正过失的行动;也有的过失只需要用行动来弥补。而改正过失的行动,才是最真诚、最有力、最实际的道歉。

礼仪故事■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7个大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强大。有一次,赵惠文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和氏璧,秦王想凭强权夺得这块玉璧,赵王便派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完璧归赵。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领了一部分地方。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面,意欲加害。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前往。在大将廉颇和蔺相如的坚持下方同意赶赴渑池。他叫蔺相如随同前往,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在渑池,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不但令赵王得以保全性命,更是令赵国得以免受强秦之辱。

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更加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赵王如此器重蔺相如,大将廉颇便感觉有些不服气。他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打下大片江山,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仅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竟然比我还高!我要是碰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给他难堪。”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他立刻吩咐手下的人,让他们以后遇到廉颇手下的人要以礼相让,不要和他们争吵。有一次他自己坐车出门,远远看见廉颇从前面过来,便叫车夫把车子赶到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对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这样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家都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可是为了保卫赵国,我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反倒怕了呢。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赵国,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你们想想,国家大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番话,非常感动,以后每次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对他们总是以礼相让。

后来,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他裸着上身,背着粗糙的荆条,亲自到蔺相如的家里登门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只为一己私荣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实在惭愧,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赶紧把荆条卸在地上,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对他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于是蔺相如和廉颇成为生死之交,齐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