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6008800000041

第41章 《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成书时间:公元前3世纪

类别:寓言集

经典欣赏

农夫与命运女神

有个农夫耕地时,发现了一块金子,认为一定是土地女神所赐。于是,他每日都给土地女神祭奉。命运女神来到他面前,说:“喂,朋友,那块金子是我送给你的发财礼物,你为什么把它看成是土地女神的恩惠呢?若时运不同,这块金子也许会落入别人的手里,那时候你一定又要怨我命运女神了。”

磨坊主父子与驴子

磨坊主和他的儿子一起赶着他们的驴子,到邻近的市场上去卖。他们没走多远,遇见了一些妇女聚集在井边,谈笑风生。其中有一个说:“瞧,你们看见过这种人吗,放着驴子不骑,却要走路。”老人听到此话,立刻叫儿子骑上驴去。又走了一会,他们遇到了一些正在争吵的老头,其中一个说:“看看,这正证明了我刚说的那些话。现在这种社会时尚,根本谈不上什么敬老尊贤。你们看看那懒惰的孩子骑在驴上,而他年迈的父亲却在下面行走。下来,你这小东西!还不让你年老的父亲歇歇他疲乏的腿。”老人便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他们没走多远,又遇到一群妇女和孩子。有几个人立刻大喊道:“你这无用的老头,你怎么可以骑在驴子上,而让那可怜的孩子跑得一点力气都没啦?”老实的磨坊主便立刻又叫他儿子来坐在他后面。

快到市场时,一个市民看见了他们便问:“朋友,请问,这驴子是你们自己的吗?”老人说:“是的。”那人说:“人们还真想不到,依你们一起骑驴的情形看来,你们两个人抬驴子,也许比骑驴子好得多。”老人说:“不妨照你的意见试一下。”于是,他和儿子一起跳下驴子,将驴子的腿捆在一起,用一根木棍将驴子抬上肩向前走。经过市场口的桥时,很多人围过来看这种有趣的事,大家都取笑他们父子俩。吵闹声和这种奇怪的摆弄使驴子很不高兴,它用力挣断了绳索和棍子,掉到河里去了。

这时,老人又气愤又羞愧,赶忙从小路逃回家去。

内容导读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也很大。

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已经成为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2000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为人们生活体会和经验的结晶,《伊索寓言》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艺术处理也很成功。《伊索寓言》的故事一般都比较短小,结构也比较简单,但形象十分鲜明、生动。《伊索寓言》中除少数寓言以人为主要角色外,绝大部分都是动物寓言,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需要指出的是,《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某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

随着“西学东渐”,《伊索寓言》在明朝时传入我国。第一个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在中国生活期间撰写了《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绍过伊索,对《伊索寓言》做过称引。他之后的传教士庞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绍、引用过《伊索寓言》。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

清代之后,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多种版本的《伊索寓言》相继出现,并在我国得到广泛流传,至今仍令人爱不释手。

文学常识概览

钱钟书论《伊索寓言》的功能

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认为:《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