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6008800000027

第27章 《女神》

作者: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成书时间:1921年

类别:诗集

经典欣赏

《炉中煤》(节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内容导读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初版于1921年8月,共收郭沫若早期新诗56首,其大部分诗篇作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五四”运动高潮时期。

除《序诗》外,《女神》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3部诗剧;第二辑为《凤凰涅》、《炉中煤》、《天狗》等30首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作品;第三辑为《死的诱惑》、《日暮的婚筵》、《上海印象》等20首最初试笔和回国后创作的具有优美风格的作品。其中,第二辑最能代表他的成就和风格。第三辑写作时间跨度大,内容风格亦较为驳杂。

《女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在于它以无复依傍的气概自铸伟辞,从而结束了早期白话诗的历史,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开辟出一个新的自由诗的时代。

在“五四”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文化再造运动中,郭沫若以其不可仿效的天才创作,将个人的才情与时代的脉动契合无间,演奏出极富个性特色的时代强音,摘取了“五四”时代新诗的桂冠。

《女神》强烈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它集中表现了“五四”时代人的自觉和觉醒,表达了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的愿望,而这种个人的自觉和觉醒总是和民族的自觉和觉醒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女神》中自我抒情的主人公首先表现的是觉醒中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而诗人郭沫若正是“偏于主观的人”,艺术想象力极其丰富。个人的郁结、民族的郁结,都在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中找到了“喷火口”。

《女神》中的优秀诗篇,都活跃着一个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热情洋溢,对自我的能力充满自信、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向往的“五四”青年,他厌恶一切陈腐的事物,厌恶平庸无为的生活;憎恨现实生活的黑暗和冷酷,赞美一切新鲜的生命;崇拜一切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事物,同时也在自己的青春的生命力面前感到惊异和欣喜。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抗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构成了《女神》的主旋律。

《女神》开了一代新诗诗风,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女神》体现出一种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从而开拓了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其次,《女神》又形成了“雄丽”的艺术风格,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

总之,冲破一切封建束缚,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忧国忧民、探求真理的精神,构成了“五四”时代的风雷颂。这是郭沫若呈献给时代和人民的最美好的诗情,也是《女神》的思想成就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