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2岁的保育
6003200000016

第16章 共视

◆共同注视

最近,又开始流行“背孩子”了。有了非常容易解开的婴儿背带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有一段时期,人们认为婴儿面对着妈妈比较好,因此改背为抱,婴儿车从婴儿目视前方改为与母亲面对面,流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也有人认为,以前婴儿是由母亲背着的,母亲所做的一切,孩子都可以看见,可以与母亲一起体验母亲所做的事情。“人类是共同进食的动物”,共同进食这种行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可以非常自然地在饮食行为、饮食文化以及与人的关系中理解自己和他人,获得发育。不是母子面对面地吃饭,而是母亲与孩子一起看着他人的行为,这一点十分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共视(共同注视)”,与“共食”一样重要。背着孩子符合共视的原理。

婴儿如果没有他人的照顾则无法生存。因此,婴儿会想方设法让人照顾他。婴儿的外表会给人一种情不自禁地想照顾他的姿态和表情。还有一个就是黑眼球对视。婴儿有时候会与母亲或照顾他的人对视,目不转睛地对视。从事婴儿社会性研究的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远藤利彦准教授在《婴儿学习能力展示Vol。1》“婴儿的社会性发育”中写道,“看着婴儿与抚养人等以目传神会感到非常温暖,从婴儿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有意识地在这样做。就好像是半自动地对他人的眼睛和视线等动作的一种反射,由此建立起最初期的交流。同时,在这种封闭式的、两个人‘对视’的关系中,自然地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发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将母子关在实验室中,可以集中观察相互注视这个行为。远藤利彦准教授认为,婴儿实际上在半岁之前就已经试图与几个人同时交流了。母亲和父亲一起和婴儿说话时,婴儿在与母亲热情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向父亲送去视线或表情。这种情景宛如三个人在一起快乐地对话。

婴儿需要的不仅仅是母子对视,而在很早的时期就需要有与几个人交流的体验。同时,“共视”也十分重要。通过这些行为,可以扩展发育的可能性。“婴儿通过追踪他人的视线,可以知道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哪里,他人视线集中的地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东西,或者在思考一些什么东西,在说些什么。尤其在婴儿开始学习语言的初期阶段,这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人类向别人转达意愿的工具,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个工具,知道对方视线在何处非常重要。首先要练习知道他人视线的方向。同时,因为语言可以意味着某些东西,表达某种行为,在大人用语言说明这些东西时,需要和大人一起看着这些东西。

◆社会性参照

“共视”不仅仅意味着一起看,还可以传递对看到的事物的感想或想法。远藤利彦准教授这样写道,“在读懂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与视线起到同等重要作用的是面部表情和声调等。我们日常在看什么的时候,特别是在看那些与自己关心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的东西时,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在脸上浮现出表情,或者发出声音来。旁边的人看到这些时,会比较容易感觉到我们当时的心情”。借助视线与表情,去读懂心情或者推测意思,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作“社会性参照”。这种行为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也可以看到,而人类的这一能力特别突出。有人认为,人类能够掌握如此多的知识,也许就是通过这种“社会性参照”才获得的。

坐在飞机上,当飞机发生剧烈摇摆时,我们会去看乘务员的表情。看到他们面部表情很镇静时,会感到安心。同样,婴儿到了1岁左右,看到不认识的人时,会去看母亲的面部表情,以判断那个人是不是可以放心的人。看到第一次看到的食物或者闻到第一次闻到的气味时,也会通过观察人的视线或表情来感觉是好是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有时这些会成为先入为主或固有印象,产生喜好或厌恶。

“共视”以及“社会性参照”发育的下一步,是婴儿将自己关心的东西用手指着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开始自发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希望你看什么,希望你去取什么时,不仅用手指,还会将自己高兴、惊讶的感想与别人分享。这是在发出“一起看呀”的信号。

当我出现在0~1岁班级时,对我感兴趣的几个孩子就会走近,拼命想要自我表达些什么。熟悉一些的孩子就会伸出手来让你抱他,这是一些尚未将心托付给我的班级的孩子。

有时,孩子会指着什么来表现自己。但他们手指的方向却什么也没有。而且当我朝着手指的方向看时,孩子却又改变了手指的方向。希望看他自己时,他会指向自己,有时也会指向别的地方。

保育员没有必要和孩子面对面地一起玩,而只需要和孩子在一起,看着孩子玩即可,这一点很重要。偶尔孩子回过头来确认保育员是否在看着自己时,保育员则需要表现出“我正在和你看相同的东西呀!”“真的很有趣”,重要的是要与孩子的玩产生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