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理如果这样看
5997200000009

第9章 巴山为何多夜雨

我国早有巴山夜雨的民谚,其意为巴山多夜雨。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据气象观测统计,四川盆地的北部,平均一年中夜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60%。春季尤多,夜雨占70%;四川盆地的峨眉山,平均一年中夜雨占67%,春季夜雨占69%。我国其他地区,夜雨率就不如四川大,如南京,一年中夜雨平均只占38%,湖南衡阳只占36%。

四川盆地为何多夜雨呢?

原来,由于盆地内的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住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的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到了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送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但由于云层上层辐射散热,夜间温度降低很快,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显著温差。下层暖湿空气逐渐上升,把水蒸气带到上层,冷却凝结,云层加厚。这时,云中对流扰动增强,云中水滴增大,每当水滴增大到上升气流顶托不住时,就下降成雨,巴山夜雨就是这样形成的。巴山多夜雨,不影响农民白天在田野工作,这对农业是一个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