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带笑的匕首
5993100000036

第36章 后记

本书出版的合同时间为2012年5月20日前,因我政治水平不高,看问题角度有所不同,故此书在终审时因政治原因被“枪毙”三分之一内容。怎么办?答案有三个:放弃出版、补写杂文填补空缺、充分利用已有但未出版过的文字材料。

查看了电脑中保存的材料,又经过反复思考,最终选择第三方案。现用来填补空缺的8篇文章,品种多样化,随笔、报道、报告文学、谈体会、议论文,还有篇幅较长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学创作讲座稿件,真可谓是名符其实的“杂文”。

这本书不能以统一的杂文形式与朋友、读者见面,或多或少留下一点遗憾,但大千世界,云云众生,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再说事物具有两面性,这样一调整,反而为此书增添了独特的风景,丰富和拓展了内容。同时又多侧面地体现了我的思想情怀、鲜明个性和精神状态等,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我。

这些文章,基本保持原样,有的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但从杂文应该具有的特性上讲,没有一篇是真正的杂文。如果转变观念,选择某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有些文章属于不是杂文的杂文,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杂文。

例一:《我的绿色低碳生活》,此文是随笔,这里记录了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几件日常小事,这对无视绿色低碳生活,甚至大手大脚浪费能源的人来说,也许是在进行无声的批评。“批评”,就是杂文应该具有的风格,或者叫作精神。

例二:《“全面技术能手”李杰伟》,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此文对李杰伟如何成长为“全面技术能手”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李杰伟的成长经历、所作所为、对形势的清醒认识等,都具有现实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当前,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李杰伟这个正面典型,对那些不关心下层人员、不注重人性化管理的领导,对不重视学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人来说,无疑是在提醒和批评,当然也在鼓励。

例三:《为爱而创作》,这是一篇文学讲座稿件。此文围绕一个“爱”字,从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文学、爱自己这五大方面展开讲解,举例说明。这对当前人心浮躁、名利思想严重、作品庸俗和低级化现象普遍存在的文化领域来讲,也许有提醒、批评和教育意义。

我在此牵强附会,自说自话,自圆其说,敬请各位朋友、读者理解和原谅。

为了这本书,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有关领导,特别是新老编辑多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也增添了麻烦,在此,我由衷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再感谢!

2012年5月13日(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