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旗阿妈啦
5969400000031

第31章 阿妈啦创下了吉尼斯纪录(2)

有一次,年轻人带着喜讯来到阿妈啦屋子里,满面春光地告诉阿妈啦,在阿妈啦的影响下,工作努力,积极上进,深受大家的好评,领导也把她列入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对象,找她谈了话。

阿妈啦听后,高兴万分,立马站起来,转身从墙上摘下了她心爱的挂了30多年的毛主席像,严肃认真地说道:“好样的!孩子!

为了奖励你,我就把毛主席像作为一件礼物送给你!”年轻人有些激动地回答:“谢谢!可这毛主席像你都挂了30多年,这么珍贵,你每天都要拜他的呀!我不敢收,不好意思收!”阿妈啦很认真地告诉年轻人:“要听从组织的安排,每月不要忘了交党费。

这是一帧铁皮制作的彩像,那上面毛主席戴着草帽站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笑呢!你就拿去吧!要好好地爱护毛主席哟!”

在西藏,藏族人民把毛泽东当菩萨一样敬仰,那份特殊的崇敬和景仰已上升到了佛的境界。时至今日,在许多藏族人家里依然珍藏着毛泽东的画像,或是像章,都当佛祖一样供奉与朝拜。

特别是当你到了牧区,帐篷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当,可家家都少不了毛泽东像,即便频繁地搬迁与迁徙,什么东西都可以扔掉,唯独毛泽东的像如同珍宝一般珍藏着。

又有一次,当帮村的村委会主任罗布上任后,先去看望拜访了阿妈啦,给她送去了必需的生活用品,一阵嘘寒问暖。阿妈啦先向罗布道了喜,然后说道:“邻居们都很照应我,你们不必经常来看我,我也做过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牵涉事多,为了我这个无用的老太婆会耽误你们的事,你们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帮村当成一个大家庭,一定要把家当好,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罗布一边回答应允,一面向阿妈啦问:“还有没有需要村里协调帮忙的事?”

阿妈啦很爽朗地说道:“没有,已经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心里还过意不去呢!以后就别老惦记着我了……”

阿妈啦的这种升国旗情结,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将永不褪色。已融入到每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欢庆在每一个国人振奋的时刻。这不,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日子里,在边陲小镇樟木,国旗阿妈啦和当地群众一道,又举行了一个简朴又隆重的升旗仪式,让五星红旗在祖国的西南边陲高高地飘扬!飘扬在中国人民的心坎上。

阿妈啦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翼而飞,萌发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开花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怒放在世界各地。激励着全国的干部、学生、工人、农民、解放军,牵动着中华亿万民众之心。

在四川文理学院理科学院举办的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红色青春故事会”上,来自数学与财经系的选手严莲是一位藏族姑娘,她用平实的语言向现场观众讲述了一位藏族阿妈啦的50载国旗情怀。“1950年,当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神圣的布达拉宫的时候,阿妈啦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压迫没了,担子轻了,笑容也就多了,阿妈啦忘不了祖国的好,忘不了鲜艳的红旗在布达拉宫飘扬的场景……”这真挚而饱满的情感让在场的每一位青年深刻感受到了国旗带给老人的幸福感,真实而深切地为伟大祖国日益强盛感到自豪!

在沈阳门第一小学举行的《开学第一课》,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让我们收看《开学第一课》,我既兴奋又激动,回家后我做好了作业就立马看了起来。

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给我们讲了一个99岁藏族阿妈啦,每天坚持不懈地挂国旗,早挂晚收,日日不辍的感人故事。而杨利伟叔叔在神五飞船飞到第七圈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国旗。

他说在他看来,爱是一种荣耀。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五星红旗》这本书中,也收录了国旗阿妈啦的故事!

……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西藏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大爱无言大爱无边》吧!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

次仁曲珍阿妈啦用几十年的坚守,无声地表达了雪域儿女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爱恋。

阿妈啦为什么如此热爱和崇敬五星红旗?因为她亲眼见证了西藏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共和国60年的辉煌历程。

阿妈啦升降国旗之间,反映出老人的坚强信念——是共产党、新中国给西藏各族人民带来翻身解放,带来自由,带来幸福。同时,也又一次证明:谁使人民得到做人的权利,人民就拥护谁;谁给老百姓带来幸福与自由、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老百姓就跟谁走。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大爱无言,大爱无边。阿妈啦崇高的爱国精神,是200多万西藏各族人民爱党爱国、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必将激发西藏各族人民的爱国激情,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在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上阔步前进。

再次面对老人纯净的目光,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感受着我们伟大祖国长盛不衰的魅力。

自从西藏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西藏发生了巨变。樟木沟的变化更让人吃惊,由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了国家级陆路口岸,是目前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开放口岸。1983年,樟木口岸的全年贸易总量只有2800元人民币,到前年樟木镇人均纯收入已达7000多元。阿妈啦见证着这里的一切改变。在这个巨变的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人像老人家这样无怨无悔地选择跟定了共产党。他们对党的无限信仰、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这面国旗之上。带着他们对国旗的崇拜、痴情和寄托,高高飘扬在蓝天之上,永远飘扬在他们每一位的心中。

如今的樟木镇,散发着江南小镇“小香港”的风采,从日喀则到樟木的柏油马路已全面通车,只需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就可抵达。常年客商云集,每年进出口的货物已达3个多亿,镇里出现了千万元户。

特别是近年来,建设“稳定、开放、和谐、富庶”聂拉木的目标和思路深入人心。到2008年底,聂拉木县的生产总值29540万元,比改革开放前翻了69番;人均收入3547元;从旧西藏只有农奴主的后代才能接受教育,到现在全县有7所小学,1所中学,4个村教学点,4个村设有学前班,全县中、小学在校人数达3000多人。阿妈啦所在的村也实现了100%有手机,100%有电视,每个家庭年均收入已达到8000多元……事实上,从1978年到2011年,短短的30多年间,古老的夏尔巴人,也随同西藏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他们从“喜马拉雅背夫”边贸商人,从父母决定儿女终身的“抢婚”,到自由恋爱。“抢婚”是夏尔巴人的一种独特的习俗,延续了几百年。男方请别人到女方父母家求亲,只要女方父母同意,哪怕是女方本人不同意,男方也可以把她抢走。有的女孩子则在“误入”

男方家中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嫁了出去。如果不喜欢男方怎么办?只有逃亡一途,往往造成悲剧。从简陋粗劣的席棚木板房,到楼房甚至是“豪宅”和商铺。改革开放初期长年靠边境背运和交换物品维持生计的夏尔巴人,天天挖吃野菜,能吃上土豆和包米面就高兴得不得了;打着赤脚走路,能有双胶鞋,就会欢天喜地。

他们从吃不饱穿不暖到温饱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富裕起来的夏尔巴人在樟木镇建起了商业门面,一年收益就有十几万元。他们的三层“小洋楼”,中式客厅,藏式客厅和卧室、厨房等,装修豪华,现代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甚至据镇里的人介绍,他们有的还在拉萨、成都买了楼房,甚至有的还购置了别墅。

如“大老板”桑姆,她最初只用背贩货物攒下的钱,在樟木镇开了第一家饭馆。看着共产党的政策优惠,政府支持,中尼公路越修越好,她在镇里开了商铺,销售各种首饰,印度和尼泊尔银器、香水、手表等小商品,生意红火。

她1997年投资250万元,在樟木镇居委会建成了一个集仓储、住宿和饮食为一体,式样现代的六层“小洋楼”。后来她又扩大规模,投资80多万元,在位于中尼公路边的德斯岗居委会,修建了一座两层18间的商业楼。商铺上面是她家的七层楼房,除住宿外,把部分房子已出租。有开茶园的、饭馆的、歌厅的。

多年来由于受到国旗阿妈啦事迹的耳濡目染,作为新中国夏尔巴人第二代优秀女性的桑姆,她更加关注夏尔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她还特意从商业楼里留了一间房,作为夏尔巴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室。收集歌曲、舞蹈、服饰、绘画、祭祀、婚丧嫁娶等,就成为桑姆忙中偷闲的正经事。把民俗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赋予了新的生命传承。

她就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今天樟木镇的夏尔巴人有八成在做生意,昔日低头弓背、生活贫困的夏尔巴人,现在许多都变成了边境贸易区的“老板”。

所有的这些变化,夏尔巴人过去根本就不敢想,阿妈啦连做梦都想不到,可如今却成了现实。

据夏尔巴人回忆,“我们小时候,满街都是木板房,有的还是席棚子。”其实,夏尔巴尔人原来住在深山密林里,“标志性”

的住房是简易大棚,放牧时就住在临时搭成的席棚中。条件稍好的人家,房屋盖成二层,屋顶为人字形,覆盖着用木板劈成薄片或是石板的“鱼鳞瓦”。“二层楼”上面住人,下面是牛羊圈。

发展变化神速,樟木镇的变化是以边贸生意拉开序幕的。现如今,木板房石头房、红砖蓝瓦房、钢筋水泥房,别具一格,相辅相成。

实际上,以前最好的住房也不过是木棍当梁、泥巴当墙、石片当顶、草席当门的窝棚。室内陈设简单,厨具摆放在屋子中间,支架做饭,席地就食。从前当过向导背夫的琼达这样说:“每次带人上去爬山,冰镐敲下去的时候,心里都在祈祷山神啊,原谅我们的打扰吧。做登山的向导几乎成了我们唯一的生存方式,即使随时都有可能因此而丧命,而唯一能做的只有祈祷。”可如今他们富裕了,再也不用去,即便去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向导,是以高山协作者这一神圣的身份登山的。

帮村2006年完工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夏尔巴民俗度假村,总投资就达40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万,扶贫贴息贷款200万,当地群众投工投劳106万,总建筑面积338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3平方米,保坎工程量6120平方米,建有餐厅、休闲亭、伞亭、停车场及绿化。是聂拉木县首家集娱乐、休闲、餐饮、健身为一体的民俗度假村。实行经济人带头群众入股的民营股份制经营形式,国家投资作为贫困户股份,收入的50%给村民分红,30%用于当地社会事业发展,20%用于再发展基金。

2011年他们还准备建设宾馆,作为民俗村的后续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政府投资500万元,贴息500万元(10年时间),300万元作为村里投入,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后,将找合作人来补充资金不足的部分。

仅有68户279人的帮村,他们能建立起投资2200多万元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夏尔巴民俗度假村,将会给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这不仅证明了帮村的人们富裕起来了,也跟着次仁曲珍阿妈啦的国旗一道震慑着达赖集团的分裂势力,给他们所谓的大藏区自治一种有力的回击、无声的打击,也将威慑着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