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顺着公路来了西藏自治区文工团的演出队,在樟木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慰问演出活动,次仁曲珍与大家第一次看到了朴素、真切、感人、韵味十足的新式歌舞,犹如三月微雨,夏日清泉,八月稻香,冬日阳光;听到了最流行的歌声《翻身农奴把歌唱》、《夏尔巴的歌声飞向天安门》、《一个妈妈的女儿》。其中西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也来了,她热情洋溢地为大家唱了那首《金珠玛米亚古都》。“格桑花开满山谷,金珠玛米来修路。带来了毛主席的光辉,带来了春风和雨露。嗦呀啦嗦,光辉多明亮,雨露赛珍珠。照亮雪山峡谷,滋润百万农奴,亚古都,金珠玛米亚古都……”特别是《在北京的金山上》,“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她悠扬嘹亮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樟木的上空,她的歌声犹如雅鲁藏布江水在奔腾,显得无限的欢畅。唱出了阿妈啦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一片深情,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也唱到了人们的心坎里。
中国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
一时间,樟木沸腾了,樟木膨胀了!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大家兴奋不已,也让次仁曲珍惊呆了,疑问不止,不会是眼花了吧?
眼前唱歌的这位歌手才旦卓玛,跟自己一样农奴出身,农奴也能穿如此艳丽的服装,站在舞台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放声高歌想唱的心声。可领导明明介绍才旦卓玛出身是农奴的呀!所有这一切,让次仁曲珍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从西藏自治区成立那年的国庆节那天开始,次仁曲珍就坚持不懈地在自家的院子里插挂五星红旗,早挂晚收,每天如此,日日不辍,一年又一年,国旗旧了换新的。老人说:“要让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永远鲜艳……”老人家的爱国主义热情从未减少过,随着生活慢慢富裕起来,老人家更加坚定了自己爱党爱国,永远跟党走的决心。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一位翻身农奴朴实情感的表达和期望。
三
阿妈啦门口的一窝密密麻麻茂盛的竹子,翠绿高耸,昂首苍穹,紧紧地把小屋环抱。
一圈参差不齐、横七竖八的栅栏把阿妈啦的几块小菜地包围得严严密密,就好像是老人无意中伸展的一排手指,要让那绿油油的蔬菜更加鲜嫩可口。大而圆的萝卜硕果累累。一蓬盛开的海棠花馨香艳丽,芬芳四溢。所有的这些,一样地见证着阿妈啦慢慢丰满的日子,让她常常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把阿妈啦房前的石阶一级接一级地延伸向遥远……阿妈啦对修路的事记忆犹新,她激动地说:“以前的路在山那边,沿河而走,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牛、羊等牲畜不能过,人、牛、马一不小心就要坠下去,死伤牛羊不计其数。
那路一会儿在山涧的这边,一会儿又过桥在山涧的那一边。当时,西藏的噶厦政府还围绕着政府的命令信函,接力赛一般传递着。
轮到谁送邮件,不管你有病无病,必须毫无怨言地去,否则就面临官爷们的皮鞭,让人们吃尽了苦头,为路流尽了辛酸的泪水。
现在的路哪,闭眼都可以走。”
次仁曲珍背夫的命运,金珠玛米修路的英雄形象,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扛着五星红旗开进山,腰里系上绳子悬空凿出了一条连接外面世界的公路。他们手里飘扬的旗帜彻底真实地改变了她的生存状态,给她在人生道路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改变了她凄惨悲苦的奴隶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318公路的正式修通,把她一生的坎坷经历一分为二地划分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成为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个活生生见证。从此她认定五星红旗是吉祥幸福的标志,红旗下面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人,自己要永远感谢金珠玛米。这也是次仁曲珍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时的感受。
紧接着共产党的工作组也进了樟木,工作组的队员带着大家伙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打倒三大领主运动,组织劳苦大众开展了一次焚烧地契和卖身契的欢庆活动。农奴们从此翻了身,不再是“会说话的工具”,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那激情高涨、让人振奋的庆祝场面,真是撼天动地。所有这一切,次仁曲珍老人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那一天,整个帮村到处欢歌笑语,欢呼声接连不断,响彻云霄,熊熊燃烧的篝火冲天而上,把跳起了锅庄舞的人们映照得喜气洋洋,红扑扑的脸上一个个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说,旧西藏的苦难一千零一夜也诉不完,头人的斥骂、皮鞭的抽打和农奴的哀号,那是一段非人的生活、痛苦的过去。新西藏充满了阳光,人们过上的幸福生活一辈子也道不尽说不完。
次仁曲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来了,她和广大樟木的农奴一样,在工作组的队员手中领到了一本印有五星红旗的土地证。
从那一刻起,她从农奴变成了农牧民,这是她第二次见到五星红旗。
四
每当阿妈啦从电视机里看到革命题材剧中那身亲切的黄军装、黄帽子、红五星时,她就激动不已。讲起了修路时的那段艰辛岁月,不由自主地让她想起了一个修路的解放军战士。她记不清楚他是如何受的伤,也没来得及问他的姓名,只是眼睁睁看着那个非常年轻而又勇敢的战士,被山上滚落下的岩石砸得血肉模糊,直至气绝身亡,都没有叫过一声,真乃金珠玛米的英雄本色。到如今,阿妈啦讲到这都有些激动紧张,嘴里还不停地叨念着什么,一直念叨没完,她双手合十的样子让人明白,或许阿妈啦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那些牺牲的战士,或是让她想起了有些心里不该想起的故事。果不其然,阿妈啦断断续续地道出了这样一段感人的经历。
解放军刚刚进来时,她在曲乡,在聂拉木做采石头、竹编的劳动。这期间,生活困难,只能靠交易维持生计,盐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交易内容。印度出的盐巴因从海里提炼而成,颜色呈黄色。
西藏出的盐巴为白色,产在阿里改则本盐湖,大家非常喜欢。所以,她和大家一道还需要做背夫的工作,从他人手里买回盐巴、青稞、鸡蛋以及竹子送到尼泊尔,又从尼泊尔的巴尔比斯背粮食、玉米、大米、小麦到樟木,赚中间的差价度日。出口的物品上都要盖章,再换回他们需要的货物,不准携带私货。这其间解放军给她帮了不少忙,她没有小孩,只孤单一人,免不了要一人背负着重物走在路上,特别是碰上危险的路段,一人想安全通过是有些困难,住在半路上的山洞之中,还要爬木头砍成的悬梯。上下坡时,背上的货物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每当需要人帮一把的时候,解放军像提前知道一样,都会及时出手相助,如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般,让她一次次安全渡过难关,给她的心里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记忆。“其中,有一位名叫‘小谢叔叔’的金珠玛米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让我终生难以忘怀。”
有一次,天高云淡,万里无云,红旗招展,解放军叔叔们正在忙碌着,有的用十字镐刨,有的用铁锹挖,有的甩开膀子抡起大铁锤敲打着钢钎,有的在用手推车推拉着石头,卖力地挖铲着土堆,人声鼎沸,炮声隆隆,一片热闹的劳动大场面。
阿妈啦背负着重物从尼泊尔回来,也就心狠了一点点,因比平时多背负了一小袋小麦而过量超重。由此一路上她可遭了大罪,起初还能跟得上大家,后来就感觉越来越沉重,压得她汗流浃背,身上直冒冷汗,每迈出一步都特别艰辛,想把超重的袋子扔了或送人,那是不可能的事,这可是她的命根子哪!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弃,只好硬撑着了。可由于实在太沉重,路又那么遥远,她渐渐地就掉了队,独自一人艰难地一步一步往前迈,就在离自家不远处,她实在坚持不了,颤颤巍巍发抖的身子,已无法把持自我,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连背筐带人摔倒在路上,不省人事。
正忙于运土的谢启风透过帐篷,突然见一位妇女倒了下去,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路,丢下手推车不顾一切地奔跑上来,嘴里一边喊道:“老乡怎么啦?阿妈啦!阿妈啦怎么啦?”一面扶起老乡。见老乡已昏厥,又急速跑回去取来军用水壶,给她小心翼翼地一小口一小口喂起水来。谢启风再看看她背负的货物,心想,我的天哪!这位老乡背负这么多的货物,跟她弱小的身体很不相称,肯定是累坏啦。于是他先让老乡身子靠在路旁的一块大石之上,继而给她掐起了“人中”,这招果然见效,次仁曲珍慢慢地缓过气来,渐渐地一点点睁开了眼,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是以前一样孤身一人,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谢启风帽子上鲜艳的红五星,这让她大为惊讶!这不就是绣在红旗上面的五星吗?我怎么了?刚刚只觉眼前一黑就倒在了地上,这会儿却靠在了石头之上,难道……不对!肯定是眼前这位金珠玛米的原因。暗自想到这些,她本该有的惊讶与害怕,女人本能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跟前咋有一位陌生男人?是不是想占便宜,吃自己的豆腐等一系列问题都抛诸脑后,也不知为啥,她一张开嘴,却把所有的恐惧与疑惑升华成了感激与心动,轻声向谢启风问道:“金珠玛米,你是谁呀?你救了我吗?你是……”
谢启风满脸微笑地看着瞪大眼睛、带着几分恐惧几分疑惑的次仁曲珍,不假思索、和蔼可亲地安慰道:“老乡,不要怕,我们跟你们一样,是帮穷人过好日子的队伍,是来帮你们修路的队伍。我叫小谢,是我见你倒在路旁,所以就……”一句似乎寻常而又平凡的话语,却让次仁曲珍这位深受歧视、长期遭受农奴主的压迫和蹂躏,从来没有被当人看待过,被压在最底层的心立刻热血沸腾起来。让她根本没有想到,以前,她只听说金珠玛米是为民着想的好兵,如何如何的体贴助人,今天见了,真如人们传说中那么神奇玄乎。心里也在暗想,我在樟木生活了大半辈子,多次超负荷地背货物运青稞粮食,也曾昏倒过好几次,可从未碰见过不速之客来帮自己的忙,更不会得到头人们的可怜,只有碰到皮鞭与辱骂,这么亲切的人究竟目的何在?为什么要帮我?咋就帮了我呢?难道是菩萨变幻的?一股脑的问题与疑问向她袭来,2010年,某部队排长白玛旺杰带领叶然等十几名战士给阿妈啦过年但她从谢启风的眼神中感觉得到,他是友好的善意的,应该接受,而且是毫无疑问、无法阻挡地接受,这是她当时的感觉,可她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声地回答:“不,不麻烦‘小谢叔叔’了!”
“老乡不用这样尊称我!你喊我小谢就行了,你的年龄比我大得多!”
次仁曲珍看着眼前这位可亲可敬的金珠玛米,也不知如何解释好了,唯有随意答道:“你们是解放军,被我们尊称为解放军叔叔,可你说得很对呀,你姓谢,年龄又比我小,所以把你叫为小谢叔叔了,这样才表示尊敬嘛!”谢启风审视着眼前这位淳朴的老乡,一边把次仁曲珍的货物背上,一边说着:“啊!原来如此!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不容分说,谢启风就往次仁曲珍家的方向走去,次仁曲珍心里暖乎乎地跟在谢启风的后面,总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大声地喊道:“小谢叔叔,这样不行,千万不可,误了你的工作,领导要批评你就不好了!”
“老乡,你可知道军队也有规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我们更讲军民关系。”
进入家中,谢启风又见次仁曲珍家屋顶上的茅草有些腐烂变黑,甚至脱落了不少,破旧的窟窿中漏下一束光线,把屋子照得亮堂堂的,四周用竹子与木板围成的墙,也在日晒雨淋中显得有些败落,风呼呼地吹了进来,屋里凌乱不堪,几件非常简陋的家具,毫无规则地随意摆放着,蜘蛛网都织了好几处。明显得很,此处已有些日子没有住过人了,更说明此房屋缺少一名男子的维护。
屋子外面小天井里,堆满了从山上砍下的竹子,有几捆也由于时间过长变腐朽了,不宜编竹筐……所有的一切让谢启风看不下去了,特别是老乡都伤成这样,他再也迈不开步子。
他帮次仁曲珍去山涧挑了一挑水,劈了柴火,做起了饭来。
次仁曲珍看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小几十岁的谢启风,忙前忙后。她可生平第一次见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帮助自己,又是金珠玛米,她的心里甭提有多热乎。谢启风隔三差五、经常来到次仁曲珍家中帮忙,一来二去就成了亲人一般。原来她只知道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饭,只有你帮了人家,人家才会帮你,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才是人之常情、为人之道。可谢启风的出现,让她真正感觉到人间的温暖、世上的真情,共产党人的高尚形象。足以让历经磨难的阿妈啦百感交集。从此,“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这句话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里。
时间长了,每次见到这些解放军,一字不识的次仁曲珍心中,冒出一个念头,一个奇怪的想法:如何回报这些“亲人”?从最初和村民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路,到后来把官兵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疼爱。
在次仁曲珍心里,解放军是自己的“兵儿子”,她也成了官帮村全景兵的“忘年交”、贴心人。官兵们喜欢亲近她,称她为国旗阿妈啦。
这支修路的部队,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十余个小时下来,战士们疲惫不堪,但仍然情绪高昂。在大山深处,为的是早日修通聂拉木到樟木的这条公路。他们一遍遍唱响了那首《歌唱二郎山》,激昂高亢的旋律在山间回荡。“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修路那段时间,经常性爆破,怕受伤,村民都搬走了,暂住帐篷。
次仁曲珍看到了亲人金珠玛米生活的艰苦,她就主动来到格桑家说道:“格桑,如今金珠玛米来到我们这穷山僻壤的地方帮我们修路,帮我们解决大问题,特别是解放军叔叔对待我们就像兄妹一样,哪像农奴主们的军队,人家对我们好,我们也得对人家给予回报不是吗?”
“是呀!古语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曲珍哪!
你可不知道,那天,我在后山砍柴归来,背着一篼柴火,默默走在山间小道上,忽然迎面碰上一队从小道上过来的牛群,吓得我慌忙跳进一处水沟躲避,没想那是一摊烂泥,我两脚越陷越深,直至动弹不得,感觉渐渐地往下沉……危在旦夕,不知从什么地方立即闪出两名战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到了泥中,把我拉了出来。望着渐渐远去的队伍,想着自己的遭遇以及自己所受的苦,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是呀!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正因为如此,我们得想办法为他们做点什么!”
“对!金珠玛米整天悬在山崖间放炮筑路,总该有口渴的时候吧!别的忙我们帮不上,让他们解解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对!我们给他们打酥油茶送水!”
“行!说干就干!”
第二天,次仁曲珍和格桑又说服了仓木决,三人带上酥油桶、砖茶、水壶等,找来了竹筐背在身上,从吉朗出发,路经大约7至8公里的山道到达樟木,来回往返地给金珠玛米送去热气腾腾的开水,让他们喝上了香气扑鼻的酥油茶,一天两次,不管刮风下雨,飘雪结冰,三人依然坚持,日复一日从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