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楚辞》文献研读
5961200000024

第24章 《楚辞》作品研究(中)(2)

清胡濬源《楚辞新注求确·凡例》:“屈子一书,虽及周流四荒,乘云上天,皆设想寓言,并无一句说神仙事。虽《天问》博引荒唐,亦不少及之。‘白蜕婴第’,后人虽援《列仙传》以注,于本文实不明确何。《远游》一篇,杂引王乔、赤松且及秦始皇方士韩众,则明系汉人所作。可知旧列为原作,非是。故摘出之。”

清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若夫神仙修炼之说、服丹度世之指,起于燕齐方士,而盛于汉武之代。屈子何由预闻之?虽《庄子》所载广成告黄帝之言,吾亦以为后人屏入也。”

刘永济《屈赋通笺·笺屈余义》(页224):“惟就远游本文观之,其中因袭《离骚》辞文句,共有十八处之多……庶一览便可知其为后人所拟矣。屈子复用自己之文句,在真屈赋各篇中,亦非绝无。此篇则袭用之迹甚显,不可作复用观也。”

胡念贻《楚辞考证》(《楚辞选注及考证》,页266—267):“《远游》非屈原作的主要理由有二:一、《远游》的中心思想是道家方士思想;二、《远游》模仿抄袭屈原的《离骚》等作品的地方太明显……此外,韩众为秦始皇时方士,也写进了《远游》,可见《远游》为晚出了。”

潘啸龙《〈远游〉应是汉人伪托屈原之作——〈远游真伪辩〉质疑》:“把思想情志与屈原诸诗绝不相类、已经出现了韩众之类仙人故事和‘登仙’之类用语,并有完全不同于屈赋句式实例的《远游》,说成是屈原所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从《九辩》描述‘诸神’但尚未出现求仙思想,《惜誓》开始有了‘王乔’、‘赤松子’之类仙人的描写,以及《哀时命》、《长门赋》中出现与《远游》相同却与屈赋不同的特殊句式看,《远游》的写作时代,当后于宋玉、贾谊,而与庄忌、司马相如作赋时期相先后,实际上是汉人伪托屈原之作,似是比较可信的。”

王泗原《楚辞校释》(页297—298):“这篇不但不是屈原作,也不是先秦的文辞如《卜居》《渔父》之比,断然是汉人所作,且在司马相如后。”

何金松《〈远游〉、〈大招〉非屈原所作》:“《远游》的作者大概是汉代一位梦想成仙而创作能力很差的人,读了一些书,但没有读懂《离骚》,不知屈作的妙处,不能改动。此人作《远游》时,没有真情实感,态度又不严肃,故而将一些诗句原文照抄,又不得不加以改动,结果就成了这样一篇经不起推敲,笑话百出,使人无法卒读的拙劣作品。”

金荣权《〈楚辞·远游〉作者考论》:“《远游》当写作于西汉初年,不会早于汉高祖二年,也不会晚于汉景帝时代。”

日本藤野岩友《〈楚辞〉解说》(《楚辞资料海外编》,页3):“虽称其(《远游》)是屈原的作品,但可能是汉人的伪作。”

匈牙利F.托凯《屈原诗派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楚辞资料海外编》,页314):“(《远游》)后人模拟《离骚》的一篇无力的仿作。”

二、辞旨

(一)寄情

汉王逸《楚辞章句》:“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铺发,逐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忠信之笃,仁义之厚也。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玮其辞焉。”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五:“按原此篇,与《卜居》《渔父》皆怀王时作。故彭咸之志虽夙,而引退存身,以待君悔悟之望,犹迟回而未决。此篇所赋,与《离经》卒章之旨略同而畅言之。原之非婞直忘身,亦于斯见矣。”

(二)神游

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五:“屈原既放,悲叹之余,眇观宇宙,陋世俗之卑狭,悼年寿之不长,于是作为此篇。思欲制炼形魂,排空御气,浮游八极,后天而终,以尽反复无穷之世变。虽曰寓言,然其所设王子之词,苟能充之,实长生久视之要诀也。”

明汪瑗《楚辞集解》:“此篇大旨,盖悲末世恶陋之俗,而欲远游以遁去耳。后世游仙之诗昉于此。此盖平日之作,以叙己高洁之志,未必遭谗以后之所作者也。”

清林云铭《楚辞灯》卷四:“屈子放逐既久,自伤时俗之迫厄沉溺,不可与处,所以有远游之私愿。盖谓人生短景,长劳至死,无益于世,而草木通朽腐,不如超然轻举,上下四方,以自遂其娱乐。……此时外不知有天地,内不知有见闻,无为至清与阴阳之始气为侣,尚何迫厄、沉溺之患乎?”

(三)遣忧

明陈第《屈宋古音义》卷二:“愚按《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又曰:‘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于扶桑’,又曰:‘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固皆远游之意。原犹以为未尽也,乃作此篇。汪洋超脱,以布写其无聊不得已之怀。”

清周拱辰《离骚草木史》卷五:“远游何?以寻仙也。寻仙何?以侑愁也。夫无愁即仙,而借无愁以侑愁,其为也逾矣。何则必避愁而觅仙,必仙而始可免愁,则王乔、赤松其思苦膺也不至今乎?太史公有云:‘使王母皓首戴胜而穴处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真胸臆之言也。吾请以两东门之芜与神山之沧桑递换,遥赠皓首之王母与九年不复之迁客,浇洒而问之曰:‘对此茫茫,那得不百端交集?’”

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卷五:“原自以悲遭无聊,故发愤欲远游以自广。然非轻举,不能远游;而质非仙圣,不能轻举。故慨然有志于延年度世之事,盖皆有激之言而非本意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通论五古》:“屈子以时俗迫随,沉浊污秽,不足与语,托言己欲轻举远游,脱展人群,而求与古真人为侣,乃夷齐《西山之歌》、《小雅》病俗之旨,孔子浮海之志,非真欲服食求长生也。”

汤炳正等《楚辞今注》(页179):“屈原晚年政治失败,复遭谗言,为顷襄王所流放,其辅佐楚王推行改革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流放在外,返国无望,故以黄老道家中神仙方士之说,抒发愤懑,排遣苦闷。”

(四)自沉

清屈复《楚辞新集注》卷五:“《远游》,寓言也。自沉汨罗,即是远游。远游之乐,即是自沉之乐。……兹两写水游,又极写水游之乐,明是写自沉之乐。”

三、《远游》与《大人赋》之关系

宋王林《野客丛书》卷十六:“小宋状元谓相如《大人赋》全用屈原《远游》中语。”

宋陈郁《藏一话腴》乙集卷上:“李白《大鹏赋》,本于司马相如《大人赋》;而相如《大人赋》,又本于屈原之《远游》。”

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五:“司马相如作《大人赋》,多袭其(《远游》)语,然屈子所到非相如所能窥其万一也。”

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此篇(《远游》)殆后人仿《大人赋》托为之,其文体格平缓,不类屈子。世乃谓相如袭此为之,非也。”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页73):“《远游》有模仿司马相如《大人赋》的嫌疑。不但在结构方面完全相同,词句上也有整段抄的。……故我们认为《远游》在《大人赋》之后,而以《大人赋》为范本的。”

郭沫若《屈原研究》(页31—32):“《远游》整钞《离骚》和司马相如《大人赋》的地方太多,而结构与《大人赋》亦相同,我疑心就是《大人赋》的初稿。《史记·相如列传》说:‘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据此看来,分明是有未就的稿本与具奏的定本两种。因为稿本未脱《楚辞》的窠臼,不好拿出去见皇帝,所以他以‘未就’目之。待到具奏本,他只把稿本的精粹语保存了下来,用自己既成的风格来完全改作了一篇。稿本被后人寻得,因首韵有‘远游’二字遂摘以为篇名。”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后记》:“《远游》一篇的结构与司马相如《大人赋》极相似,其中精粹语句甚至完全相同,基本上是一种神仙家言,与屈原思想不合。这一篇近时学者多认为不是屈原作品。据我的推测,可能即是《大人赋》的初稿。司马相如献《大人赋》的时侯,曾对汉武帝说,他‘属草稿未定’。未定稿被保存下来,以其风格类似屈原,故被人误会了。”

陈子展《楚辞直解》(页630):“它(《大人赋》)抄袭了《远游》首尾几段的精粹语句,才使得全文有生气、有意义,而作者自己在中间各段另写的却大半是些糟粕语句,由古文奇字襞积堆垛而成,诘屈聱牙,不可卒读。这在《远游》作者,即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也是找不到的;而在《大人赋》作者,其他的辞赋里几乎全部都有奇字奥句。这是《远游》和《大人赋》最大不同之点的所在。”

汤炳正等《楚辞今注》(页180):“至于《大人赋》词句多同《远游》,此乃汉人抄袭屈赋之风所致。所谓《远游》乃仿《大人赋》而作,实本末颠倒之论。”

谨按:由上引各家之论看,对《远游》作者的考察,学界多是立足于文本而从思想与语言角度入手的。《远游》中存在着诸多体现出道家、神仙家思想的言辞,这些文字遂成为学者们各自立论的重要依据,而争论焦点则在于屈原思想中可否具有道家与神仙家成分。而否定屈原是《远游》作者的学者们多认为屈原不可能具有道家和神仙家思想。

《卜居》《渔父》

一、作者问题

(一)屈原作

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