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决胜市场的战略主线
59602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少走弯路多学习,这是三十年来中国企业的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企业渐渐觉醒,狂热地吸收关于企业发展的经验,痴迷于来自外部世界的所见所闻,相继出现过“日本热”、“欧美热”等。

较早出现的是“日本热”。一来因为中国接触日本企业较早,一批日本知名品牌如索尼、松下、三洋、丰田等不断进入我们的视线;二来因为都具有东方崇儒的文化背景,在企业管理理念、经商观念、用人观念、社会关系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共识更多。海信曾明确表示,要做中国的索尼。索尼最令中国企业佩服的是其技术能力、品牌能力、国际化能力,它的技术和产品曾使“日本制造”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井深大对“索尼精神”的诠释是:开拓者精神,即领先他人、勇于开拓;土拨鼠精神,即做别人不做的事。这也正是许多中国企业所提倡的。长虹早期甚至直接套用了“松下七精神”之首的“产业报国精神”,从松下身上看到了强调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包括邯钢在内的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曾力图仿效“丰田模式”。直至今天,“建立看板体系、强调实时存货、标准作业彻底化、柔性生产”等内容构成的“丰田生产方式”,仍是中国制造企业学习的楷模。

1992年后,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更加繁荣,竞争逐渐加强,企业的需求促使中国的营销迅速成长。有一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冯巩演过一个叫“金点子”的段子,戏称“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中国营销界确实经历了这样一个启蒙的阶段,并出现过一些炙手可热的人物。

此时,中国企业界似乎患上了营销饥渴症,四处寻医问药,先是追捧“金点子”,希望能够点石成金,但是企业管理、市场运作、企业发展规划都是繁琐的系统工程,怎么可能“一点就灵”?幻想破灭后,又追捧“策划大师”,希望借助外脑,提高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水平,帮助企业步入康庄大道,这些早期的策划人员大多脱胎于报社记者、教育或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等,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见识较为广博,但是营销认识不够系统,自身又没有经历多少市场的洗礼,策划的结果多数是差强人意。随后,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包括实业界和理论界,均感到需要补课、充电,因而大量引进、翻译西方发达国家的营销书籍,特别是美国的营销理论。这些理论非常系统,指导性也很强,诸如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迈克尔·彼特的竞争优势、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瑞·雷斯的USP理论、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等等,各个时期的经典认识、主流观点、代表人物的理论,包括美国产品时代、品牌形象时代、定位时代、整合时代的各种营销思潮,一股脑涌入中国大陆。一时间,研习西方营销特别是“美式营销”蔚然成风,各种读本的书籍充斥大小书店的书架。与此同时,大陆企业更加狂热地追捧“海归派”和来自外企的“空降兵”,对他们敬若师长。

美国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是一位商界奇才,一本记录他从业经历的传记十分畅销。几年前,杰克·韦尔奇受邀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上海举办了四场讲演,每一场门票的最低定价为480元人民币,参与一天全程活动的套票售价为3万元人民币。据说,他四场讲演的出场费不下100万美元。尽管费用如此高昂,门票却还是提前售空,这究竟能给参与者带来什么收获呢,究竟值不值呢,媒体曾经发过这样的感慨。

我们比较一下,韦尔奇出任通用公司CEO时,通用已经位居世界500强的前十位,他任期的顶峰时期,以每天兼并一个企业的速度扩张,并持续了几年的时间,他领导下的通用公司市值高达450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整个中国的GDP产值才1.4万亿美元,不过是一个通用公司市值的三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地区GDP产值只有4000亿美元,还赶不上通用公司的市值。就个人的经历而言,创造企业发展奇迹,开创中国企业国际化先河的海尔张瑞敏、联想柳传志等,他们既是创业者,又是掌门人,他们的故事和感受可能比韦尔奇的更能感染人,但问题在于,中国企业与通用电气相比,就像是一群“小锉子”与巨人比高低。韦尔奇是世界级企业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是众多中国企业界人士梦寐以求的,人们期望从他那里看到某些东西,听到某些东西,得到某些东西,而要满足这个欲望,就只能照价买单。

短短三十年之功,中国企业的营销水平走到了世界营销的前沿,但是,也存在一些遗憾,“水土不服”便是中外嫁接造成的一块硬伤。因此,反对“教科书派”、“学院派”的生搬硬套,强调实效营销的呼声鹊起。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很多企业人都具有敢闯敢干、不怕挫折、乐于奉献的拼搏精神,却常常疲于应付纷繁的竞争,埋身在庞杂的事务中难以自拔。如此这般,竞争的迷雾湮灭了诸多经营者的智慧!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帮助企业人明晰努力的方向,分清工作的主次,让他们时时保持一份清醒。

本书旨在揭示战略主线的存在事实,增强我们的战略主线意识,引导我们在市场竞争的汪洋中,借助这条缆绳一样的战略主线正确航行。书中探讨了寻优寻新的内涵、作用和意义,以及二者无处不在的事实和相互转换的神奇自救效果,勾画出从表现方式、常态机制、游戏规则到营销全方位的实践前景。

勇于竞争是当今企业必要的素质,在竞争中胜出的企业人往往能赢得更多的推崇和尊敬。缘于此,也为了更好地说明战略主线在竞争中的实践性,以及便于理解有关理论,书中的案例多来源于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并且尽量选择大家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企业,这也是通讯、家电、IT等行业案例比较集中、甚至反复被提及的原因。

书稿已成,回想起来颇多感慨。从最初的构思到现在,转眼已经四年有余。此间,因为忙于工作,经常中断,也因为笔者愚钝,不能很快掌握要领,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随着对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笔者曾不断修改已有的观点,目前为止已经五易其稿,从立意到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尽管如此,因为涉及许多新的语态,区区二三十万字的拙作难以巨细兼拾,对它们的理解和诠释是否正确、充分,有关案例是否存在谬误,有待广大读者指正。

薛斌

201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