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真水无香
5957000000023

第23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泰山,这20多年的夙愿,居然要在一夜之间得以兑现,那种梦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刻,总不免令人心跳如鼓。然而,登泰山看日出又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诗圣杜甫曾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警句,今日思之不免惭愧,书没有破千卷,为文数载居然没有登过泰山,难怪文不及古贤,笔不及今人,难成妙笔。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有憾,就要补憾。”拣个周末,我们为补憾而直抵泰安县。虽然泰山与我相会太迟,但她的名字并不陌生(早已熟稔于心。有联赞日:“望泰岱拔地通天之势,观天下九点齐烟之景;赏泰松汉柏之挺秀,听溪水丽鸟之长鸣。”尽管没有亲临泰岱,可谁人心中没有一幅雄伟苍劲的泰山图呢?

夜色拥着雄伟而神秘的岱岳酣睡着。我们一行数人,只顾一路急奔谈笑,谁也没有留意那弯秋月悄推云门,将一缕柔美的波轻轻地泼向峰峦深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景此情,恍若隔世,这对于初登泰山的人说来,仿佛进人了一个新鲜世界。

我们兴致勃勃,步履轻捷,踏上凌于绝壁的“云步桥”。闻涧水潺潺,令人心驰。回绕于桥下,俯身垂手去触摸那淙淙的溪水,顿有一种凉爽乃至飘逸的感觉透遍全身,让我享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温馨(只有置身山水之中才能体验的畅达和通脱。

傍山依涧继续上登,石阶依山曲折而卧。这泰山海拔一千五百四十米,她高于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而低于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但历来被人们誉为“五岳之首”,除却她的自然风光秀美之外,大概要归于古人将泰山神化的缘故。尤其自秦始皇始,汉武帝、唐高宗等帝王无不为其封禅,而百姓也朝山祈福消灾,久而久之泰山就愈加成了神的化身。文人墨客也蜂拥而至。我只顾访古探幽,不知不觉已远远落在后头。好在我已习惯于落伍,奋力直追也不为迟。只是心中颇不是滋味,见四周人山人海因登山而喜,但一味的登攀而忽略了这山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宝贵,也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王充的话:“知今不知古者谓之盲瞽。”此言极是。

爬上“紧十八盘”,我们几乎是走几阶歇一歇。忽然一处平台展现眼前,真是柳暗花明;几间瓦房围成一个院落,一株古松下两对石桌石椅供游人小憩。前人太伟大啦,他们巳经摸准了游人的脉搏,明知登山者到这里定是力不从心。卖些茶水,小吃之类定是异常之兴旺。环视那几间黑洞洞的房子,挂满了历代名家石刻的拓片。许是几个屋子里都有同样的东西,抑或这些经营者瞧不起自己同胞,说得准确些视他们襄中羞涩。似乎只有外国人才珍惜中国的古文化。故尔一个个板着面孔,犹若夜雾中的泰山,不怒自威。

天已微明,为赶上日出奇观,我们奋力上攀。“南天门”隐约可见,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将无数游人吸进它的怀抱。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顶峰越感吃力。

俗话说,气可鼓而不可泄,我们已觉无力再登玉皇顶了。恰在这里,一位朋友喊道,“你们看!”顺着她的手指回头一望,一对青年夫妇的身影,使我们不禁为之一振。

只见他俩相挽着,一阶一阶地攀着。他,一瘸一拐行走得很吃力,而她紧挽着他的胳膊,一副墨镜遮住她那双失明的眼睛。

我们不约而同地跑上前,接过他俩身上的旅行袋。

“谢谢你们,谢谢大家。”他擦着额上的汗水,笑着向我们道谢。

“你们也是北京的?”我惊喜地将水壶递给他问道。

“是北京的。我们是旅行结婚。”说着他连忙从书包里掏出一捧奶箱,兴高采烈地塞给我们:“大家别容气,吃块我们的喜糖”。

此时的泰山,薄雾翻飞,万籁寂静。山顶上挤满了游人或坐或站,默默地,无比虔诚地恭候着东方的曙光!

我真想对着巍峨的大山喊几声,喊出我的爱,喊出我的激奋。可我没有喊出来,被这四周静谧的气氛慑住了,被眼前的奇态妙景惊呆了!

俯瞰东方,白云若浪,茫茫袅袅;变幻无穷,忽稠忽疏,忽薄忽厚,似无边无际的白绸漫舞于苍穹,又似美妙的彩练环绕着伟岸的秦山极顶。此景撼心,我无比叹服我们的祖先造得“云海”两字的绝妙!

正当我醉在其中,淡粉色的天幕上,一朵默色孤云荡于白浪之上,似渔翁伫立船头,飘然欲仙。忽然,云海骤坠,仙船飘逝,一条粉红色的光带生出了一点瑰丽斑斓的光,这光很快被光彩夺目的旭日所代替。顿时,玉皇顶上沸腾了,静谧的氛围再也无力垄断山顶了。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日出奇观,难怪看日出东方会有如此魅力,令人倾倒,原来她有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引力,使你很自然地流进大自然中而感到一种升华,一种回归,一种热血沸腾!

“不畏浮云遮望眼’,我忽然脱口而出,这诗句,将我眼前层层云海冲散了,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拨云见日的灿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