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一起上过的大学
5897300000002

第2章 大学原来在鸟不拉屎的郊区

等着车子里坐满了人,车子就正式启动了,车子首先沿着市区行走,穿过一座座高楼大厦。大家都兴奋的交流着,毕竟青岛比大部分的学生的家乡要繁华太多;当车子沿着香港中路行走时,车子的左边是威武高大的青岛写字楼、市政府及酒店,右边就是美丽的海边,大家就更兴奋了,纷纷伸出头或者议论着这是栈桥,那是五四广场;对于我也很兴奋,睁大眼睛看着窗外的风景,隔着很远的距离,看着海,海边有很多的人在游玩。栈桥、五四广场、八大关等这些有名的景点,对于我来说不再只是书本上那冷冰冰的文字。我在认真的看着的时候,也想着过几周有空的时候一定过来好好逛逛美丽的海滨,亲身体验下大海。

车子继续行驶,开往四方区、李沧区,房屋变得矮小,人群也没有原来那么看上去很时尚了,偶尔经过低矮的房屋时,人群中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青岛也有农村啊”,就好像青岛作为大城市,只有高楼大厦似的。当经过一个水清沟的地方的时候,我想起高中时候收音机里经常播放的广告“婚后无子莫发愁,寻福得子水清沟”,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感觉这个地名太有意思了,被一个制不孕不育的广告搞得全山东都有名。

车子行驶了半个小时,有的家长就开始不断地问,还没到么?还没到么?和所有的学生及家长一样,我们以为青岛的学校一定是在繁华的地段,这样上大学才有意义。在大家的抱怨和议论中,车子行驶的路边出现了大片的农田,大家终于知道,录取通知书上那高大上的某某路,原来是远离“青岛”的郊区;这样的定位在后来青岛籍学生那里得到印证,在他们眼里只有市南区、市北区是市区,四方区只能算是市区,李沧区就基本不算市区了,他们说话说得青岛就不包括城阳区以及即墨等青岛下辖的市县。

车子最终拐进路边一个院落,院落的大门也没有想象中的壮阔,大门东面的墙柱上挂着一块很长的木牌,木牌上写着“青岛XX大学”,周边是大片的农田,学校占地约有1500亩,但建筑却只有几栋,并且都是刚刚建成的,可以看到有的楼栋外墙都还没有处理好,学校里面的路大部分都还是土路,车子开过,扬起一片灰尘。

车子停下,一下车就是一个个院系的报名处,每一处都有学生和家长在办理入学手续,旁边也有一些家长在议论。听得真切,有的家长学生抱怨被坑了,在这样的环境怎么是上大学,有的学生则说不如回去复读,再考其他学校。我和姐姐没有急着去报到,而是在学校周围看了看。

我的心也是气愤得很,感觉这样的学校离自己梦想的大学差的太远,心中的大学是大楼和大师云集的地方,是浓浓的学术氛围,是象牙塔,但眼前的大学是一个偏僻地方刚刚起的高楼,并不像大学,更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这样的学校用当时时髦的话就是这真是一个垃圾学校。我的心里也在不断的翻腾,是不是要回去复读再考。心里的两只小兔子在猛烈的打仗,一个在说“回去复读吧,明年考个更好的学校,就再努力一年”。另一只小兔子却说,都好好地给父母说要上大学了,现在回去怎么面对他们啊?还有回去亲戚邻人怎么看?高中同学怎么看?这时候另一只小兔说,还是先报到吧,毕竟这么多学生,自己选的专业也还算不错,好好学应该没事。经过反复的思量及和姐姐说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决定先报到,在这里上上看,如果确实很差就不上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和姐姐又走回到报到处,找到标有房地产专业的那个棚子就排到了队伍后面;房地产专业作为招生人数少的班级,报到处也相比其他地方少。我的前面排了有约有五个同学。这时候又有好几辆汽车停在旁边,下来很多新生和家长,照样的是各种抱怨和骂声。然后有的走到报名处,有的走向相反的方向,应该是和我一样,是要看看这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这时候,有一个女生是自己走来的,并没有和其他人有很多的家长陪同。女生走到我的身旁,看到我姐,问经贸系在哪报到,姐姐扫了一眼前面的各个专业的报到处,找到写着经贸系的牌子指给了这个女生。

等前面的办完手续,就轮着我报到,基本就是填写一些资料,然后分宿舍,以及一些物品的领取条子等等,我就和姐姐就按着手续把大学报道的事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