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庸做人的哲学
5886900000092

第92章 言行不要太出格

言行上的趾高气扬、放荡不羁是做人的大忌,而低调做人正好可以收敛自己的过分言行。有些人喜欢说大话、摆架子、耍威风,张扬卖弄,神气十足,到头来只能淹没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他们不管显达也罢,落魄也罢,都可能要比别人经历更多的挫折,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

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力求在现实生活中摒弃那些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指手画脚的行为。

汉元光五年,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读书人。年已70多岁的川人公孙弘的策文被汉武帝欣赏,提名为对策第一。汉武帝刚即位时也曾征召贤良文学士,那时公孙弘才60岁,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汇报情况,因与皇上意见不合,并在朝堂上起争执,引起皇上发怒,他只好称病回归故乡。这次他荣幸地获得对策第一,重新进入京都大门,就决定要吸取上次教训,凡事必须保持低调。

从此,公孙弘上朝开会,从来没有发生过与皇上意见不一致时当庭分争的事情。汉武帝认为他谨慎忠厚,又熟习文法和官场事务,一年不到,就提拔他为左内史。

有一次,公孙弘因事上朝奏报,他的意见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两人商量好要坚持共同的主张。谁知当汉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议论时,公孙弘竟为迎合圣意放弃自己先前的主张,提出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汲黯顿时十分恼怒,当庭责问公孙弘说:“我听说齐国人大多狡诈而无情义,你开始时与我持一致意见,现在却背弃刚才的意见,岂不是太不忠诚了吗?”汉武帝问公孙弘说:“你有没有食言?”公孙弘谢罪说:“如果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忠诚;如果不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不忠诚!”汉武帝见他回答如此机巧而妥当,十分满意。从那以后,左右幸臣每次诋毁公孙弘,皇上都宽厚地为他开脱,并在几年后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公孙弘在皇上眼中是个谨慎忠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却认为他是个伪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听说公孙弘生活节俭,晚上睡觉盖的是布被,便入宫向汉武帝进言说:“公孙弘居于三公之位,俸禄这么多,但是他睡觉盖布被,这是假装节俭,这样做岂不是为了欺世盗名吗?”汉武帝马上召见公孙弘,问他说:“有没有盖布被之事?”公孙弘谢罪说:“确有此事。我位居三公而盖布被,诚然是用欺诈手段来沽名钓誉。臣听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时,市租都归于国库,齐国由此而称霸;到晏婴任齐景公的丞相时从来不吃肉,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齐国得到治理。今日臣虽然身居御史大夫之位,但睡觉却盖布被,这无非是说与小官吏没什么两样,怪不得汲黯颇有微议,说臣沽名钓誉。”汉武帝听公孙弘满口认错,更加觉得他是个凡事退让的谦谦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汉武帝免去薛泽的丞相之位,由公孙弘继任。汉朝通常都是列侯才能拜为丞相,而公孙弘却没有爵位,于是,皇上又下诏封他为平津侯。

公孙弘拜为丞相后,名重一时。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多次征召贤良之士。公孙弘便在丞相府开办了各种客馆,开放东阁迎接各地来的贤人。每次会见宾客,他都格外谦让恭敬。有一次,他的老朋友高贺前来进谒,公孙弘接待了他,而且留他在丞相府邸住宿。不过每顿饭只吃一种肉菜,饭也比较粗糙,睡觉只让他盖布被。高贺还以为公孙弘故意怠慢他,到侍者那里一打听,原来公孙弘自己的饮食服饰同样如此简朴。公孙弘的俸禄很多,但由于许多宾客朋友的衣食都仰仗于他,因此家里并没有多余的财产。

公孙弘活到80岁,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嫠相继成为丞相,因为言行不谨慎,这些人中只有石庆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诛杀。看来,公孙弘不肯廷争,取容当世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处世之法。

聪明人很清楚自己的不当言行将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而在身处高位时,尽管险境叠生,也能保全自己。

也许你还没有体会到身处险境时自己的言行举止所诱发的一切不利后果。但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你在顺境中就可以注意自己的言行,必能赢得生活中的一切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