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深闺记事
5877400000031

第31章 太夫人一心筹谋

祠堂内,由最年长的陈氏男子唱名道:“净水。”

有陈姓童男送净水,陈廷远净脸、净手。

“净巾。”送上擦手巾,陈廷远擦手。

“亮烛上香。”陈廷远到东边点烛,然后点香。

“恭迎列祖列宗。”说着男子跪下。

众人也跟着跪下,口中道:“今黄道吉日吉时,恭请列祖列宗前来想用肴馔果蔬,莅临发谱。”

陈廷远回到中间,双手捧香平举,由北转朝东、南、西至北鞠躬,然后朝祖宗像,双手举香过头顶,鞠躬三次,上香。

然后也跪下。

“向列祖列宗行大礼。”

众人三叩首。

“礼毕。”

众人起。

“进馔(三牲,猪头(中)、全鸡(左)、全鱼(右))、进献供果……献酒、献饭、献茶……”这过程中,献酒时,众人再行跪拜礼。

然后是陈廷远读祭文,读后,陈廷远带着众人向列祖列宗再次行大礼。

这时会有其他重要支系已成家或分家的子侄上前领族谱,如果掌珠是男子,待到他成家时,也会上前领谱。

最后是焚献冥币纸钱,族人上香磕头。

掌珠是第一个,因为嫡系长房只有阿珠一人,且在族谱上写了姓名,等同男子……因此她有资格上香磕头。

掌珠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归属感,这是她的家族。

周氏恨恨的盯着掌珠,她只在嫁入陈家的那一年在祠堂上香磕头过,事实上若不是他们是嫡系,陈廷远根本没有资格当族长,因为陈廷远是庶生,周氏紧紧握着拳头,今天的耻辱她会记得。

代表陈廷远一房的是陈承业,周氏看见自己的儿子,眼中才有笑意,族谱上有名字又怎样?庶生又怎样?她们终究是嫡系的,她的儿子也会成为族长……

直到晌午,祭祖才结束。

多数陈家人回自家守岁吃年夜饭,也有人会留在陈家过年,周氏自是要忙碌一番,暂且不提。

只说掌珠已入族谱一事,早就传的后院皆知了,田妈妈的一句大小姐也算是为掌珠正名了。

如是居。

太夫人跪在佛前念经,直到听到祭祖结束后才站起来,对着菩萨默念道:“保佑我陈家平平安安、长长久久。”说完又跪拜三次才作罢。

一旁的赵善家的连忙扶着太夫人回房间,服侍太夫人饮了一回茶。

太夫人笑道:“老了,以前就是跪的再长也没有关系的。”

赵善家的回道:“不是太夫人老了,是今年的冬天比往年的冷了些。”

太夫人看着外面的雪道:“一入冬就下了两场,好像穆氏离开时也是下雪。”顿了下,问道:“祭祖怎么样?”

赵善家的知道太夫人问的深意是什么,连忙道:“大小姐已经顺利进了祠堂了。”

太夫人点点头,道:“田妈妈是个好的。”

周氏那点小心思瞒不过太夫人的,太夫人虽然对掌珠冷清,但是并不等于可以让人随便作践。不过她并没有出多大力,只是提点田妈妈暂且不要泄露掌珠已入族谱的事,免得周氏知道又折腾。

太夫人可没有周氏想的那样落魄,陈家的仆人知道怎样做对陈家最好。

不过让太夫人没有想到的是,田妈妈会在众人面前为掌珠正名,一句大小姐的称呼,比谁都管用。

这个掌珠还是有些运势的。

不怪她当年力排众议,坚持要将掌珠的名字写在族谱上。

想到这,太夫人叹道:“可惜老大没有这运势。”接着又道:“老二其实也不错,有点小心思可以理解,就是不够磊落,又娶了个小心眼的媳妇,唉……”

赵善家的已经习惯太夫人时不时的说些这些,只是帮着填茶。

“打老二小时候,我就知道他是个什么人,懒怠管教,穆氏是个心善的,嫁进来后愿意管教老二一番,我也没拦着……结果……唉,都是我心软。”

想来真的是太夫人年纪大了,现在越发的爱说前尘往事,赵善家的劝道:“太夫人与大夫人都是心怀慈悲,老天都记着呢。”

太夫人摇摇头,道:“当初老大或许该听我的话,将掌珠养成宗女承嗣……”若是这样,怕又是个局面。

看掌珠的性子倒是担得起,只是后来穆氏又怀孕了,大家又有了希望,谁知最后……老大家的终究是没有掌管陈家的时运,罢了……

这倒是赵善家的第一次听说,怪不得会把掌珠的姓名写上,原来是有这个打算,赵善家的不敢问下去,太夫人也不过是念叨一句,以后也就不再提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