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深闺记事
5877400000026

第26章 平心静气做打算

阿珠回到琉璃园时,已经完全冷静了。

人往高处走没有什么错,王福家的或许事为了保住性命投靠周氏,也算情有可原的……

阿珠愣愣的坐在绣房,现在她要一点一点接受之前完全不认可事、想法,而且不仅接受还要适应、习以为常。

阿珠嘲讽的笑了下,眼不经意的瞟到手腕的佛珠,一愣,突然觉得刺眼、心酸涩。

无论何时何地,要保持自己的本心。

阿珠站起来,铺上宣纸,也不用秋白上前服侍,自己磨墨写字。

默写的是心经,一气呵成,阿珠打量着这一篇字,不如她之前写的好,字里行间带着愤愤不平,阿珠一下子将纸揉成一团,看着阳光透过琉璃窗的五色斑斓,满眼的绿意。

眼前浮现与了清师太在山上亭中饮茶的情景,那时候也是满眼的绿意,一阵风,迷了眼,了清师太笑道:“阿珠,风吹草动,记住,纵使是命途乱了,心也不要乱。”

一旁秋白向前小声道:“姑娘,晓初姐姐来了。”

阿珠好似没有听见,又铺了一张纸,认真的写了一篇心经,这次再看,满意多了,虽然确实是多了几分锋利,但是比上一张从容多了。

阿珠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对秋白笑道:“那就赶快请进来吧。”

秋白本以为阿珠不高兴,谁承想现在看起来却是很好的样子。

阿珠见到晓初,笑道:“不知道晓初姐姐还记得我么?记得小时候你一直陪我玩呢。”如果不是她与母亲被送到薄情庵,晓初怕也是她的贴身侍女了。

晓初就是王福家的闺女,出落的很是漂亮,听了这话,连忙跪下,道:“奴婢当不得姑娘姐姐的称呼,没想到姑娘还记得奴婢。是奴婢的荣幸。以后奴婢就在姑娘身旁服侍了。”说着叩头。

一旁秋白也将晓初的卖身契送到阿珠手里。

阿珠看了眼,心里想着周氏的回击果然凌厉,给了她面子削了她里子,看着好像是为她好,实际上从王福家的来看,晓初这个人就不堪信任,而且年纪大了心思肯定多,占了她身旁仅剩的一个一等侍女的名额,秋白是另一个一等侍女。

阿珠又嘱咐了晓初几句,便让人下去了,她心中多少有些后悔今日不该与周氏分辨,只是,不分辨就要吃亏了。

正想着,秋白突然跪下,道:“姑娘,奴婢将被上针的事告诉夫人,也是怕姑娘吃亏,我……”

阿珠不想再提这件事,道:“起来吧,我知道你的‘好意’,这些话已经在敬正堂说过了,还是起来吧。”各司其职,只怪她现在没有能力辖制住秋白。

秋白无奈起身离开。

接下来几日倒是平静,没有人扰阿珠,阿珠静下心来琢磨着以后如何。

关于晓初与秋白,阿珠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晓初帮她管着首饰月钱,平常秋白与她出去。毕竟晓初的卖身契在她手上,而且母亲说过奶娘是可信的,母亲不会无故说这种话的,虽然不可能完全信任却也不必太过防备。而秋白之前在周氏身旁服侍,对陈家了解,大多数人也认识她,跟在她身边最好不过。

她还有四个二等丫头,六个三等丫头,可以留心培养着,好在她还只有九岁。

她不是没有心腹,只是她的心腹侍女留在了薄情庵,这自有她的原因。

阿珠边抄经书边想着这些,她每日清晨与晚上练字,然后做些绣活,中午小憩下,看会书,再与丫头喂喂鱼看着她们侍弄花草,也算是悠然自得。

其实陈家是有女学的,琴棋书画女红都有名师指导,只是因为宝珠与惜珠二人之前病了,因此才停下的。

而周氏一直不提这件事,怕是认为她服丧没过百天吧,也罢,反正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过年了,待到年后再说。

阿珠放下笔,将抄好的经书放在一旁,她抄的是《金刚经》与《无量寿经》,抄了不少。

秋白知道阿珠写字时不喜欢别人打扰,见她停笔,才过来道:“玉珠姑娘来了。”

阿珠收好纸张,道:“今日来的早。”说完出去,与玉珠一起去了绣房。这几日玉珠几乎天天来与她一起作伴绣花,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也算是聊的上。

最主要的是,阿珠也更了解了这些贵女们的生活。

在薄情庵,她只知道大魏的贵女生活十分雅致,听玉珠说了后才知道,几乎到了精致的地步,一月烹茶观雪,二月寒夜雪梅……月月都会有贵女做东举办宴会。

玉珠说的时候难掩歆羡,她们因为服丧,三年都不能参加了。

阿珠的手顿了下,她心中明白玉珠的担忧,她们的处境嫁个良婿不是那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