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深闺记事
5877400000158

第158章 传入京各房打算

“……免得耽误你……”

姜铎一听连忙道:“父亲,万万不可这样说……”

姜老爷这些天一直都不好受,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怕也就是几年的事,既然早晚要死,早死才更好,好歹还能有些用处。

姜老爷又生气的道:“你不要以为我这是在装模作样,我也不用让你领情,反正早晚都要死……”

姜铎已经是双膝跪地,紧紧的握着姜老爷的手,道:“父亲!”这两个字的语气里包含了很多,有姜铎没有想到的恳求,也有让姜老爷惊讶的感动。

姜老爷看向姜铎,姜铎眼神坚定,神色严肃,姜老爷拍了拍姜铎的手,道:“有你在我是放心的,你很好……”

姜铎坚定的道:“我希望父亲也在。”

姜老爷惊讶的看着姜铎,他虽然不觉得姜铎会高兴他死,但也没有想到会舍不得他死,毕竟,他们之前的亲戚淡的如纸一般脆弱。

姜铎继续道:“您千万别有这些想法,人的精气神若是没了……”

姜老爷叹口气道:“我也是……”

姜铎道:“你不用说这些,只听我的,好好养好身体。”

姜老爷心中高兴,却还是不耐烦的道:“现在倒是老子听儿子的了。”

姜铎知道姜老爷刚才也不过是一时激动才会说出那些,病人有的时候总是脆弱的。

姜铎想了下,道:“父亲,明年怕是陛下会招你我入京……”

姜老爷一愣,叹道:“要是我这时候死了,你们也就不用入京。”

姜铎连忙道:“那样怕是陛下会不高兴。”姜铎见姜老爷在沉思,就又道:“陛下多疑,性格阴沉不定,又喜欢掌握一切,若是这次他不满意,怕是等到他‘那一天’时会嫉恨咱们,父亲虽是为了我好,但是也要多想想姜家。”

姜老爷慢慢点头,若是皇上驾崩之前,调动姜家人的职位等等,姜家吃不了兜着走,新帝也要三年不改父制,不若他活着入京,还能在陛下面前得几分好。

姜老爷小声问道:“太子那边?”

姜铎回道:“我已经派人询问。”

姜老爷叹道:“我是怕新帝刚登基,你就……”

姜铎连忙道:“那父亲就要多活几年。”

姜老爷想说什么,也只是无奈点点头。

姜铎又劝了些话,说了些产业如何如何,姜老爷只点着头,一副都听你的模样,姜老爷生病中,很容易就累,不一会就睡着了。

姜铎这才出了房间,一出来就见姜夫人和掌珠都在,姜夫人眼睛通红,只过去道:“多谢……”

姜铎连忙道:“是我应该的。”

姜夫人拿着手帕点了点眼角,姜铎与掌珠这才回了竹院。

姜铎一直都没有说话,掌珠服侍着姜铎洗漱更衣后,姜铎才叹口气,道:“我是从来没有想到父亲会有这样的一天。”居然会一心求死,父亲也真是为了姜家什么都牺牲了。

掌珠道:“父母总是想为孩子奉献一切的。”

姜铎心情这才好一些,然后道:“你也听见了,怕是明年就要入京,也打点些东西吧,只是不要让人看出来。”

掌珠刚才是听到些只言片语,便问道:“这一去就不回来了么?”

姜铎想了下,道:“或许吧,就是回来也说不好是……”守孝。

掌珠听出来了,也叹息一番,道:“家中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我会安排好的。”

姜铎点点头,搂住掌珠,只感觉心中满满的,他不是孤独的,姜铎道:“有你在真好。”

掌珠笑道:“我会一直陪在藏锐身旁的。”

时间过的也快,一眨眼就到了小至宝周岁,姜老爷病也好了一大半,这毕竟是他们姜家的下一代的嫡长女,便请了亲朋好友,办抓周宴,也热闹热闹。

小至宝穿的红衣,额头上还点了个红点,也不爱哭,只跟着姜夫人认人,那些个大人看着小至宝这个样子,纷纷都夸小至宝有嫡长女的风范。

掌珠只在一旁掩嘴笑,知女莫若母,她是知道的,小至宝是懒的理会这些人。

抓周的时候小至宝也不负众望,抓到了一枚小印章和一个小荷包,倒也让众人满意。

小至宝周岁过了,一眨眼就到年底了,恕少爷的周岁不过是在萝院摆了一桌,姜铎过去跟着吃席面,也看着恕少爷抓周,抓了一把小刀,姜铎对他也没有什么大的要求,抓什么他都高兴。

只是红榴心中不高兴,这可是庶长子,怎么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了抓周宴?只是红榴向姜铎说什么,姜铎也不理会。

姜铎心里觉得红榴越来越不像话,第二日便派了两个嬷嬷给恕少爷,主要是照顾恕少爷,最好能与红榴少接触就与红榴少接触。

快到年底的时候,京里的圣旨也传过过来了,不仅让姜家全家入京,还封了姜老爷为安扬郡王,这名头也就在扬州这里唬唬人,在京城里也不过就是听着好听,还不如姜家族长这名头响亮,族长这可是有名有实的名号。

外人羡慕姜家,陈家、周家、崔家也都来信送礼等等的,又有沾亲带故的人过来沾沾光等等,很是热闹一番。

好在姜夫人和掌珠也早就有准备,这些事也不过就忙了五六天就过去了。

姜家看着好似风平浪静,但是这私底下却是波涛汹涌,谁心中都有着小算盘。

首先就是萝院。

崔姨娘和红榴毕竟见过的世面有限,只觉得这个安扬郡王很是威风,又想着将来孩子连爵位一起袭了,真是风光。

只是崔姨娘想到她们若是跟着入京了,京城里规矩可大,这孩子怕是就不能养在身边了。

便抱着恕少爷道:“唉,孩子这么小,若是在路上……”

红榴不高兴的道:“姨娘别乱说。”

崔姨娘看了看四周,那几个妈妈都已经被她支走了,崔姨娘才道:“我也是为了咱们大少爷好,这在路上这么颠簸,万一谁动了坏心眼,就是到了京城,又有个‘水土不服’?我知道大少爷身体好,但是架不住有人……”说着看了眼竹院的方向。

这一说,红榴也担心了,但是想起京城的繁华。

崔姨娘就又说:“将来你儿子大了,你的荣华富贵可是多了去了,若是长不大……”

红榴咬着牙道:“那莫非就不去了?”

崔姨娘心中一高兴,又接着道:“说起来,咱姜家的大营毕竟在江南,在扬州,那京城再好,早晚也要回这的祠堂祭祖,咱守着这里不比别处好?”

红榴想着点了点头,这话说的对,落叶归根,就是要离开这里也要等孩子七八岁再说,那个时候孩子也认识这里的叔叔伯伯了……

红榴笑道:“还是姨娘对大少爷好,您放心,将来他忘不了您。”

崔姨娘笑的更是高兴了。

崔姨娘这种想法其实也不算错,最主要的是她并不知道,这一去就不回来了,也不清楚姜铎与太子的关系,事实上有崔姨娘这种想法的还有其他人。

周书慈就是这样想的。

一来她舍不得离开江南,二来她孩子流产后与姜铠关系越来越差,也不觉得跟在他身边有多高兴,三来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她要是留在这里,那这里的大权她就握在手里了,宅里的事她弄得妥妥帖帖的,将来婆婆和丈夫回来,她也有底气,就是别人想夺权也难了。

只是周书慈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和婆婆说,万一被看出来了,怕是只有跟着入京一条路了。

周书慈只眯着眼,想办法,养身子倒是一个好主意。

崔姨娘与红榴不入京更好,事实上姜铎也没有想过带着这几人走,只是还要留下可靠的人,万万不能让崔姨娘、红榴将孩子带歪。

这样也好,恕公子只在这里长大,也不明白自己身份的尴尬,这样对孩子最好。

因此崔姨娘和红榴没有费什么心就留下了。

至于二房……从周书慈打定主意不跟着入京,就开始装病,刚开始姜二夫人还着急、担心,但是大夫请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姜二夫人这才明白过来,心中忍不住大笑,周书慈真是个傻的,这样也好,让周书慈在这里留几年,周书慈就该求着让她入京了,也就知道这个二房到底谁当家了,不就是流个产么?就一天天的在她面前装姑奶奶,他们家可不欠周书慈的。

因此,没几天,姜二夫人便沉痛的对周书慈,她要是这样下去就不能入京了,周书慈也就顺着说,先留在这里看家,等他们回来。

这事报到姜夫人那,姜夫人本想提点周书慈一番,但是毕竟是别人的家务事,更何况这里最好也有个主子顶着,罢了,等到京里安顿好了,再派人接她来吧。

大房二房都好说,偏偏三房那里有了分歧……

小五爷年纪小,姜三夫人实在怕小五爷出什么事,这可是他们三房的命根,她自己留下不行,崔木槿留下更不行,姜莲娘留下姜三夫人还是心疼……

崔木槿的意思则是带着小五爷去京城,这可是大好事,就算夭折了,她再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