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武道藏经阁
5756500000118

第118章 五指山下的猴子

从前,额,唐三藏带着随从一路向西,这刚刚走到大唐边境,便遇到了妖魔,这妖魔神通不高,乃是一小妖怪,但是却身负着唐三藏的八十一难中之一,这西行九九八十一难者,却是缺一不可。

唐三藏被这小虎妖吃了随从,当即一人惊慌失措的逃窜,当他骑着白马来到两界山的时候,那山中突然出现了一名猎户,那猎户弯弓射箭,手中持着一柄三尖叉,身形如虎豹,将那虎妖赶跑了。

那虎妖却是不知趣,丝毫不知是那人存心放他一条生路,反而隐藏在附近,想要等到那唐三藏与猎户分别之后将其捕杀。

他乃是天生的妖灵,他一眼便瞧出了唐三藏的不凡,这人体内蕴含着一股奇特的气息,就像是一块鲜肉对寻常的虎豹的吸引力一样,让身为虎妖的它也垂涎不已。

原著之中那猎户乃是灌江口的二郎神杨戬,如今却是那天上的天师林道儒。

林道儒与六耳猕猴正与悟空在那五指山下喝酒吃桃(悟空把所有的桃子都摘了,却并没有吃完),那猴子知道自己被压在五指山下乃是剧情需要,也不矫情,施展神通,在那佛祖并没有施展法力镇压的五指山下脱了困,然后用一根毫毛变作了自己的模样呆在原地,自己却是与前来探望自己的师傅与师兄一同吃耍起来。

时间不久,那六耳猕猴便发现了唐三藏遇险的消息,有些疑惑为何那二郎神还没有出现,最终林道儒却是决定自己亲自出手将那唐三藏引到五指山下。

悟空在这里呆了已经有了几十年了,唐王当年打天下的时候,曾将这里更名为两界山。

林道儒有心见一见那悟空的新师傅,自然是留着唐三藏在他变化的草庐之中长谈了一宿,最终却大失所望,这唐三藏倒是有一颗慈悲之心,但是为人却太过于懦弱了些,悟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化了不少,但是那和尚却依旧那么懦弱,真是有些期待呀。

在卷帘大将下界之后,那天蓬元帅也因调戏嫦娥下了界,不同于卷帘大将乃是玉帝亲自策划的下界,那天蓬元帅却是紫薇帝君与观音菩萨之间的交易。

他们的这番算计让玉皇大帝很是不爽,天庭之中还是有些人是他的心腹之人,在他悄然的示意下,暂时被蒙蔽了神智的天蓬元帅被投进了猪胎。

他当然是不知道这是玉帝个人的算计,以为这是佛门与紫薇帝君商量好的事情,心中顿时对紫薇帝君大失所望,他虽然恨那让自己投胎转世的佛门,但是却更加的痛恨紫薇帝君,毕竟他不是佛门的人,佛门再怎么算计他,他遭受了算计也不过是技不如人,但是这帝君陷害他是怎么回事?

当观音菩萨找到他的转世之身的时候,他十分干脆的接受了八戒这一个名字。正式抱上了佛教的大腿,成为了佛教的一员。

林道儒也在那天篷下界不久之后下了天庭。

三藏法师对于林道儒的武艺十分的钦佩,又见他对自己的事情很感兴趣,在他眼里,那猎户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他自然是十分的亲近。

第二天一早,那唐三藏便要起身向林道儒辞行,林道儒也不阻拦,只是将那前方的道路说与了三藏,便在三藏离开后,便撤销了神通,变回了原形。

三藏骑着白马,很快的便来到了五行山,见到了灵明石猴悟空,悟空按照剧本正式的脱离了‘囚笼’,二话不说,便要护送着唐三藏西行。

一路上可谓是乖巧到了极点,那本来想要找个机会让唐三藏给悟空戴上紧箍圈的观音菩萨顿时变得无可奈何。

悟空从一个棋子跨入到了棋手的行列,一路上打打妖怪,欺负欺负八戒,正式的踏上了休闲的取经之旅。

在林道儒的熏陶下,这一世的猴子对于人类却是格外的宽容,让唐三藏也十分的满意,二人的矛盾少了,关系也稳步的提升起来,但是这一切与林道儒都没有了太大的关系,在悟空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之后,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林道儒回到了天庭,随着他地位的提高,对于天庭也越发的了解了,玉皇大帝身为三界之主,光鲜的外表下其实难符,他真正能够驱使的人物除了一些亲自招揽的散仙之外,大多数都是他驱使不动的存在。

当年昊天执掌三界的时候,也正式为事事受到道教的制衡而退位,还不待封神之战真正的开始便结束了帝君生涯,有着鸿钧这么一个大后台的昊天都退下来了,那凡人出身,为太上老君定下来的张百忍又能好到哪里去?

只是他身为太上老君定下的玉帝,这天界的阐教与截教的弟子不好过于为难,但是手下能用之人也不是些散仙妖怪出身的人物罢了,唯一的教派弟子还是跟佛教沾了点关系的李靖,李靖的实力不强,但是儿子却很有本事。

至于这后天被接引上来的人,如关羽等人倒是很好用,于是他乘机接管了天庭的门户,倒也算是一件好事情。

这一方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就如同书中记载的一般,只是随着林道儒的介入,这一方世界的历史已经悄然走向了未知,只是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子。

时间悄然流逝,林道儒的修为也稳步的提升着,西游正在进行,但是对于林道儒来说,那凡间的十几年也不过是几天的事情,虽然他频繁对悟空仿佛来来往往的搬救兵感到惊讶,但是却依旧不曾再出手插入过西游的世界。

佛教导演的一场西游记十分的完美,完美到就像是书中的童话故事一般,当唐三藏将真经取回了他大唐,还不曾觉醒前世记忆的他就如同在梦中一般。

卷帘大将终究是回到了天庭,他的忠心并没有让玉皇大帝失望,最终被封了天蓬元帅,统帅起了天河的十万天兵,而原先的天蓬元帅却是入了佛门,成了佛门的净坛菩萨。

唐僧理所当然的成了佛,而悟空,也被封为了佛,他却并没有受戒,只是在唐僧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便告辞离去了。

(说实话,第三卷的结尾让我很是迷惘,我也算是熟读过西游记,但是记忆却十分的模糊了,说实话,儿时的我与长大后的我看西游记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或许是受到了太多的世俗眼光的影响,我眼中的孙悟空已经由儿时的大英雄变成了成年后眼中的那一只讨厌的猴子,他狡猾,贪婪,不重情义,后来在西游的时候才慢慢的被改变,孙悟空一生的路线就是夺取定海神针,又强抢了披挂,闹地府搅乱三界秩序,后来闹天宫更是让我无语,我笔下的悟空因为剧情需要,也得了定海神针,也得了披挂,但是更多的却是为后续的章节做伏笔罢了。额,可能我伏得有点多。我尽量的将他写成一个好人,我既不希望自己儿时的偶像真正的沦为邪魔,也不想影响到心中对于秩序的向往,或许寻常人觉得自由才是值得人们庆幸的事,但是我更希望世界是有秩序存在的世界,而不是所谓的自由。当然,这也是我第四卷的矛盾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