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行尸走肉之东方变
5694300000036

第36章 世俗红尘顾念下的入佛悟禅

少年武僧领着寂流和桩子进入小山寺。小山本就不大,那么位于山顶的小山寺其实也大不到哪里去,之所以觉得大,是因为寺庙的别有洞天建筑构造与寺庙门脸相比之后,心里产生的落差所致。

桩子看着豁然开朗的寺庙里院,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协警也真是够傻的,随便搞几个人进来,用回答问题做借口,实际是进来卧底,再来一个里应外合,小山寺还不是轻易拿下。”

寂流在桩子的屁股上使劲踹了一脚,示意他将自己的口不择言憋起来,只是这一踹力道稍大,差点撞上前面停住脚步、已经转过身来的小和尚。

小和尚将木棍斜插在二人之间,意为一道空间的隔阂,带着一道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笑意朝着桩子说道:“你试试!”

小和尚的年纪看上去要比寂流小,跟桩子相比,也是小于等于其年岁,桩子从小和尚的笑容里,切生的感受到了那种以小压大的几许随意玩味,激起心中一股无名火起,将眼神从小和尚的那根木棍转移到了他还未怎么凸起的脖颈大动脉上,手掌却是紧紧握住腰畔刀柄。

小和尚说完转身,继续带着他们朝寺庙里院走着,寂流意识到桩子的变化,将手搭在桩子握刀的拳头上,冲他摇了摇头。

桩子没有来得及收住随意说出的有些口不择言的话语,致使小和尚作出这么一种反应,那只能说明这一处地方,在小和尚的心中,是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一丝一毫侵犯的所在,寂流觉得自己能够意识到,小山寺在小和尚心中的重要性。

出了里院,再次让人感觉豁然开朗,因为那道里院的后门,就像是陶渊明发现的进入桃花源地的秘密洞口,寂流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真的看到了里院之外、一处露天后院里的满园桃花。

春时,桃花开得正红,瓣瓣花朵相映而美,寂流跨过那道和寺庙山门同样小的里院后门时,无意生出了一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慨。

在禅意经久熏陶的佛宗门下,此时生出这种浓浓红尘心意来,实在是有违场间地点的氛围,寂流正自摆脱心里的这点红尘杂念,却发现了更大的不对,遂将注意力转向勾起他这种意念的景象,那种感觉不对的念头终于冒了出来:桃花怎能种在山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个老者的声音从露天后院的池畔传到里院后门口,“桃花怎么不能种在山门?”

寂流和桩子在小和尚的带领下进入后院,看到了在桃花树环绕下的池畔边的一处禅台上,一名老和尚端坐其上,带着满面春风的表情,“哒哒哒”的以一个频率敲着手下的木鱼。

老和尚随着手中木鱼的敲击,引念入禅,正值这时节后院桃花的争相怒放,似乎是从中悟解了何种禅意,故而脱声而出,以一句畅达超然的反问,抛向世人心中经久所持念的山门对桃花春色联想的世俗禁制。

色不是空,空也不是色!因为春风既春风,桃花既桃花,所以色就是色,空就是空,这才是真正的禅意!

携春风悟佛道,看桃花入禅意,这岂不就是更大的佛道禅意之所在么!看似身处红尘顾念之物境,实则更加体现了出了一种大佛大禅之意。

老和尚说完又兀自摇了摇头:“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禅定状态稍释,“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我既是我心,我既是我佛!”

从外面一路走来,寂流没有看见寺庙里存有供奉佛像,自到了这桃花院中,听见打坐于禅台上的老和尚的入佛悟禅,让他觉得,那禅意坐台上,分明就是一尊真佛。

木鱼敲击的频率出现一丝悄无人知的变化,小和尚待老和尚佛影禅踪稍解,恭敬的说道:“小山和尚,又有缘客来求真问禅。”

“多谢小山和尚引缘!”小和尚说完,看了一眼寂流和桩子,转身而去,直到与老和尚背影而对,才听见老和尚回出的话。

一方天然石桌与池畔禅台相对,寂流和桩子坐在石凳上,在这海拔不高的山顶上,依旧感觉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意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贴于石凳上的屁股真心感觉很冰凉。

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寂流开始在脑中搜刮从小到大在东方典型教育下领悟的知识,以作应对,先前听着老和尚悟禅念出的诗句,于是那些搜刮的侧重点,便是放在了古言词句上。

老和尚的眼睛一直眯着,似看非看的面向寂流和桩子,说道:“想听我说禅,要先回答问题!”

听到老和尚的话,寂流和桩子并不感到意外,屁股上的体温透过那层遮羞布,将冰冷的石凳温了一些,在与肤体的温差不那么大之后,终于正襟危坐了上去。

老和尚眯着的眼睛似乎是闭上了,说道:“从前,有一座山叫做小山,小山上有一间寺庙叫做小山寺,小山寺里有一个和尚叫做小山和尚,小山和尚有一个弟子叫做小山和尚,小山和尚有一个弟子叫做小山和尚······

听着这个故事,寂流想到了一个流传更甚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

一个是无穷无尽的整个故事循环,老和尚的故事却是从最后一句话才开始进行无限循环,两则故事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老和尚说着自己的这个无穷无尽的故事,到最后变成了只有自己能够听得见的嘀咕,接着连嘀咕声都已听不清了——他睡着了。

寂流和桩子听着这个催眠一般的故事,还没有被老和尚催眠,他自个就先睡着了,两人对视了一眼,转而看向已经以坐姿睡着的老和尚,就像是念经诵文的不专心和尚,在开了一个小差之后,必然会到达的那个境界。

寂流看着眼前睡着了的小山和尚,在心中思索着问题的答案,若是根据禅宗的角度来看,或许所谓的答案,根本就是没有答案,因为老和尚在说故事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提过问题,既然没有提过问题,那就没有答案,所以寂流初步确定,答案就是······没有答案!

不看还好,不想也还好,一看一想反而勾起了他的无限睡意,昨夜发生了太多事情,营地行尸来袭,被协警驱逐围猎,无限的疲惫感从寂流的身体里袭来,转头看向已经趴在石桌上睡着的桩子,心中出现了一个声音:“既然很困,那就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