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选择决定一生
5693800000025

第25章 选择方圆处世,适应人情世故

1.为人忌讳清高孤傲

人们常常注意到的所谓清高、孤傲与怠慢其实是一种自私心理,通常这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使你孤陋寡闻,而其中危害人最深的则是傲慢。

傲慢是粗俗。它哗众取宠、盛气凌人,往往摆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俗态。

傲慢是无知。它庸俗浅薄,狭隘偏见,表现出夜郎自大的心态,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结合的怪物。

傲慢是愚蠢。它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其实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矫揉造作的不高明的表演。

傲慢是自负。它会使人觉得难于接近,只得敬而远之,或避而躲之。

傲慢是流沙。常常导致事业的失败。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来说,才学丰富见多识广的人就会越谦虚;文化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态度使人感到难堪。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太傲慢。

要做到不傲慢需要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傲慢首先要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狂妄自大,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方。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不要做趋炎附势的小人。古人说“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并时时加以维护。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傲慢之人必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必将遭到别人的厌弃。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就切勿傲慢和过分强调自我。如果人人都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人人都谨防傲慢,那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

2.与人打交道,耐心最重要

与人打交道,要有充分的耐心。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不同的灵物。每个人都有正当的权利要求生存空间,争取受教育权、财产权以及与个人相关的所有权利。

与人打交道,要有充分的耐心。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习惯和认知水平,这会和我们相去甚远,以至格格不入。但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无权过问,无必要过问。

与人打交道,要有充分的耐心。每个人都有他们生存的小圈子,工作、事业、爱情和消闲。这种特定的工作、爱情、事业和消闲的小地域和小圈子,会形成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集团。这会使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立场、观点和看待事物的态度,也会增加人们相处的障碍和取得一致立场的难度。

仅从上面三点来看,他人与我们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差异和对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和他人相处,已是很困难的了,再加上我们主观的情绪、愚妄和不明事理,我们与他人相处就更难上加难了。而且有些人有一个很大的癖好,即,总爱将自己的观点、意志、愿望、是非强加于人,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完全主观地判断是非、褒贬善恶和要求利益,这不仅使他人极端反感和反对,也使他们更加深了对他人的不良看法,把人与人竞争的死结拉得更紧。在他们眼里,他人成了地狱(法国哲学家萨特就说:他人即是地狱。萨特的“他人即是地狱”,带有很强的二战情结)。他人的个性不好,习惯不好,素质很差,没有文化,价值观不对,各种能力都很低,包括爱人和被爱的能力。这些人形成的社会团体和势力就当然是黑暗和反动的了。因此,暴力斗争是与他人相处的主要手段。

其实,这完全是我们的一种妄断。他人并非恶魔,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妻室儿女,活着也不容易。我们和他们完全一样。只要我们不把我们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强加于人,只要我们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我们会发现,他人并非我们的敌人,他们也很可爱,和我们一样能说会道,有创造力,也同情别人和富于良知。当我们这样地看待问题,我们的仁爱之心便会萌生出来,我们会将仇恨转化成爱。只要我们主动地爱他人,人际关系就会美好起来,世界就显得光明,人类充满了美好的未来。

总之,与他人打交道,我们要有充分的耐心、忍耐和宽容。我们不仅要能和那些与我们志趣相投的人相处和交朋友,也要能和那些与我们志趣较远的人相处和交朋友,甚至还要和那些与我们志趣完全不同的人相处和交朋友。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与谋(大有远离的意思)。此话可改成:道不同,亦相与谋。道不同,亦能相安。只要大家相互调整,相互适应,人们就可以相互发展,相安无事,人类就美好了。

3.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

纷繁复杂的人生牵涉到千头万绪,方方面面,随便哪一方面哪一时刻的有意无意之间,都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会。

你不喜欢某人或许是缘于某次误会。

误会使本可以做到和谐或本来是和谐的关系,只因理解和认识的误会而形成人际关系中的遗憾。所以说,它比直接不良的人际关系更多一层痛苦。它是对原来美好关系的破坏。这种破坏并非主观的、有意识的、故意的,而只是因为互相的隔膜、意识不可通性和感情的客观障碍所致。

误会大多始于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句笑话,一个脸色,一篇文章,一封书信,一道传闻,一个用具什么的,长期相互隔绝、互不交往都可能成为产生误会的原因。

不论遭到别人误解或者误解别人,只要是一种负面意义的误解——把美好误为丑恶,把善意误为恶意,把真诚误为虚伪,把正确误为错误,把鲜花误为毒草……都可以成为人生中的一层阴影,一重难堪,一种痛苦。

有些误解初时不深,若未及时消除,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裂痕越益增大,误会越益加深。有的因误会加深而成为仇敌。

误解既已形成,不论是你遭到了误解或你可能正在误解别人,唯有互相疏通才能达到理解,使误会消除。

首先难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你的人际关系中误解的存在。

通常,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误会的是这样一些人:交谈交往极少者,互不了解个性者,性格内向者,个性特别者,自视清高者,狂妄傲慢者,神经过敏者,常信口开河者,爱挑剔小节者等。

与上述这些人交往,不论是初次的或多次的,你都要注意你的言行是否容易产生歧义,是否可能遭到误解。或者你是否对他存有偏见和误会。

如果你已经自觉意识到遭到了误解,最简便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直接与误解你的人解释交流,推心置腹,真诚相见。不要搁在胸中,不要犹豫顾忌。你可以借一次家宴、一次舞会或一次公关活动,或一次约会、一个电话互诉衷肠,以你心换他心,以他心换你心。疙瘩解开、冰消雪融,重归旧好。

可能没有这种直接交流的机会,或者觉得直接解释交流的方式有些难为情,用书信的方式,详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也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对方对你误解太深,已经对你形成偏见,乃至把你视同仇敌。这时,你首先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动用误解者亲近的信得过的人,让他在你们中间作桥梁,作媒介,把误解者的怨气和意见,把你的诚意你的本心,都通过这位中间人在双方予以传达疏导。到一定时机,你们就可以发展到直接解释交流了。

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打不破的坚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一切前导和基础就在于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能够宽容大度不予计较,反倒主动地想法去消除对方之误,此为君子度量。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如果你对对方之误厌恶憎恨,压根儿不想去消除它,更不愿主动去做疏通工作,以为那样做是降低了身份,丢了自己的面子,损伤了人格,那么你们之间的误会将永远无法消除,同时也说明你的气量过于狭小,这对于你自己搞好人际关系也是十分不利的。

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君主。如果你在小小的人际关系圈内也受不得丝毫委屈,那你就只好形孤影单了。

4.做人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古代有一个叫沈道虔的人,家有菜园,种有萝卜。一天,沈道虔从外面回家时,发现有一个人正在偷他家的萝卜,他赶紧回避开,等那人偷够了离开后他才出来。又有一次,他发现有人在拔他屋后的竹笋,沈道虔便让人去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可以长成竹林。你不用拔它,我会送你更好的。”他让人买了大笋去送给那人,那人羞惭地没有接受,沈道虔就让人把大笋直接送到了那人家里。沈道虔家贫,常带着家中小孩去田里拾麦穗。偶尔遇上其他拾麦穗的人相互争抢麦穗,他就把自己拾到的全部给争抢的人,争抢的人非常惭愧,反而又让给他。

古人沈道虔的行为,表面看来,无是无非,甚至显得窝囊懦弱,但实际上,却显出了他宽大厚道的为人,而这种宽厚的行为,也为他赢得了尊重和补偿。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得理也饶人,甚至主动宽容别人的过错,也许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有位社交界的名人——戴尔夫人,来自长岛的花园城。戴尔夫人说:最近,我请了少数几个朋友吃午饭,这种场合对我来说很重要。当然,我希望宾主尽欢。我的总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这一次却让我失望。午宴很失败,到处看不到艾米,他只派个侍者来招待我们。这位侍者对第一流的服务一点概念也没有。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后才端给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盘子里上了一道极小的芹菜,肉没有炖烂,马铃薯油腻腻的,糟透了。我简直气死了,我尽量从头到尾强颜欢笑,但不断对自己说:‘等我见到艾米再说吧,我一定要好好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这顿午餐是在星期三。第二天晚上,我听了一堂为人处世的课,突然意识到,即使我教训了艾米一顿也无济于事。他会变得不高兴,跟我作对,反而会使我失去他的帮助。我试着从他的立场来看这件事:菜不是他买的,也不是他烧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没有法子。同时也许我的要求太严厉了,火气太大了。所以我不但不准备苛责他,反而决定以一种友善的方式作开场白,以夸奖来开导他。没想到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第三天,我见到了艾米,他带着防卫的神色,严阵以待准备争吵。我说:‘听我说,艾米,我要你知道,当我宴客的时候,你若能在场,那对我有多重要!你是纽约最好的招待。当然,我很谅解:菜不是你买的,也不是你烧的。星期三发生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控制。’我说完这些,艾米的神情开始松弛了。”

“艾米微笑地说:‘的确,夫人,问题出在厨房,不是我的错。’”

“我继续说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他的宴会,我需要你的建议。你是否认为我们应该再给厨房一次机会呢?’”

“呵,当然,夫人,当然,上次的情形不会再发生了!艾米说。”

“下一个星期,我再度邀人午宴。艾米和我一起计划菜单,他主动提出把服务费减收一半。当我和宾客到达的时候,餐桌上被两束美国玫瑰装扮得多彩多姿,艾米亲自在场照应。食物精美滚热,服务完美无缺,饭菜由四位侍者端上来,而不是一位,最后,由艾米亲自端上可口的甜美点心作为结束。”

“散席的时候,我的主客问我:‘你对招待施了什么法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周到的服务。’”

“她说对了。我对艾米施行了宽容的法术。”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不去计较别人的过错,而以宽大的心胸待人处世,久而久之我们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并进而拥有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