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午夜的守候
5683800000050

第50章 懒生

懒生是何物?懒生说白了就是黄鳝,只不过这种说法只是在赣中的几个小山村流传而已。

黄鳝只所以称为懒生,据说和一个叫懒生的年轻人有关。

在赣中吉水尚贤乡有一个叫秧塘的山村,村里有个年轻人姓刘,小名叫二根,二根从小就没爹没娘,靠吃百家饭长大。长大后,他依然好吃懒做。因为懒,村里人都叫他懒生。

懒生懒是懒,但有一件事例外,那就是抓黄鳝。

赣中一带盛产黄鳝,焖黄鳝是这一带最著名的一道美味,平时是不太能吃到的,只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焖黄鳝才会端上桌面。焖黄鳝有许多讲究,但有一点就是作为原料的黄鳝必须是半斤至八两的重量:太小不入味,太大肉粗糙。

懒生长到了十二岁,好手好脚的,村里人就不再供养他了,懒生被迫自己干活挣饭吃。他什么都不愿干,一说到抓黄鳝,他心里就来劲。因此,这也就练就了他一副抓黄鳝挣饭吃的好本领。

别人抓黄鳝全靠眼和手。可懒生正好相反,他抓黄鳝靠鼻子和脚。

那年,村里的财主刘大肚家省城来了客人,客人特意要吃黄鳝。可那时正值寒冬腊月,天气奇寒,不要说黄鳝,就是人也冻得不敢出门。刘大肚为了客人不扫兴,吃到焖黄鳝,叫来了秧塘村里村外几十号会抓黄鳝的人,而且抓来的黄鳝给出的价钱是平时的十倍。几十号人这才跃跃欲试。可从大清早出去,到了晌午,那群人才慢腾腾地回来,有三分之二的人是提空竹篓回来的,其他的也只是抓到了只有线粗,少得可怜的数来只。刘大肚气得半死,只恨自己这时钱财再多也排不上用场,嗨!最后他也不得不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懒生身上了。

懒生是晌午睡过午觉后才出去的,不到半个时辰,他就提着满满的一竹篓,足足有二十余斤的黄鳝而归,而且黄鳝都大如拇指。刘大肚无比激动,其他几十号人也无不啧啧称奇。

后来人们发现,懒生抓黄鳝有三个特点:判断准,出手狠,速度快。一见洞口,懒生先用鼻子闻闻,据他自己说,他一闻气味,就知道洞里面黄鳝的大小,黄鳝位置的深浅。然后,就用大脚趾往洞口拼命地猛戳三下,黄鳝一伸出头来看究竟,懒生以一个迅捷的动作,立马就提着它的脑袋到竹篓里去了。

懒生不仅抓黄鳝无人能敌,焖黄鳝的技术也是出神入化。这一带的地主、财主都纷纷雇他长年累月焖黄鳝。能够吃上一回懒生做的焖黄鳝,老百姓都说第二天死去也值。因此在秧塘村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没有人不知道懒生的威名。

一九三七年,日寇开始入侵中国,一九四二年,赣中吉水尚贤乡一带完全沦陷。日寇驻军秧塘村,日寇将领叫森习一郎,此人表面看文文雅雅,但内心凶狠残暴。与其他日寇将领不同的是,森习一郎特别贪吃,每到一地,他先不是命令其部下抢杀掠夺,而是打听本地的名吃和名厨。

一经打听,知道秧塘村方圆几十里的名吃就是焖黄鳝。懒生也被“请”到了森习一郎的驻地。

二话没说,森习一郎立即命令懒生为他做一道焖黄鳝。做完后,一份为二,懒生先吃,没事。森习一郎才端起碗,一阵猛吃。焖黄鳝的味道美得森习一郎狂舞。于是,懒生每天的任务就是为森习一郎焖一道黄鳝,一份为二,自己先吃,森习一郎接着吃。

森习一郎天天吃黄鳝,这道菜最大的特点是吃了人精神旺盛,性欲也强,因此森习一郎天天以杀人为乐,也糟蹋了无数良家女子。

村人大骂懒生,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都骂懒生对无恶不作的森习一郎如此孝顺,是一条没有血性的汉奸走狗。懒生总是躲避人们愤怒的目光,默默无语。

由于做这道焖黄鳝的要求极高:黄鳝必须是半斤至八两。几个月下来,懒生抓黄鳝的手艺再高,在秧塘村附近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一只合格的黄鳝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懒生先是团团急,后才开怀一笑。

第二天,懒生还是做了一道“焖黄鳝”,森习一郎一吃味道竟然大变,立即叫来懒生,并用军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懒生马上解释道,大君吃黄鳝的时间久了,味道也慢慢会变,还有就是我现在改进了焖黄鳝的工艺……

最后懒生亲自把森习一郎带到厨房,森习一郎一看原料“黄鳝”没变,也就相信了懒生。

可一百天后,森习一郎在驻地悄无声息地死去,死时和睡着时竟然没有两样。宪兵去懒生家里抓懒生,发现懒生也已死亡。由于将领死去,群寇无首,余部纷纷溃逃。

后来据秧塘村的老人讲,懒生最后做的那里是焖黄鳝?只是焖毒蛇而已。这种蛇和黄鳝很像,用肉眼很难分辨,名字叫百日毒。这种蛇的毒性极慢,只有吃到第五十只,毒才会慢慢渗透到心脏,吃到第一百只剧毒才集中爆发,再强壮的人也会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懒生死后,尚贤秧塘村一带的百姓为了纪念他,都把黄鳝叫懒生,焖黄鳝这道菜也从此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