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山水田园:带着包子忙种田
5555700000003

第3章 萌包子

云绣家所在的地方叫河边寨,顾名思义,是一个有一条小河流经的小村子。

河边寨就四十多户人家,住得很分散,独门独户不少,云绣家就是。

集市在镇上,那镇叫青山镇,名字还挺贴切,因为方圆几百里全是山嘛。

从河边寨到青山镇要走半个多时辰的路,虽然要带上一篮子小黄菇去赶集,可是看着小包子企求的眼神,云绣还是把他也带上了。

……累点就累点吧!

小包子很开心,他长这么大,这还是他第一次去镇上,一路上根本不用姐姐抱,“呼哧呼哧”往前走,好奇的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上街的人很多,平时要忙的事情多,赶集也是唯一的消遣了,看到云绣篮子里的东西,众人还是有些眼馋的。

“云绣啊,你可真厉害,上哪里找了这么多黄蘑菇呀?这么一大簇一大簇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婶子这木耳才是好东西呢,听说老值钱了!”

微微一笑,云绣着重强调了这些小黄菇是自己碰巧遇到的事实。

听着云绣的话,那妇人面上带了一丝得意,“也就挣几个辛苦钱,你叔和你两个哥哥辛苦了好些天才得了这么点!”

云绣自然听得出来她的骄傲,“不少了,我们连面都很少见呢!”

“就是,我们村就你们家能赚这木耳钱了!我们啊,只有眼红的份!”

听着大家把话题接了过去,云绣也不吭声了,毕竟大家平日里也没怎么来往。

对于云绣,寨子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很佩服的,在九岁的年纪支撑起一个家,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的。

谁家的日子都不轻松,虽说平时照顾不了姐弟俩,可是也不会欺负了他们去。

当然,这样的人家占不到三分之一。

还有大部分人,他们向来是漠视这两个人,平时根本接触。

还有一小部分,对姐弟俩那是各种欺负,这也是原来那个云绣不让弟弟独自出门的原因。

那些小孩子出手不知道轻重,好些大人说话也不知道讲究,小包子还小,有的时候连话也说不清楚,就算被欺负了也不知道还手。

为了小包子好,云绣宁愿他自己呆在家里,“她”懂的不多,但她知道保护弟弟。

不管是哪一类人,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这死了爹跑了娘的姐弟俩不吉利,所以凡是有个大事小情都不会记得这姐弟俩。

一路上没少被大家侧目,被丢白眼还是小事,有两个老妇人甚至暗地里朝姐弟俩吐口水。

旁人如何云绣不在乎,宁愿走慢一些也懒得和他们瞎搀和,一路上给小包子介绍路边的草木,看他走得累了就把他抱起来继续往前走。

——

物以稀为贵,虽然这个季节蘑菇很多,但是云绣带来的小黄菇确实卖了个好价钱。

五文钱三斤,比糙米都贵。

一共三十七斤,那买家大气,看到蘑菇没有洒水混斤头,很爽快的给了云绣六十五文钱。

云绣也是运气好,那人是来往城里和镇上做生意的,所以云绣的小黄菇才能一下子就卖了出去,甚至多得了三文钱。

洒了水的蘑菇不好保存,很容易腐烂,人孩子这么实诚,加上东西确实好,老板一高兴多给两文也在情理之中。

卖了蘑菇,云绣把小包子放在篮子里,背着他穿过人群去办户籍。

家里没有大人,要想办理户籍,还得村长做见证人才行。

云绣在路上的时候特意打听过,河边寨的村长每到赶集的日子都会在那家小酒馆喝酒。

“村长,只有你能帮我们了!”

那村长三十多的年纪,不过已经是胡子拉碴做爷爷的人了,看到对着自己一脸崇拜希冀的云绣和小包子,胸脯一拍就答应了下来。

看到他答应了下来,云绣赶紧的拿出二十五个铜板,带着弟弟千恩万谢。

办理一个户籍是二十铜板,另外五个是给村长的孝敬钱。

这是规矩,大家都知道。

找到镇上管理户籍的人,交了钱后做了登记,然后得了一块刻着住址和名字,还有出生日期的小木牌子。

这就是小包子的身份证了,官府的档案上也正式有了这么个人。

云绣给小包子取名吴景轩,这是她昨天晚上想了一晚上的结果。

她本来想叫安然什么的,平安健康的一生多好,可是自家姓吴,吴等于无,那就是没有,所以只好重新想了一个。

“姐姐,宝宝有名字了是不是?”

“对,宝宝叫景轩,以后人家问你叫什么,你就说叫吴景轩。”

“嘻嘻,我叫景轩!”

看着异常开心的小包子,云绣为他难过的同时也很欣慰。

她很庆幸自己有个成年人的灵魂,不说两人会过得多好,让小包子吃饱穿暖应该没问题。

难得来一回镇上,云绣要买的东西不少,可是带着小包子她也拿不了太多。

考虑到这个问题,来时已经和卖柴的婶子说好了,回去的时候用他们家的牛驮东西,给三文钱的工钱。

既然已经找好了劳力,云绣就多买了一些,反正家里也都需要。

首先要买的就是粮食,糙米二十斤,这是买给她自己的,精米和白面各十斤,这是买给小包子的。

看到芋头一文钱三斤,云绣买了一篮子,这东西好吃又饱腹,而且很有营养。

想到家里的猪和鸡,云绣又买了两袋子没什么重量的糠。

把东西全都托付给婶子,云绣这才带着弟弟好好逛了起来。

两人先去了那家成衣铺子,给老板娘看了自己这两天赶着做的帕子。

“针脚不错,花样简单了些!”

“老板娘,我还会其他几种样子,比这个要稍微复杂一些的也会一点!”

虽然老板娘面上不显,不过云绣是谁,她可是钻研过心理学的人,自然看得出来老板娘对自己的绣活很满意。

交涉一番后,云绣终于和老板娘达成了协议,拿了一两银子做抵押,如愿接到了绣活。

也不是什么大件,就是绣帕子,毕竟是头一次接活,老板娘也不放心。

老板娘说了,络子若是打得好的话她也收,所以除了接绣活,云绣还另外买了些绣线。

——

虽然是镇上的集市,但是街道很短,店铺也就那么十来家,如云绣这般过来摆地摊的到是很多。

到了肉摊子,已经久未吃肉的小包子,大眼睛张得大大,馋得都要吞口水了。

想到家里一点油腥都没有,姐弟俩也需要营养,云绣很干脆的买了两斤肥肉,准备拿回去炼油。

那大猪头很便宜,因为不好收拾,价格也不算贵,三文钱两斤。

想着猪头肉做好了也很好吃,云绣就把猪头整个买了,多给了两文钱,老板还赠送了猪尾巴和没什么肉的猪脚。

看着老板熟练的用芭蕉叶把肉包好,云绣心里叹息,接过来放进了篮子里。

买完了肉,云绣又带着弟弟去了杂货店。盐巴很贵,三文钱一斤,云绣买了一小罐,十文钱,那罐子价值一文钱。

想到买了猪头,云绣又买了五文钱的调料,辣椒,草果,八角,胡椒,还买了一块半斤重的红糖。

早上来的时候,大家讨论红糖煮鸡蛋如何如何美味,小包子那羡慕得眼神,云绣全都看见了。

小孩子是很好满足的,云绣不想给小包子留下低人一等的想法。

买完东西时间已经不早了,云绣还能支撑得住回家,走了那么远的小包子就吃不消了。

虽然小包子乖巧的不喊累也不喊饿,可是那“呱呱”叫的小肚子已经在替小主人说话了。

这个时候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也不高,集市上吃的东西不多,一家卖包子馒头的,一家小酒馆,一家面馆,一家卖点心干果的,其他的就要看运气了。

那家面馆生意很好,据大家说分量很足味道也很好,不过价钱也贵,两文钱一碗,四个肉包子的价格。

“宝宝,我们吃面好不好?”

小包子早就饿了,听到姐姐的话双眼立马就亮了起来,小脑袋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张嘴一笑露出一口小白乳牙来。

面馆里正是生意好的时候,云绣带着弟弟寻了张空桌子坐下,然后跟老板要了一碗面。

面很快就上来了,很漂亮的手擀面。

大陶瓷碗里装了满满一碗,上面铺着一层肉,肉上撒着碧绿的葱花,还有一小碟附赠的泡菜。

看到云绣带着孩子,老板还另外拿了个小碗过来,云绣笑着对店家道了谢。

“谢谢老板!”

小包子是个好孩子,看到姐姐在道谢,他也笑着和老板说谢谢,换来老板慈爱的一笑。

小包子已经能自己吃东西了,云绣先拿着小汤匙喂他喝了几口汤,然后给他装了小半碗面,他就开心的拿着小汤匙自己舀着吃。

“姐姐,好好吃哦!”

“慢点吃,别烫着了!”

看小包子吃得开心,云绣把肉全都挑出来给他吃了,家里一年到头闻不到肉腥,喜欢吃也是正常。

看着小包子一连吃了两小半碗的肉和面,在那里摸着肚子直笑,云绣这才不继续给他夹面。

肚子早就咕噜直叫唤了,拿了一双筷子飞速的吃了起来。

“姐姐,面很好吃对不对?”

“是啊,很好吃!姐姐下次再带你来吃好不好?”

“好啊!”眨巴着大眼,小包子笑眯眯的看着姐姐吃东西。

“啊!张嘴!”

看着小包子黑黝黝的大眼睛,云绣挑起一根酸酸的泡菜条送到了他的嘴边。

小包子“刺溜”一下就吸了进去,很是惊奇的瞪大了眼,姐弟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然后一起傻笑起来。

生活虽然很贫困,可是因为有了彼此,最平淡的日子也添了很多幸福滋味。

这泡菜味道不错,萝卜也很寻常,想着家里也有泡菜坛子,云绣打算回去也做上一些。

吃完面休息了一会,云绣付了钱背着篮子带着小包子离开了面馆,街上的人已经开始散了,姐弟俩也准备回家。

经过包子铺的时候,云绣花一文钱买了一个包子两个馒头,幸福感爆棚的小包子乐颠颠的抱着。

“姐姐,你背着东西很累,都流汗了,我能走的!”

“没事,咱们慢慢走就是了!”

小包子还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云绣怕他走坏了脚,抱一段再让小包子走上一段,然后两人再休息一会。

也不赶时间,一边走还能一边捡些路边的杂蘑菇,还有包子馒头吃,一点也不觉得累。

“姐姐,集市可真大,比我们寨子要大好多!人也好多!”

“是啊!宝宝喜欢镇上么?”

“喜欢,什么东西都有。”

“那姐姐以后常带你来好不好?”

“好啊!”

听着姐姐的话,小包子可开心了。

——

回到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在街上吃过面,路上还啃过馒头,姐弟俩并不觉得饿。

等小包子睡着了,云绣赶紧到村子里的婶子家拿东西,婶子人好,还帮着送到了家里。

“婶子,真是太谢谢你了。”

“客气什么,多的婶子也帮不上!”

话是这样说,可云绣是真的感谢她。

这不,付了说好的三文钱后,云绣手脚麻利的给婶子摘了不少自家瓜架子上长的佛手瓜和丝瓜。

这佛手瓜鲜嫩翠绿,即便没有油盐,直接下水煮煮,吃起来也是甜丝丝的。

佛手瓜高产,也不需要怎么管理,很多人家会种上一架,在缺少粮食的时候,大家都把这个当饭吃。

“绣姐儿啊,你还别说,咱寨子里啊,就你家的这手瓜长得最好。”

那婶子家没有搭瓜架,自然也就没有这水灵的丝瓜和佛手瓜吃,看到云绣给自己摘了那么多,她当然不会拒绝。

送走婶子,看着太阳还很高,云绣这才开始处理那个大猪头。

现在天气热,不早些处理恐怕要有味道,最主要的还是招苍蝇。

家里打扫得很干净,可是苍蝇还是很多,这让云绣有些无奈,她很讨厌这些东西啊。

早先回来时,云绣已经把那不常用的大铁锅刷洗干净,还烧了满满一大锅的水,现在已经沸腾了。

关好大门,云绣在院子里用大根的柴火搭了个立起来的三脚架,把那猪头猪脚猪尾巴稳稳的挂在上面。

固定好了,在下面放上平时积攒的木炭,外面靠上厚厚的一层稻草。

这样烧猪头的方式,还是以前旅游时看到少数民族人做的,自己也没弄过。

大姑娘上花轿,生来头一回。云绣也只能自己摸索着做了。

这猪头什么的,直接拿去卤味道也不错,可是那些毛毛不好弄,直接把肉切掉又很可惜。

况且,这样先烧一烧,那味道会好很多,还能顺带把毛给烧了。

点燃稻草,大火“呼啦”一下就起来了,云绣赶紧的退远了一些。

稻草烧完了,猪头却没烧到云绣想要的效果,万幸的是干燥的木头已经烧了起来,下面的木炭也烧着了。

云绣又加了一次稻草,这次总算把整个猪头烧得黑糊糊的。

把铁钳放在火堆里烧红,“呲啦”一下伸进耳朵里,麻利的绕上两圈,里面的毛毛也一齐烫了个干净。

肉烧好了,云绣把它们泡在开水里,放到不那么烫手的时候,拿着稻草仔细的把外面那层黑灰擦下来。

刷两遍,总算刷干净了。

只是,去毛是小问题,对于云绣来说,把猪头砍开才是个大问题。

没办法,云绣只能先把外面的耳朵和肉什么的全都割下来,然后拿着家里劈柴的斧头去劈。

虽然弄得乱七八糟的,院子里更是混乱不堪,可是猪头总算是分了家。

想吃点便宜的肉,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她一姑娘容易么?

家里有个大大的木桶,云绣把砍好的肉先用热水冲洗了一遍,这才全放进去用开水泡着。

时不时用木棍给它们翻翻,希望泡得均匀点,这又是烧又是砍的,不知道沾了多少灰。

一边泡云绣一边在心里琢磨如何吃,耳朵下面有两块瘦肉,挑出来剁碎了给小包子熬粥吃,耳朵和拱嘴什么的拿去卤着吃,舌头可以切了炒着吃,尾巴可以红烧……

这么多的美味啊……

想着就流口水!

肚子里缺乏油水的孩子,当真是伤不起啊伤不起。

水不那么烫手了,云绣快速的拿着丝瓜瓤洗起肉来。

把自己想好的部位全都分割出来,猪脚洗干净后用盐保鲜着,留着拿去炖汤。

至于剩下的肉,云绣擦洗干净后全部放进了大锅里,加了调料后大火煮了起来。

全都煮熟后捞起来放在盆子里凉着,至于那些大骨头,继续放在锅里煮着。

对姐弟俩来说,带着油星的可都是好东西,那骨头汤更是营养美味。

趁着这个空挡,手脚麻利的把院子收拾了出来,就连地面留下的痕迹,云绣也都用水和着灶灰仔细的冲洗了一番。

地面太湿了,为了防止小包子不小心打滑,云绣还在上面铺上了一层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