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山水田园:带着包子忙种田
5555700000015

第15章 姑姑的算计

宴席请的是午饭,开席前要煮一大锅糖水鸡蛋分给亲戚朋友。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吃的对象是云绣奶奶这个寿星,一众德高望重的老长辈们,娘家亲戚,儿子女婿和孙子。

这样的场合,面子上的东西是不能丢了的,所以小包子也分到了两个鸡蛋。

沾了弟弟的光,云绣第一次吃到了婶婶家的东西,味道还不错!

看着大家吃得香,张氏脸上虽然在笑,可是心里已经在滴血了。

这一人两个鸡蛋,足足吃了她快一百个鸡蛋,那可是五十文钱啊。

吃完鸡蛋,子孙开始拜寿。

和先前一样,拜寿也有顺序,云绣排在陈萍表姐后面。

陈萍给自己外婆做了一身喜庆的寿服,针脚不错,料子也很厚实。

云绣奶奶当即就换上了,还簪上了女儿刚才孝敬的那银簪子。

大家都夸老太太有福气,女儿外孙女都孝顺,和城里的老太太一样穿金戴银,云绣奶奶也是满脸的笑容。

轮到云绣贺寿,云绣奶奶那脸笑得多了,现在要休息,所以那笑容已经冷却了下来。

云绣也不在乎,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心里直念叨,这是替她爹磕的,磕完头又拿出一双布鞋。

中规中矩,算是一般吧,不过瞧着奶奶的脸色是不大满意。

云绣无端的就想起五女拜寿那出戏了,不过现在应该叫四孙女拜寿。

对于云绣给的寿礼,云绣奶奶只是瞥了一眼就不再看了。

云绣在心里嘀咕了两句,这次的鞋子可比上次那六文钱的好多了,足足花了八文呢。

敏敏和棋棋也一起准备了一双布鞋,相比之下,云绣奶奶对两人和善多了,那脸上重新挂上了笑容,或许是因为人多力量大的缘故吧。

云绣觉得两人送的那鞋子很是眼熟,仔细一瞧,嘿,那不是过年时自己送来的那双六文钱么?

好吧,是僧是鬼全凭她。

——

拜寿完毕,宴席随之开始。

青蒜炒肉,蒜多肉少,用的还是大家不怎么喜欢的五花肉。

分量不大的蘑菇炖鸡,已经算得上是宴席上的头号大菜。

笋子烧大肠,鸡蛋炒苦瓜,凉拌莴笋丝,白水煮南瓜,红烧茄子,炒土豆条,丝瓜汤。

八菜一汤,宴席的菜色算不上好也不算差,素菜无限量供应,大家都是敞开了肚皮在吃。

云绣带着弟弟坐在院子里,这一桌子都是年轻人,吃像斯文不少,当然,这斯文也是建立在肉菜被抢完的状态下。

小包子小口小口的喝着丝瓜汤,大眼睛很好奇的看着大家,这些人怎么这样吃饭呢,真是好奇怪啊。

在家里,姐姐一直告诉他,吃饭要遵守餐桌礼仪,可是大家不是这样的啊。

小包子虽然觉得奇怪,可是这样子太难看了,他才不要这样。

吃完饭帮着收拾了东西,客人散得差不多了,云绣也就带着弟弟回家去了。

如果是平时,张氏指定要留着云绣帮自己干活的,可是今天不一样。

今天收了八两多的礼钱,她可不想云绣也来分一份,为了那些礼钱,她宁愿多干些活。

张氏的愿望,在送走了先生和客人后落空了,因为云绣奶奶把礼钱全都收了起来,只给了她二两。

这二两是她置办东西花用出去的,怎么出去的就怎么回来了,看着那二两银子,张氏有些傻眼。

她有心想说那些礼钱应该归自己,可是小姑子和老婆婆的那些娘家人都拿眼神挖着自己呢,对手太多,张氏到嘴边的话顿时吞了回去。

算了,等他们走了再想办法吧。

之后的时间里,张氏各种讨好奉承,可是被云绣奶奶放起来的那几两银子,依旧稳稳当当的没松手。

半个月后,陈萍要出嫁了,吴娇娇遣了儿子早早的过来接自己娘。

云绣奶奶包袱款款带着两个孙女和宝贝孙子走了,留下张氏好一阵捶胸顿足,她的银子还没弄到手呢。

云绣和弟弟也接到了邀请,她这个表妹还得去给她添妆。

她那个表姐据说嫁的是秀才的孙子,那样的人家最是重视礼节。

陈家自然也要做出懂礼的做派,怎么能在这样的环节上出纰漏呢。

即便再不喜欢云绣姐弟俩,面子问题还是得注意。

先前把云绣说给陈川的事,亲家已经不高兴了,要是陈萍再被婆家抓了这样的错处,一辈子别想好过了。

要知道,好些人新婚时的错处,那是会被婆家人念一辈子的。

做奶奶之前,你在婆家都属于新媳妇,都要低人一头。媳妇熬成婆,这可不容易,你就慢慢熬着吧。

——

云绣奶奶一行四人是提前五天过去的,云绣的叔叔婶婶也是提前两天就出发了,走的时候云绣叔叔还特意问了云绣。

云绣拒绝了,想来那些人可不愿意那么早就看见自己。

婚礼当天的一大早,云绣带着打扮喜气的小包子早早的去了镇上,然后花四文钱搭了马车。

她能走,可是小包子受不了。

云绣以前来过一次姑姑家,这是第二次来,在马车上颠了大半个时辰,目的地到了。

姑姑家的屋子建在村头,一进村就瞧见了那气派的两进砖瓦屋子。

朱红大门进去,一正两厢围成了一个院子,正房的右边是陈萍爷爷奶奶的屋子,左边是吴娇娇两夫妻住的。

右边厢房是厨房和柴房,左边厢房现在全弄成了客房。

院子里挤满了人,云绣带着弟弟先到到堂屋记了礼钱,然后沿着拐角处的小路去了后院。

她还要添妆,得找到新娘才是。

后院也是和前院一样的格局,陈川住了正房,陈萍住的左厢房。

陈萍的屋子不大,可是里面已经挤了很多人,云绣奶奶和婶婶,还有敏敏棋棋也都在。

已经来了好些天的吴钦,一看到弟弟就开心的拉着他跑去玩了,云绣不放心,交代两人不可以跑到外面去。

瞧见云绣带着弟弟来了,那些人都停止了交谈,眼睛都瞧着云绣准备给添的是什么东西。

云绣准备的东西并不出彩,绣着鸳鸯戏水的帕子,和敏敏棋棋送的一样,不过多了一对自己绣上去的鸳鸯。

相比敏敏和棋棋给的,陈萍还更喜欢这个绣了鸳鸯的,这样的帕子,到了婆家也拿得出手了。

云绣婶婶的添妆最让云绣喷饭,棉花?

大夏天的拿棉花做添妆,云绣看到奶奶和姑姑的脸色都不好看了,只有婶婶还一脸的不自知。

“萍姐儿啊,舅妈本想着给你做身棉衣穿的,可是你也知道,舅妈这手艺实在拿不出手,所以就把棉花给带来了,你手艺好,得空了自己寻着做啊!”

这么实在的婶婶,云绣差点就笑了出来,你就给了这么点棉花,打的却是棉衣的谱。

不说棉花够不够,那布呢?

难道做衣服不用布的么?

“多谢舅母!”

大喜的日子不好发火,虽然心里怒火腾腾,可陈萍还是笑着道了谢,只是那脸上的僵硬,连那么厚的粉都掩饰不住。

“哎呀!自家人,客气什么!这棉花也是自家种的,值不了什么的?”

张氏是真的谦虚,也没和自家人客气,这棉花是过年时她娘给的,她做了身衣服剩下不少,所以就给拿来了。

已经有人捂着嘴笑了,云绣奶奶狠狠的挖了这个不通事理的儿媳妇一眼。

早就叫她准备得要充分一些,一直都答应得好好的,临了临了搞这么一出,脸都让她给丢光了。

警告了儿媳妇,云绣奶奶这才慢条斯理的拿出自己给外孙女准备的东西。

小布包严实的包了两层,仔细的揭开来,里面是一只簪子和一对耳环。

这外婆给的添妆确实出彩,这款式成色,一看就是新打的,不止张氏看红了眼,就连敏敏棋棋也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云绣奶奶给的东西,多多少少掩盖了婶婶送一点棉花的事,善后啊善后。

不过想来张氏不是这么想的,因为她的脸色很难看,非常难看。

“谢谢外婆!”

红着眼眶的陈萍直接扑进了外婆的怀里,云绣奶奶抱着喊了好一阵“心肝”。

云绣听得直发麻,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自己还是寻小包子去吧。

——

云绣出来的时候,吴钦正带着弟弟分享自己藏起来的糖果糕点呢。

他原以为弟弟不会来,所以偷偷的藏了好些,准备带回去给弟弟吃。

外面已经准备开席,敏敏过来拉着吴钦走了,云绣也带着弟弟去了外面。

奔波了这一早上,肚子早就饿了,这还是到镇上吃了一碗面的结果。

炖鸡块,土豆烧鸭肉,萝卜炖排骨,红烧鲫鱼,青椒炒肉。

素菜有炒土豆条,炒豆角,炒花菜,凉拌黄瓜,花生米,还有菠菜豆腐汤。

五荤五素一汤,不过先上的只有五荤三素,荤菜光了盘再去换别的素菜。

有钱人家确实不一样,光是这席面就能瞧出个大概来。

姐弟俩虽然没能以舅家的身份到堂屋里就坐,可是肉菜也吃到了不少。

云绣发现,不少妇人都带了小罐子,用衣服挡着,肉菜夹过来就直接放进小罐子里,然后才夹着那些素菜吃。

……这就是最原始的打包吧?

现在发喜帖基本上请的是合府,也就是请全家,但是很亲近的亲戚才会全家都去,一般人家是不这样的,真要是全部来了,那估计得让人笑掉大牙。

一般情况下,都是来一个大人,或者是一个大人带上一个孩子。

孩子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带来,这么好的饭菜肯定记挂着家里的孩子,打包也很正常。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全家一起出动的,河边寨就有那么一户人家,寨子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只要请了他们家,那务必是全体到齐。

送一份最少的礼钱吃十几倍的饭菜,上到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下到拖着鼻涕光着屁股的娃娃蛋子,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一桌子都坐不下。

光吃还不够,吃完了酒席还要让主人家给些剩菜带回家去,说法一直都是一个,那就是家里困难。

不止如此,小偷小摸也是常有的事,上到家里的用具下到菜蔬碗碟,没有他们不要的,那厨房更是他们的禁地。

曾经有户人家就因为不小心让他们进去了,那些用来招待客人的饭菜被祸害了不少,一大桶刚炼好的猪油也让混进去的人搀了灶灰进去,折腾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人。

那户人家当初可是发了好大的火,可是你能把人咋的?

小的早跑了,老的两个只会寻死觅活,做爹的只会死命打孩子,做娘的只会哭天喊地。

遇上这样的事,主人家只能太阳穴突突,自认倒霉罢了。

大家都不富裕,这样的行为主人家是很不喜欢的,所以现在很少有人请他们家去喝酒做客。

或者说,已经没有人请他们了,就连路上遇到了也是绕着走。

没办法,粘上了很麻烦。

——

吃完饭,云绣又带着小包子去了后院,因为前院实在太乱了。

接亲的队伍已经到了村口,大家正七手八脚的收拾桌子椅子。

萍姐儿已经打扮好了,身上已经换上了大红嫁衣,那锦缎做的嫁衣让一众女孩子很是眼红,也让陈家大大的长了脸。

缎子啊,那是有钱人的标志,谁要是做了这么一身衣服,寻常是根本舍不得穿的。

有的人一辈子也就做这么一身贵重衣服,重要的日子拿出来穿一下,完了马上收回去,几年后拿出来还是新的。

这属于贵重物品,娘穿完了还能传给女儿,要是急用钱还能拿去当铺换钱。

所以……

对这时候的新娘妆,云绣欣赏不来。

远看,就瞧出三种颜色来,粉擦得很白,胭脂擦得很红,眉毛化得很黑。

近看,脂粉质地不怎么样,因为脸上能瞧出小颗粒。

当然,大家明显不这么想,因为那群女孩子一直在夸陈萍漂亮。

鞭炮声响起,迎亲的人进门了。

“我的萍姐儿啊……”

那鞭炮,不像是迎亲的,倒像是抢亲的,因为屋子里的人一下子全哭开了。

这地方流行哭嫁,新娘子昨晚已经哭过了,今天就轮到了一众长辈亲友了。

那哭嫁,从你娘怀胎十月,爹娘生养你的不易,到你以后在婆家的艰难,大家都给你想到了。

内容之丰富,不可谓不详细。

看到奶奶和姑姑瞬间喷出了眼泪,还有一群妇人拉着陈萍开始哭嚎,云绣赶紧拉着小包子去了前面。

院子里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放着瓜子糖果糕点和茶水,迎亲的人不少,桌子边坐得满满的。

吃完了茶水开始吃饭,满满三大桌。

不管哪个时代都讲究来单回双,加上新郎,接亲的人一共二十五个。

云绣总算瞧见了胸口带着大花的新郎,那位秀才老爷的孙子,一米六多点的个头,白白净净。

这时候的人好象都不怎么高,像无忧那样一八几的身高,那简直是万里挑一。

像云绣这样小姑娘家家就已经长到一米六多的更是少见,所以新郎这样的身高倒也不会觉得特别矮。

吃完了饭又是一番交涉,吴钦几人还挡着新郎要红包,小包子虽然瞧得开心,可是完全没有要过去的意思。

小包子虽然小,可是懂得却不少,或许是自小吃得苦太多,小包子这孩子早慧,也最会看人脸色。

或许是忌惮对方秀才孙子的身份吧,那些人并没有过多的为难新郎,意思意思也就成了。

一般人家没有大户人家提前送嫁妆提前过去铺床的习惯,嫁妆都是成婚当天一起抬过去。

就那么三五抬嫁妆,还不得在宾客面前好好现现,所以完全没必要提前拿过去。

在这个时代,嫁妆就是一个女人的身家,是在婆家立足的根本。

云绣听寨子里的小姑娘们说过一个八卦,城里有个小姐出嫁的时候,娘家为了做面子,在箱子里装了石头,只让接亲的人以为是装了银子。

然后,那位小姐在夫家熬啊熬,熬了很多年才成了当家夫人,也成功的把嫁妆里的石头换成了银子。

小姑娘们各种唏嘘,对那位小姐各种佩服,护住了娘家的名声,也得了夫家的爱重,云绣听了却是呵呵。

……简直就是个悲剧!

萍姐儿的嫁妆一早就摆在了前院里,下面放着桌子,桌子上面整齐堆放着好几套被子枕头。

一层一层叠得很高,最上面的是价格不菲的大红锦缎被子和绣着鸳鸯戏水的大红枕头。

光是这被子就足够大家稀罕的了,因为锦缎很直白的代表了钱,别说做成被子,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摸到过。

桌子边上是大件,衣柜,橱柜,饭桌,八个凳子,梳妆台,八个红木箱子。

最上面两个箱子开着,露出里面整齐摆放着的新衣服,虽然不是缎子,但材质也很好。

别得还有很多,比如大小木桶,甚至连马桶也带了。

萍姐儿的嫁妆让大家啧啧称奇,直说这是十里八村的头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