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苏东坡徐州断案记
5546300000002

第2章 (2)

且说大宋神宗熙宁十年初,朝廷的公文送达密州:知州苏轼改任河中府知州。苏轼很伤感的告别同僚及百姓,离开密州,赶赴东京汴梁。就在苏公到达东京城外的陈桥驿时,忽然又接到朝廷公文,令他改任徐州军州事,且明令苏轼不得进入国都城门。苏公料想,定是京城中的政敌李定之流在皇帝面前进了谗言。无奈之下,苏公一家只得寓居在城外的东园内,这是好友范镇的一处宅院。

熙宁十年三月,十九岁的长子苏迈迎娶殿中侍御史吕陶之女为妻。苏迈完婚之后,一应家眷也暂居范家东园,苏公携家臣苏仁先行赶赴徐州上任,一路过去,到了南京应天府(见注),过了单州砀山县,进入徐州萧县境内。

徐州,古代“九州”之一,旧称彭城,相传三皇五帝的尧帝时期,篯铿因善于烹制野鸡汤(雉羹),受到尧帝的赏识,被封到徐州,建立大彭国,其后以国为姓,遂有彭氏,篯铿被后人称为彭祖。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多岁,受后世追求长寿者的追捧,道家更是将他列入道仙之中,后人编撰了一部《彭祖传》,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养生学著作。

宋代的徐州,隶属京东西路,下辖彭城、萧县、丰县、沛县、滕县。徐州山川形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四千多年来,在这一地区发生较大规模的战役多达四百余场,最近的一次便是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徐州人杰地灵,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汉高祖刘邦便是生于丰县而长于沛县;徐州物产丰富,古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同时,徐州的矿产资源颇多,宋代的冶铁业,主要集中在徐州、兖州、相州三地,尤以徐州居首。当时的利国监,是大宋采矿、冶炼与兵器制造的基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又说萧县,古为“萧国”,秦置萧县,在徐州城之西,自隋唐开始隶属徐州,今属安徽省宿州市。那萧县虽小,但山清水秀,风景旖旎,又多古迹,凡如: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陶谦墓、南北朝开国皇帝刘裕故里。又有一处绝妙风景名地,名曰皇藏峪,峰峦层叠,林木参天,幽谷清泉,涧水潺潺。此处原名黄桑峪,因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微时常隐芒砀山间,此山有皇藏河,汉高祖避难处。”刘邦得天下当皇帝之后,黄桑峪便改名为皇藏峪,沿用至今。

且说四月初的这一日,约莫未申时分,忽然北风渐起,天上乌云密布,黑压压似就在头顶之上,眼看着一场大雨即将到来。在往徐州城的官道上,苏公主仆骑着俊马,一前一后,扬鞭狂奔,想赶在大雨降下之前寻个避雨处落脚,可偏偏此处青山连绵,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更不要说驿站了。主仆二人甚是着急,往前赶了三四里路,翻过一处山坡,苏仁望见前方不远处山脚下有一处屋舍,不由喜出望外,急忙高声告知苏公。

主仆二人一番快马加鞭,过了靠山坡的一座小土地庙,拐弯便到了屋舍门前的地坪。此刻,毛毛细雨已经开始落下。主仆二人翻身下马,只见那门楣上方悬有块旧匾额,蒙着灰尘,有“福星客栈”四字,字迹歪斜难看。客栈门两旁是土墙,约莫八尺高,门后是一处院落。

苏仁三步并作两步,一把推开门页,冲着里面高呼“店家”。不多时,从屋檐那方跑过来一人。此人约莫二十七八岁,身高六尺,浓眉大眼,身着旧青衫,戴个破旧幞头,原来是个酒保。那酒保快步上前,牵过苏公那匹马,笑呵呵道:“二位客爷,快些进来,快些进来,就要下大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