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学生明辨是非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5535900000083

第83章 别人的需要

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我向孩子们讲了知识的重要性,告诉他们知识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然后对孩子们说:”假设老师这里有很多你们需要的知识,现在老师让你们用自己所拥有的最心爱的东西和老师交换,你们愿意拿什么交换知识呢?“孩子们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开始回答我的问题。有的说要用变形金刚换,有的说要用画册跟我换……当轮到一个大眼睛小女孩时,她嗫嚅着说:”老师,我只有几个蝴蝶结,你不会喜欢的。但我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和你换。教美术的王老师说,我的眼睛是全班最大的,也是最漂亮的。“我奇怪地问她:”你为什么想到用眼睛和老师换呢,老师也有眼睛啊。“她想了一下说:”如果你换上我的眼睛,就不用戴眼镜了,也就不用老是用布擦镜片了。“刹那间,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当时正是冬天,因为室内外的温差较大,在教室里上课,眼镜一会儿就被蒙上一层雾气,只好不停地摘下来用手擦。这一小小的细节,却被这个小女孩记在了心里。顺路,久而久之,我便成了他的义务接送员。他总是会在那个路段等着我。许多时候,我想在学校里多待一会儿,但一想到他可能在路口等我,我就急急地骑上车去载他。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他的家境似乎有所好转,他也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而且是上海产的”永久“牌。我想我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自从他有了那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后,他就开始嘲笑我那28型的”海狮“牌自行车是如何的难看,他的神情常常是鄙夷的。

那个时候我对他极是讨厌,认为”忘恩负义“这个词说的就是他了。但现在来思考同学林的变化,我却不这样认为,也许我的帮助可能对他造成了某种伤害,他把我每周载他回家,看做是我对他的一种施舍。我帮了他,却没有帮助他的心灵。这事对我的刺激很大,现在让我帮助一个人,我总是十分忐忑不安,不知这样助人会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

还有一位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10年前,有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找不到工作,每天吃住在他那里。大学生的自尊心极强,不好意思每天到朋友那吃饭。每天总是挨到晚上8点光景才到朋友的宿合里来。朋友问他晚饭吃了吗,他总是说吃了。朋友当时也不在意。但有一次他半夜里起床上厕所,发现他人不在了,到了厕所间,发现他的嘴巴对着水龙头在灌水。朋友看到这一幕,一切都明白了,他拉住他的手,大声说:”你如果还把我当成朋友,就不要骗我。“朋友回到屋里,烧了一大碗面给他。朋友说当年是看着他流着泪吃完的。

但奇怪的是,大学生现在成了朋友关系最疏远的人,有时坐在一张桌上,他常常把朋友当做陌路人。大学生现在有一家小公司,有车,有房,在城里算是混得最好的。许多人为朋友抱不平。但朋友说:”也许,当年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为那句话感叹不已。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帮助别人,但从来不会考虑帮助他人的方式方法,对方能不能接受。现在,我无法去询问当年我帮过的那个人我错在哪里,朋友也无法去问这位发达的大学生他又错在何处。我们不能以他人良心的泯灭来解释自己的困惑,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帮助绝不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给予,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对一个灵魂无限尊重基础上的见好就收。

不是每个人都愿接受他人的帮助,自尊心强的人会把它当成一种施舍。虽然我们并不是有意,但很可能对朋友造成了一种间接的伤害。对他们,我们应该谅解,或许他们冷漠的回报,就是因为我们给他们划上了一道无形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