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5528700000005

第5章 闻名遐迩的英吉利海峡隧道

英吉利海峡犹如大西洋的一条手臂,把英法两国分隔开来。几个世纪以来,这条海峡一直是欧洲最持久的天然和心理屏障。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英国仅被征服过两次,一次是被罗马人征服,另一次是在1066年被威廉一世征服。英吉利海峡曾使英国免遭拿破仑的践踏和希特勒的蹂躏。英国人也曾以“光荣的孤立”为自豪。

12月1日,连接英国福克斯通和法国桑加特的50千米海峡隧道的服务通道钻通了。英法两国施工人员穿过隧道相聚在一起,欢呼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欢呼数百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它标志着英国作为岛国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在8000年漫长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英国和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

建造海峡隧道的设想由来已久。早在1802年拿破仑和英国政治家查尔斯·福克斯就曾探讨过这一“伟大工程”。他们当时设想用油灯照明,由通风塔通风,但后来由于战争,这项计划未能如愿。19世纪80年代初期,有几家私营公司曾着手在英国福克斯通和法国桑加特之间挖一条铁路隧道。当英国那边已挖成一段长1829米的导挖隧道时,一家大报纸却大肆渲染这条隧道对英国安全可能带来威胁,导致英国政府取消这项计划。1957年,这一计划被重新提出。1973年英法两国决定合作修建海底铁路隧道,但由于当时英国经济困难,这项计划再次搁浅。

英法两国国家铁路局与欧洲共同体再次计划修建隧道工程。同年12月,这条大隧道终于正式动工。由英法两国分别从英国的福克斯通和法国的桑加特同时开钻。大隧道共有3条通道:已钻通的服务通道位于中央,其直径为4.8米;两侧是行车通道,直径为7.6米,长度为50千米。当英方在海底钻了22.2千米,法方钻了15.6千米后,两头相距约100米,这时英方先钻一个小孔,将测量装置推入小孔,以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1990年10月30日晚,法国工区的施工人员以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从英国工区一侧钻过来的钻头,钻孔直径为50毫米的小孔。钻通后英方施工人员往孔内注以压缩空气,吹掉了剩余的白垩岩碎屑。从那时起,英法双方施工人员都能感觉到从另一侧吹来的空气在循环流动。最后的测量表明:庞大的钻机从海底两头钻了38千米,中间接头水平方向偏差仅50厘米。英国钻机继续钻通最后的100米。与此同时,法方施工人员开始拆除钻机,而把留下的钻机机壳当做隧道壁的一部分。当英方钻机钻到接近法方隧道时,钻机就转向旁道,把自己埋在岩层中。这样做一是为了省时省力,二是因为用过的钻机一时难以找到买主。然后,英法两国施工人员凿通最后的岩层,接着通过抽签方式从英法两国施工人员中各挑出一名工人来清除最后的这段通道的岩石。

然而就在1个多月前,人们还对这条大隧道的建造忧心忡忡。大隧道是由一家英法国际财团负责设计和建造的。由于成本上涨,该工程的预算由1986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147亿美元。当时提供大量资金的国际财团曾威胁要抽回资金,这一历史上最宏大的非政府投资项目几乎面临夭折。银行的最后通牒引起了欧洲隧道公司与承包商之间的一阵唇枪舌剑,欧洲隧道公司指责承包商漫天要价,牟取暴利;而承包商则反过来埋怨欧洲隧道公司随意更改工程规格,提高费用,并抱怨英国的高利率和高工资。最后双方经过妥协,终于达成协议。欧洲隧道公司除了说服银行追加投资60亿美元外,还在11月初投放了价值10亿美元的股票,鼓励567万欧洲隧道股票持有者购买。他们许诺,一旦隧道通车,隧道股票持有者将享有折价通过隧道的优惠权。

由于隧道位于海底50米不渗水的白垩岩层中,钻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问题是后勤运输。他们使用了11台重达1200吨的庞大钻机。在最佳条件下,钻机每小时能钻4.4米,其路线由激光系统导向。每前进1.5米,钻机便停一下,强大的机械手把每根重达9吨的拱形钢筋水泥衬垫安装在隧道的顶部,形成隧道的拱顶,然后钻机继续前进。仅英国工区一侧,每小时要挖出2000吨白垩岩,并运送进重达500吨的设备、钢筋水泥衬垫和其他物资。这3条隧道挖出的白垩岩总量达750万立方米,是埃及胡夫大金字塔体积的3倍。

在建造行车通道的同时,还在大隧道的两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客、货终点站。法国终点站设在科凯勒,其规模可与英国的希思罗机场相媲美。

5月6日,穿越英吉利海峡、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海峡隧道正式建成通车。从此,只需驱车35分钟就能越过英吉利海峡,从伦敦到巴黎只要3小时就够了。这条隧道全长50.5千米,海底部分长约37千米,整个工程历时6年半,耗资高达100亿英镑,被称为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