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游戏姑娘你无敌了
5475400000031

第31章 名为未时

她纵然笑得露出了编贝般的牙齿,依旧是美得十分动人。

顾欣菁盯着她看了一阵,突然之间,又觉得不那么郁闷了。

她这就当是娱美人一笑得了,美丽的事物总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顾欣菁的脸上泛起笑容。

娘娘看着她嘴角微弯,轻轻扬眉。

“小三儿甚得我心,不如随我进宫,奉侍左右如何?”

顾欣菁的眼前浮现出半透明的选择框。

娘娘给姑娘提出两项选择,请姑娘依照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

一、跟随娘娘入宫,做为宫女,奉侍娘娘左右。

二、坚决不卖身入宫。

顾欣菁听了,惊讶的瞪大眼睛,嘴唇微张。

哇靠!竟然还可以这样的!

到了现在,不是该给奖励了吗?竟然是给这种选项出来。

第二个还说什么坚决不卖身入宫,那第一个就是要卖身入宫了。谁会选第一啊,开玩笑。

顾欣菁立即选择了第二。

汤药娘娘仿佛早就料到她会做这样的选择似的,面上并没有显出什么惊讶的表情。

“小三儿,既然不愿意要这等优差,我便给你些实惠。”

言闭,顾欣菁的眼前浮现出半透明的选择框。

娘娘给姑娘提出两项选择,请姑娘依照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

一、成为那武功盖世,天下无敌,英明神武,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高大威猛,人称山崩地裂水倒流鬼见愁,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花见花开,智慧与美貌的结合,英雄与侠义的化身。

二、或赠你时有时无可好可坏不可预知无所不知的黑色封皮书一本。

就先不说那武功盖世,天下无敌,英明神武,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高大威猛,人称山崩地裂水倒流鬼见愁,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花见花开,智慧与美貌的结合,英雄与侠义的化身。

的台词有多夸张了。

时有时无可好可坏不可预知无所不知,这不全是完全相反的词吗?语法本身就不对了啊。

顾欣菁不禁嘴角微抽。

“那个……不会又是在跟我开玩笑吧?”

汤药娘娘冲她眨了眨眼睛,然后摆出一副无比认真的表情。

好吧,反正也得选。

顾欣菁选择了第二的选项。

汤药娘娘的凤眸中闪过一丝兴味,便转头向侍立在一旁的宫女道:“小玉,把柜子里的那个黑漆匣子给我取出来。”

宫女小玉穿着一身鹅黄色底刺绣镶边水草纹圆领通袖衣裳,圆圆的脸上,两颊微微有些雀斑,眼睛也圆圆的,模样十发可爱,身材矫小。

她应声称是,便转了身步向屏风后。

过了一会儿,宫女小玉双手捧着一个黑漆的匣子返了回来。

“娘娘。”

“打开吧。”

“是。”宫女小玉依言打开了匣子。

顾欣菁凑眼一瞧,看到里面确实是有一本黑色封皮的书。

什么叫做时有时无可好可坏不可预知无所不知的黑色封皮书一本,她倒真有些好奇。

汤药娘娘微微倾下脸庞,注视着顾欣菁的凤眸里闪过一道亮光。

“小三儿,拿走吧。”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书,反正……总比没有强吧。

顾欣菁微微点头,上前一步,取出了匣子里的黑色封皮书。

这是一本黑色的书册,朴实无华的封面上映着类似于指纹一样的纹路,若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正中居上的有雕刻上去的银色古体字。

顾欣菁伸出手指,轻轻的抚触那银色古体字。

上面的银色古体字好像是篆形文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嗯,回去再查查看,这上面写得是什么。

顾欣菁抬起眼眸,见汤药娘娘依旧斜躺在老榆木罗汉榻上,但是却一直不见言声,便心想这任务大概到这里就是完了。

顾欣菁将黑色封皮的书收好,她微微倾身,向汤药娘娘行了一礼,然后便返身离开了。

※※※

几日后,顾欣菁与澹台若政一道前往淮安城中。

淮安城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古代和扬州城、苏州城、杭州城,并称于运河线,也正所谓“淮扬苏杭”的淮,就是指的淮安城。

风行天下中的淮安城正是取自实际地图上的淮安城演化而来,大体上的布局亦是依照着老城的“周长十一里,高三十尺”,原有城门五座。“东曰观风,南曰迎远,西曰望云,北曰朝宗”而建。

与现实中不同的是,在这座淮安城中还建有王城的宫殿,联城宫。

其实在每一座在城里都有一座如此的宫殿,以供城主居住。

这宫殿大多都是仿造紫禁城的建筑样式,是以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王城中居住的都是当代历任的城主和皇族们,若是拥有十座以上的大城版图,便可以自立为王。

国战亦在这游戏的一大重要卖点,不过,顾欣菁对这一玩法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顾欣菁与澹台若政一道来到这淮安城中,为的是她手中那本刚刚从汤药娘娘那里得到的黑色封皮的书册。

那本黑色封皮的书册,在朴实无华的封面上映着类似于指纹一样的纹路,若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正中居上的地方有雕刻上去的银色古体字。

那银色古体字好像是篆形文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顾欣菁后来对着那文字在网上查了查,发现那几个篆形文字代表了两个字,其意为未时。

未时是午后时间,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一天中,最为舒适的时间。

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