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鉴赏辞典
5461900000047

第47章 陶渊明集序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何故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倐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荣枯,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齐讴赵舞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镳之游,侈!袂执圭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此,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如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卒如其言,亦可痛矣!又有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履,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圣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玉而谒帝,或披裘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群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者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鉴赏】

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有重大贡献的文章选家,其伟绩有二:一是主持编纂我国第一部文章总集《文选》,以选家独到的眼光,保存了我国许多优秀文化遗产;二是收录了陶渊明几乎亡佚的诗文,编辑成我国第一部文人专集《陶渊明集》,并为之序。从而使陶渊明的作品植立于民族文学之林,使陶渊明“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于后”。

萧统亲自撰写的《陶渊明集序》(以下简称《序》)是近年来准确评论陶渊明其人其作的开山之作。《序》文第一部分论述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时说:“齐讴赵舞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镳之游,侈袂执圭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继。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此,若泄尾闾。”这正是当时社会的生动写照。

《序》文论及陶渊明归隐的历史渊薮时认为,“圣人韬光,贤人遁世”自古有之。远古帝王“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萧统对于积极用世者,尤其是对那些于帝室有野心的人,是深恶痛绝的。他在《序》里写道,历史上子常败亲乱嗣,宁喜擅权弑君,苏秦反间乱国,卫鞅峻刑蓄祸,主父偃胁王自杀,楚庄王觊觎周室,霍光身威震主,是一群“饕餮之徒”。他把这些人看成是“圣人达士”的对立面,以此作为陶渊明的陪衬。

《序》文第二部分评价陶渊明的作品,其云:“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陶渊明诗文盖世,经萧统此评,即成千年不刊之论。萧统超越常人的文学眼光就在于,他彻底突破了颜延之《陶征士诔》、沈约《宋书·隐逸传》等只赞扬陶渊明人品的囿限,在钟嵘屈列陶诗为“中品”之后,第一次给陶渊明作品这样高度的评价。在陶渊明逝世整整年后,萧统独具慧眼,笔下波澜,“文章不群”,“独超众类”,“莫之与京”,确立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序》文的第三部分叙述编辑《陶渊明集》的原因及意义。序文最后说编集的社会意义:“尝谓有能读陶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萧统奉献了一部完整的《陶渊明集》,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专集。除反映了他的仁爱之至、礼贤笃学之外,重要的是他的眼光、才情、勤勉,编第一部文章总集和第一部文人专集的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