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建安风骨
5456800000011

第11章

曹操“令郡国各修文学”还出于他的重视培养人才,唯才是举的选拔官吏政策。春秋时代政治家管仲曾说:“使贤者食于能则上尊,斗士食于功则卒轻于死,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曹操认为说的太好了。“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曹操的治学思想与他的“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而曹操的身边才能聚集了众多人才,形成“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的辉煌形势。

《终令》其规见西门豹寿陵

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曹操自建安二十三年,患了头痛疾病,有时甚至难忍,他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特别是六十岁之后,每当出征回到邺城,他都抽出时间走出魏王府,在邺城四方云游。做为胜利者,他对消灭袁绍占领的冀州大地情有独钟。北面是太行山,万里长城,南有黄河天险,东至大海,西至长安,自古成就帝业,一统中华都是据有之地。因此,自官渡大战,曹操消灭袁氏父子割据势力后,他就把邺城做为大本营加以经营。

曹操之所以热爱这片土地,还因为他是从这片土地上起家的。曹操二十岁举孝康,二十三岁离开洛阳迁顿丘令(今河南清丰县)、三十岁升任济南相。在任三年,还真干了不少事情。他罢黜贪官,执法甚严,减少寺庙,破除迷信。三十八岁领兖州牧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后,收编了青州兵三十余万。为解决军民饮水困难,在清丰、东阿、邺城等地挖掘水井,现在还留存着大井几十眼,使群众受益千年。

邺城西几十里处有一西岗,曹操多次踏足这里。因为西岗上建有西门豹祠,祠院一砖到顶的墙壁,灰色的瓦脊,祠里面镶刻着颂扬西门豹的石碑。西门豹战国时任过邺城令,石碑上的刻字是:西门大夫戳河伯、神仙巫婆齐滚开。祠院后面就是西门豹的坟墓。后人赞扬西门豹是因为当地有一巫婆,利用群众迷信,宣称河水泛滥是得罪了水神河伯,每年水涨必须挑选一年轻貌美的女子献给河伯,才能超度众生。一连数年多个妇女被抛入河水里,使民众惶惶不可终日。西门豹到任后,兴修水利,取缔巫婆,戳穿了河伯娶妇的妖言,破除了群众的迷信。

曹操因而对西门大夫十分崇敬,不止一次的亲临祭之。并高度称颂西门豹墓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做法。因此在他内心里,产生了将来自己的归宿就在这里。为了表达这一思想,他在建安二十三年六月,预先做了《终令》。令曰: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陪”指伴随之意,如帝王的大臣亦称陪臣,古代有功的文臣武将死了可居“陪陵”。

从历史佐证来看,曹操生前为自己的后事,多次留下遗嘱。当时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意思就是我作为魏王、费亭侯身份正适合葬于此处。西门豹破除当地“河伯娶妇”的迷信行为,引漳水灌溉,发展了农业生产。西门豹墓葬瘠薄之地和反对迷信的做法,受到了重视农业生产曹操的欣赏,是理所当然的了。曹操主张墓葬“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并身体力行,这是对秦汉皇权墓葬制度的改革。秦始皇陵墓从平地修建并高高突起,规模之大,亘古至今未有相匹者。汉武帝继位后,第二年开始建茂陵,前后用了五十余年,陵墓的封土很高很大。秦皇汉武及诸多帝王陵墓,不知耗费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膏血。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第二年进爵为魏王,定都于邺城。曹操的指令,无疑是对秦汉墓葬制度的否定,无疑是一大进步。

《遗令》吾死后持大服如存时

将兵不离屯坚守岗位

建安十二四年冬十月,曹操军还洛阳,不久就病倒了,实际上他早已疾病在身,到洛阳不到半年的时间,还处理了朝内外那么多的事情。据正式的公告称:太祖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庚子,王崩溃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8年)初。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体魄健壮,才力绝人,一生很少生病,他手射飞鸟,躬禽猛兽,无所不能。壮年之时,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曹操平时好养性法,从他四时食制记录中,曹操注意养生之道,颇有创意。他在江阴获(鱼瞢)鱼,腹背黄色,一名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在郫县发现的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还有些鱼肉食后,可以做为利器,如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六里,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其须一丈,厚六寸,瞳子如三升,大骨可为矛矜。又如出豫章之望鱼侧如刀,可以割草。出北海的斑鱼,头中有石如珠。显然可以做装饰品。可见曹操的“四时食制”也透露着饮食文化的创新精神。

曹操有头疼的老毛病,恐未料到如此严重。因为直到病危时,曹操发布了《遗令》,或者说是他留下的最后遗嘱,《遗令》内容全文如下: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痛,自先着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内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劳,使着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绘帐,朝上脯之属,月日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遗令”从墓地的选择,送终的寿衣,墓内的葬品,安葬的祭祀,乃至边疆的防卫都做了明晰的规定。

曹操病逝在洛阳,时世子曹丕在邺城。士民颇受劳役之苦,加之刚刚回师,闻魏王死了,大有不安,群僚恐天下有变,欲不公布丞相死讯。谏议大夫贾逵坚议认为不可秘,《遗令》说,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有司各率其职,发哀令内外皆入临,各安叙不得动,不从者讨之。众僚一致同意贾逵的主张。

群臣根据曹操的遗令,遂推贾逵典丧事的具体事宜,夏侯惇、夏侯尚、司马懿、贾逵等人扶灵“奉梓宫还邺”。并派人到许都向朝廷报丧。决定之后,即时分头执行。夏侯惇、司马懿按照遗令“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之语,为曹操穿上了征战的大袍,戴上头盔,穿上靴,将曹操的遗体装殓入椁。鄢陵侯曹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赶来,向贾逵问先王玺、授所在,逵正色回答:“世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授非君侯所宜问也。”曹彰听罢乃止。

按照曹操的遗令,群臣将其灵柩运回邺城。起程之日,按照天子晋公曹操为魏王的礼仪,为曹操灵车设天子旌旗,所到之处,实行了戒严,灵柩安放在金根车上,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昼夜兼程向邺城进发。

曹操的灵柩出洛阳向西行,从官渡过黄河。二十年前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大败袁绍,使其名声大震。奠定了他霸业胜利的基础。群臣选择这条路线到邺城,也是对他的一种怀念。过了黄河,灵车不日即到邺城时,天方晓,王后卞氏,世子丕率曹府上下和文武百官,在邺城南门外迎灵。曹操的棺从建忠门入城,由世子丕和小王子们扶灵,百官随后。东西大道两旁站满了迎灵的士兵、民众,将曹操的棺一直护送到北城,暂时安放到铜雀台内。

恰好这时御史大夫华歆从许都赶来,荀彧死后他代为尚书令。他之所以来晚了,是因为接到曹操的《遗令》后,他要首先进宫向汉献帝报丧。朝廷闻报令华歆代帝向魏王曹操致哀,并下诏晋曹操谥曰武王。华歆见帝装糊涂,硬是逼着献帝下诏封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无疑这是华歆立下的大功,有了皇帝的诏书,曹丕的一切行动就有了依据。

曹操的墓地,是他生前亲自选定的,由世子曹丕亲自督造。《遗令》说:吾死后葬于邺城西北三十里处,即曹操墓地所在。不占用土地,自然不封不树,但墓地工程还是很大的。墓道全部用夯土层层夯筑,墓门为一厚重的石门,门里砌了三道砖墙,总厚度达到1。2米,应当说墓门是非常坚固的。

曹操的丧事历时近一个月,即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逝至二月丁卯(公元220年4月11日),正式公葬高陵(即西陵)。曹操病死洛阳后,他墓葬之处开始,一直到唐朝都是清楚而确定的。《三国志·魏书》里多次提到曹操死亡后,贾逵、司马懿、夏侯尚等人,“奉梓官还邺”。只是到唐朝之后,曹操墓的位置随着他正面形象的变化,逐渐模糊起来,在忠君正统思想的影响下,清晰的曹操墓,失去了地理坐标,他墓葬何处,成为一个谜。这次河南省文物考古家发现,确认曹操墓在今河南安阳应当是确定无疑的。

曹丕()

曹丕在东汉建安16年(公元211年),被封为五官中郎将,22年立为魏世子,25年逼迫汉献帝禅位做了7年皇帝。因此他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过着贵公子、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他在诗词创作方面,反映的内容远不及曹操的丰富,但也有其自己的明显特色。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较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二是他的诗歌更倾向于民歌化形式也多种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句子短的三字,长的到十三字,差杂变化形式新异,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和七言诗。

群雁辞归向南翔

贱妾茕茕守空房

《燕歌行》是曹丕七言诗中名篇,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七言诗。七言体在汉代谣谚中是普遍的,但在文人笔的出现,当时还是凤毛麟角。曹丕所写的七言诗还是有其新的形式即逐句押韵。

原文是“秋风萧萧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萧瑟”,指秋风吹起的声音,引申为寂寞凄凉。《楚辞·九辩》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风草木摇落而变衰。”按“雁”和鹄燕候鸟。鹄一般指天鹅。《楚辞·九辩》中有:“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雁雍雍而南游兮,鹍鸡晰而悲鸣”之句。

“贱妾”古代妇女自谦之词。“茕茕”孤单的意思。“皎皎照我来”,古诗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帐。”作者说圆月皎洁明亮,照我空床,言思妇极其寂寞凄凉的情状。

“星汉”即银河,俗称天河。“牵牛”,星名即河鼓星。“织女”,星名,在银河西、大河东牵牛星遥遥相望。“何辜”,指牵牛,织女有什么罪过,要被分开。意指妇人自恨与丈夫离绝,读之令人悲哀忧伤。

曹丕将《燕歌引》这首诗,放在秋夜的背景下来描写,把女人的缠绵悱恻、相思之情细腻委婉的表现出来,可见曹丕诗歌的风格独具匠心。

在《燕歌引》的第三篇里,曹丕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写道:“别日何易会日南,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涕零西面毁容颜,谁能忧伤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栗往哀来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路漫漫”指山川阻隔,道路漫长。《楚辞·远游》中有“路漫漫其修远兮。”“郁陶”是说忧思郁结无法解开,与精神上愤结积聚之意。“未敢言”指不能言。开篇的几句是说,离别时看似容易,而再相见就难了。山水相隔那么遥远,道路太漫长了。心中充满了思恋,无法言谈。写给你思恋的书信如同浮云飘散。接着是说,只好以泪洗面,损害了我的容颜。后面几句是说,满腹的心事,难以伏枕睡梦成眠。抬头遥望星星月亮,星月云间流转,独自徘徊思恋,顾望留我心间……

诗人将思夫的女人,别离的痛苦写得淋漓尽致,读者怎么能不受到感染,发出惜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