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59

第59章 最后的决战(2)

地节二年(前68)的春天,霍光病重,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宣帝亲自乘坐马车,探望霍光的病情。

宣帝对霍光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恨的成分,有忍的成分。但是,也有感激,看到霍光即将撒手人寰,宣帝也哭了。霍光递交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上书:“我希望把我封邑中三千户口分出去,封给我的侄孙,我哥哥的孙子霍山为列侯,也好侍奉我哥哥的宗庙。”

霍光念念不忘的哥哥,我想大家都猜得到是谁。霍光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有赖于他的哥哥霍去病生前的栽培。

三月,霍光离开了他念念不忘的大汉。宣帝和太皇太后参加了他的葬礼,很多两千石的高官在他的葬礼上打杂。宣帝赏赐了各种各样的财宝,甚至包括皇帝葬礼专用的梓木棺材等葬具,整个葬礼都按照皇帝的礼节进行!

霍光的遗体也是用皇家丧礼车辆运输,用皇帝专用的车盖,材官兵、轻车兵、北军禁卫军一共五个营的兵力送葬,墓址在武帝的茂陵附近。

做人做到霍光这份上,也算是值了。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是军衔,相当于五星上将或者元帅,大将军是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或者副主席。身前位及人臣,葬礼君临天下,后世还有个忠臣的美名。

但是有一点我一直在思考,就是霍光和宣帝的关系,我也请读者朋友们想一想。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去病是汉武帝的老婆的姐妹的儿子,那么,汉武帝是霍去病的姨夫,所以按照关系霍光也是武帝的外甥。但是,霍光的外孙女儿是汉武帝儿子的老婆,这么说又是武帝的长辈。再者,霍光的女儿是武帝重孙子的老婆,于是霍光又是武帝的孙子辈……那么,霍光到底和宣帝有多少层关系呢?

闲话不多说,这年,匈奴也有一个巨星陨落,那就是壶衍鞮单于。他的弟弟左贤王继位,称为虚闾权渠单于。

虚闾权渠单于继位之后,封右大将的女儿为大阏氏,前单于的颛渠阏氏被废黜。按照匈奴的风俗和继承法,兄终弟及,新上任的单于要接纳前任单于的后宫。说得通俗点就是要把哥哥的大小老婆一锅端,大老婆还是大老婆,小老婆还是小老婆,自己的大老婆还是小老婆。

显然,虚闾权渠单于的做法是不合法的。颛渠阏氏的父亲左大且渠对这个新任国家领导人有点失望。

此时,汉匈战争实际上已经是停战状态,匈奴已经没有实力南下作战。所以汉朝也放弃了长城以外的大量军事基地和城堡,以减轻财政负担。而虚闾权渠单于比壶衍鞮单于要冷静得多,对于这种事态,他非常冷静。

于是,虚闾权渠单于召开大会,与匈奴贵族商量和亲的事宜。这种大家一起投票表决、一起讨论的方法看似合理,但是,也要看情况。现在的匈奴离心离德,已经没几个人愿意站在整个匈奴帝国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左大且渠对自己女儿被废黜的事情,念念不忘,给虚闾权渠单于出了一个百分百的馊主意:“以前汉朝使臣来,为了显示不屈服,都是使臣刚走,汉军就来了。现在我们也可以这样干一票,先派使臣去汉朝,我和呼卢訾王各带一个万骑,沿着汉朝的边境打猎,怎么样?”

左大且渠这个如意算盘打得相当好,只要你大单于一同意,我去边境掠夺也好,真的打猎也好,我能捞到好处。到时候汉朝怪罪下来,反正是整个匈奴的错,尤其是你这个大单于。

事实证明虚闾权渠单于也是个昏君,竟然同意了。但是,大军还没有开拔,匈奴军就发生了叛逃事件,三个匈奴骑兵不见了。去哪儿了呢?匈奴派侦察兵四处打听。

完了,这三个臭小子投降汉朝了!这下左大且渠和呼卢訾王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汉宣帝得到消息后,动员边防骑兵在可能发生交火的地方重点防御,派遣匈奴族将领大将军府军监(督查全国军队,相当于宪兵司令)治众等四人率领五千骑兵,出击匈奴进行骚扰。

左大且渠和呼卢訾王的部落开始逃亡,匈奴已经是惊弓之鸟,汉军一有动向就会打乱。汉军五千骑兵,分三队进入匈奴境内数百里,每队都俘虏了数十人——匈奴骑兵已经没有胆量抵抗了。

这年,匈奴脆弱的游牧经济又一次崩溃,匈奴再次发生饥荒。但是,越是饥荒越是需要防备汉军的袭击,虚闾权渠单于不得不调遣一万多骑兵对汉朝进行防御。因为,只要此时汉军北伐,匈奴就会雪上加霜。

秋天,匈奴之前征服的西嗕部落实在不堪匈奴的统治,西嗕的酋长带着部众打算投降汉朝。虽然匈奴的边防瓯脱军队一路围追堵截,西嗕部落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依然毅然决然地归顺了汉朝。

这简直是汉朝的土尔扈特部东归。

这几任的匈奴单于太过浮躁,总是想着迅速复仇,一口吃个大胖子。相比而言,虚闾权渠单于还有点休养生息的意识,此时宣帝也刚刚摆脱霍光的羁绊,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单独处理军国大事。

有个故事很有意思,说霍光担任大将军的时候,宣帝每次开会都是一板一眼的,神情小心翼翼,就像有根麦穗在背上一样。等霍光病逝,张安世继任大司马大将军,宣帝表情就放松多了。这就是“芒刺在背”的典故。

经常有人说,时间对人是平等的。但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善因善果,善果善因,恶因恶果,恶果恶因。种种原因,让虚闾权渠单于完全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早在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车师国就因为汉军李广利将军等人北伐匈奴而遭到其他邻国的攻击,不得已才与周边小国一起归顺汉朝。在昭帝时期,汉朝继续休养生息,暂时停止了对西域的开发,放宽了对西域的控制。壶衍鞮单于乘虚而入,派遣四千骑兵进入车师国屯田。

宣帝即位以后,因为十六万骑兵的扫荡,车师国的匈奴驻军也一哄而散,逃往北方。车师国再次与汉朝恢复外交关系。战后,匈奴非常恼怒,让车师国的太子军宿到匈奴去做人质。军宿是焉耆国王的外孙,直接逃到了外公那里。焉耆国好歹也是个有六千骑兵的大国,匈奴并没有对焉耆国刁难。

后来车师国另立了一个太子,叫乌贵,谐音不是很好听。太子乌贵即位之后,与匈奴联姻,联合匈奴拦截汉朝与最大盟国乌孙国的交流通道,也杀了一些汉朝使臣。

这年年底,汉宣帝派遣侍郎(侍卫的一种)郑吉、校尉司马熹带领一群劳改犯到渠犁(今新疆库尔勒市一带)屯田,积累粮食,为征讨车师国做准备。这样,整个渠犁地区屯田的汉军人数已经超过了渠犁国的全国人口——渠犁国的人口不到一千五百人,而汉军的驻军人数已经接近两千人!

地节三年(前67)秋收时节,汉军驻渠犁部队正式对车师国宣战,郑吉、司马熹联合西域其他小国的盟军一万多人,汉军一千五百多人,进攻车师国首都交河城(吐鲁番盆地西北)。

交河城守军只有一千八百六十五个人,瞬间被多国部队秒杀。但是车师国王此时并不在交河城,而是在北部的石城。这一点汉军没有料到,而那些西域联军的士兵胃口也普遍偏大,造成了粮食短缺。郑吉等人只好暂时撤军,回到渠犁先把粮食收了再说。

收完了粮食,战争还得继续,石城再次被以汉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包围。车师国王没有办法,只得向匈奴求救。

虚闾权渠单于现在自身难保,哪里有那个闲情逸致?他只会对车师国王说两个字:顶住!

车师国王没办法了,与贵族苏犹进行商讨,最后还是决定——投降。

有时候你看虚闾权渠单于干事情,你都着急,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这下车师国王投降了,他又不干了,在匈奴国内立车师国王的兄弟兜莫为车师王,发动军队,准备攻取车师国,保卫匈奴的最后一点势力。

也许虚闾权渠单于已经意识到,匈奴存亡的关键,就在于对西域的控制权。而汉宣帝摆脱霍光的控制之后,立即展开对西域的开发,也说明宣帝对西域的看重。

西域,究竟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