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5301500000004

第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姜维1980年结束了11年的军旅生涯,回到家乡大连市。在他等待了漫长的8个月仍未分配工作时,他决定在大连动物园门前摆个摄影摊。

他吃苦耐劳,经营得很好。收入比分配工作的战友们多多了。三年后,他在大连市中山路有了“门脸”——“姜维影书社”。这时是1984年1月1日。他有了一些名声,被认为是“很能干的个体户”。

1984年2月,香港一位姓廖的先生到大连考察,见到姜维,鼓励他,同时愿以成本价转给他一台设备,不挣他钱,支持他的事业发展。

成本价是19.8万元,在1984年的时候,对姜维和一般老百姓来说,这是个天价,姜维无论如何拿不出这么多钱。但是他很感激廖先生。

廖先生走后,他心里放不下这件事。真有了这台设备,事业就会大变样。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巨大的诱惑吸引着他的心。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台设备。

他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想出一个方案,与廖先生合作行不行?他出设备,我出场地,出经营,他立即把想法告诉廖先生。廖先生与他约定后天下午2点与他在北京饭店见面详谈。

坐火车来不及,他乘飞机赶往北京。廖先生完全同意他的想法,双方商定了许多细节。姜维高兴而归。

姜维到大连办手续,得到的回答令他顿感透心凉。《中外合资法》规定,个人不得与外商、港商、台商合资,因为个体户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签字。

姜维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他没有心灰意冷。他决定找有关领导解决。他找了不少部门,也找了不少领导,都因为《中外合资法》的关系而不能如愿。

他想,《中外合资法》应该修改了,它已经开始阻碍生产力发展了。

修改法律涉及到人大,能说改就改吗?尽管希望渺茫,他还是又一次来到北京。凡是自己想到有可能管这件事的部门,他一个一个走访、咨询、呼吁。每一天他都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度过。早晨出门时,他满怀希望,晚上回来时,他陷在失望之中。

过了很多天以后,看看已经没有该找的部门了,他还是不死心。他想,愚公的决心感动了“上帝”,把门前的大山搬走了。我若是能感动“上帝”就好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真的感动“上帝”了。他正在北京的叔叔家休息,来了一个人,把他带到北京台基厂警卫林立的17号院,见到了当时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任重。

天啊,这是谁向他汇报的呢?我没找过他,也没给他写信啊。他脑子里迅速地回忆着这些天来跑过的那些单位,回忆着还能记得起来的接待他的那一张张面孔,是谁呢?他怎么也想不起来。

王任重对他说:“我听人说过你,我今天有一下午的时间,专门听你讲故事。”

姜维激动得流下眼泪,说不出话来。待他平静下来以后,滔滔不绝,足足讲了4个小时,把他的创业经过、个体户的希望、自己的一系列想法,还有《中外合资法》的事,一股脑儿都讲了出来。他无法形容当时心里舒畅的那种感觉,真是一吐为快呀。党中央关心个体户了,那种巨大的幸福感,使他直到十几年以后的现在也未能忘怀。

王任重当即给国家工商局任局长写了信:“兹介绍大连很有理想的青年与你见面。”

可是,当他回到叔叔家的时候,已经来人通知他第二天早晨8点去见任局长。

1984年4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姜维颁发了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姜维与港商合资的事顺利实现了。

姜维成为荣获国家授予的光彩事业特殊贡献奖殊荣的25人之一。1990年姜维去日本,与日本女翻译相识,并喜结良缘,从此定居日本。1992年4月,江泽民访问日本时,接见了他。1998年4月,胡锦涛访问日本时,也接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