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5301500000134

第134章 宠物服装

1997年,李欣从山东临清师范学校毕业,由于学校不包分配,她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深圳闯一闯。因为深圳是经济特区,李欣就想,那里的机会一定比别的地方多。

当年秋天,20岁的李欣拎着一只小皮箱离开落后的家乡时,心里并没有太多惆怅,因为她满怀的是对南国的美好憧憬。

由于学中文的她没什么特长,又没有工作经验,找工作屡屡失败后在别人指点下终于走进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报了名。通过面试,她被录用了,工作是给人当保姆,也许是等待了太久,李欣决定去做一做。

请保姆的是一对30来岁的年轻夫妻,男主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班,女主人是一家私营企业的部门经理,他们均属月薪5000元左右的标准白领一族。李欣成为月薪800元的小保姆后,整天如履薄冰般服侍着主人的生活。李欣保姆工作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服侍好女主人那只心爱的宠物狗巴特。第二年的一天,因为李欣熨衣服时不小心把女主人的衣服烫了一个洞,结果被扫地出门。倔强的李欣不想再做任人摆布的“狗”保姆,决定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由于李欣的母亲在家乡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裁缝,李欣对制作服装也一直挺感兴趣,做保姆时,她也翻阅过女主人订的《上海服饰》、《时尚》之类的服装杂志,曾被书中巧妙新颖的款式深深地吸引。“既然自己喜欢,何不朝着服装行业发展呢?”李欣禁不住激动地想。

1998年3月,李欣咬牙向一家服装培训学校交了6000元学费,这几乎是她在深圳挣到的全部“家产”,带着“服装设计师”的瑰丽梦想,李欣进入那家服装学校学起了女装设计。

毕业后,李欣在宝安区一家台资服装厂。在那里,她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淋漓尽致地发挥。4个月后,她便被提升为车间课长,薪水也由开始的1200元涨到了2000元。

1998年年底,就在办公室的同事透露说老板准备让李欣做主管时,她却“不识抬举”地先炒了老板的鱿鱼,因为她的终极目标是自己做老板,而此时的她已经积累到一部分资金。

走出那家台资企业,李欣在朋友帮助下租到一个门面,开始做自己的服装生意。为吸引顾客,后来李欣实行不收订金、客人试穿满意后再付款的办法来争取订单。李欣也知道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客人只要随便指出对某个部位不满意,这套衣服就积压下来了,这对于资金严重短缺的她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李欣必须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她情愿一天只能做一套服装,只要这套衣服能够赢得客人的肯定,对她来说就是成功。

转眼到了1999年,这时的李欣已拥有一间80多平方米的大店面,增添了10多台新设备和9名固定员工。此时她不仅接零星顾客的生意,而且还联系上了几家银行、学校以及商场、酒店,专为他们做员工制服,服装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2000年8月,李欣终于兴奋地从报纸上捕捉到了一条商机。那天,李欣从《深圳商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称,在一些发达国家,宠物产业效益巨大。美国是世界第一宠物大国,宠物服务行业五花八门,每年仅宠物保险业收入就高达40亿美元,我国宠物市场虽尚处在成长期,当时广州也有近10万只宠物,每年养宠物的开支在3000万元以上……这是一块充满诱惑力的市场啊!当时捧读着这篇文章,李欣的脑海里顿时想起自己的“宠物保姆”生涯,那女主人对自己的小狗何等珍爱,她是再清楚不过了。于是,李欣的脑子里便形成了一个“赚宠物钱”的发展思路。

说干就干,李欣先着手设计了中低档次的“宠物服”,如小狗无袖背心、短裤等,每件出厂价20元左右,后来又设计了较高档次的,如纯棉连衣裙、宠物休闲装等。另外还有宠物鞋、宠物兜一类的小玩意儿,直到搞成了一个“宠物系列服饰”。李欣和她的员工们充分利用自己厂里加工服装剩余的碎布条、布块,经过巧妙拼接,那些本来准备当“垃圾”处理掉的布块,摇身一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宠物时装”。

经过两个多月共同奋斗后,几十名员工在李欣的带领下生产出第一批产品,他们纷纷用疑虑的目光打量着李欣,看得出这个老板心里也没多少底。但开弓哪有回头箭,成败都在此一搏了!李欣花了6万元钱印制了一批彩色折叠式广告传单,在市内漫天散发。

来买和来订货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了,由于李欣施行“送下一批货,收上一批货款”的方法,而且给代销商留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一些宠物超市和商店了解情况后,纷纷开始销售她们的产品。多姿多彩的宠物服装推向市场后,深深吸引了宠物消费者的目光,不多久当地掀起了一股购买浪潮。

历经5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李欣在深圳特区也算个“身价百万”的小老板了,下一步,她和兰州大学毕业的男友准备再筹建一个“宠物世界”购物中心,将来她们还要在里面开设宠物洗浴中心、宠物美容店、宠物超市、宠物医院和宠物服饰专卖店等,直到真正形成一个宠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