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62

第62章 隋唐五代(11)

广义的唐律指的是唐代法律的总称,包括《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等法典。狭义的唐律指的是《永徽律》,又叫《唐律疏议》。如果说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话,那么《唐律疏议》就是中华法系的脊梁。《永徽律》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20篇,502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成为唐代国家运行过程中处理各种事务的权威,对宋、辽、元、明、清各代法律制度的制定影响很大,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

“泰山之力”

“泰山之力”是裙带关系的一种。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到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根据唐代惯例,祭祀天地后,文武百官一律晋升一级。九品官郑镒却一下子晋升到五品官,唐玄宗很奇怪,问他是怎么升上来的。依靠老丈人之力的郑镒心虚,一时回答不上来,一边的艺人黄幡就对李隆基说:“此乃泰山之力也。”这是“泰山”指代老丈人的由来。郑镒就是依靠“泰山之力”而高升。古代依靠老丈人而爬上来的子弟很多,《水浒传》中的梁中书正是依靠老泰山的提携而平步青云。即使是现代也不乏这种上升方法。

刺配

《辞海》对刺配的解释为:中国古代刑罚的一种。在面部刺刻标记,押送边疆服役或充军,重者终身不释。始于五代的后晋、宋、元、明、清仿用。实际上,刺配作为刑罚起源很早。商周时代的墨刑、秦汉的黥刑等都可称为刺;“配”则是从流放中演变出来的,东汉的徙边、北魏的迁徙等流行都可作为“配”。五代的后晋在流放的基础上加上已废除了几千的墨黥之刑,“刺配”由此而生,之后历代沿用。《水浒传》中的林冲就受过此刑。

文物史籍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为了控制江南地区,加强全国交通。603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等18个市区,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南北五大水系和大片地区联系起来,全长1794千米,成了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第一条贯通南北的运输大动脉,与万里长城并称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

赵州桥

赵州桥是隋朝开皇年间建成的,由隋代杰出工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而成,到现在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但它现在仍然坚固如初,历经千年而不毁,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赵州桥是单孔石拱桥,它的主桥孔由28道排成拱形的巨大石块砌成。拱顶用9根铁拉杆横向扣牢拱券,拱石之间都用铁榫咬合成整体,桥外侧用6块钩联石拉紧。这是赵州桥坚固的主要原因。其次,赵州桥是一座“敞肩式”拱桥,即桥两端的“肩部”砌有几个小“桥洞”。敞肩式拱桥的优点是:敞肩使桥的自身重量减轻很多,减少了桥基所受的压力,减缓了桥基的下沉;敞肩结构又能在汛期使洪水快速通过,减轻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同时这种结构还节省很多造桥材料,可以缩短工期。李春采用“坦拱”形式,使赵州桥的坡度较小,上下桥的道路比较平坦。建造于12—15世纪的几座欧洲著名的石拱桥早已毁损,而赵州桥至今仍十分坚固。

乐山大佛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该弥勒坐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镇水妖、减杀水势发起修凿的,历时90载,终于在德宗贞元19年完工。乐山大佛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充分说明了佛像的宏伟气势。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上百人,连佛像的脚趾盖上就能同时站立9个人。乐山大佛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

西藏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唐代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特意兴建,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分别于1961年、1994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珍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满了绚丽多彩壁画,具有高原特色的各种浮雕。壁画和雕塑多取材于历史传说、佛教故事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宫中收藏的文物珍宝众多,近万幅的各式唐卡,数以万计的金质、银质、玉石、木雕、泥塑各类佛像,明清皇帝的赦书、印玺,各界赠送的印鉴、礼品、匾额和经卷,宫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都可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松赞干布建成布达拉宫后,后世又进行多次扩建,方形成今天的规模。如今的布达拉宫远离政治,只保留宗教的功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是唐代皇帝朝会的地方,武则天也曾在此听政。据史籍记载,历史上的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禁苑的一个组成部分,规模宏大,约包括50多座殿堂。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大明宫被兵火焚毁。1957年之后,中国科学院开始对大明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迄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掘出了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遗址和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遗址。根据初步复原的大明宫遗址推测,该遗址的建筑风格气魄宏伟,布局严整而又开朗,是唐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总的来说,大明宫遗址保存还是比较完整的,是研究唐代建筑艺术的珍贵事物材料,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佛像雕刻群体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的技艺。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495),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具有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万余尊造像的石窟遗存。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雕刻、绘画、书法、建筑、服饰、乐舞、图案纹样以及时代社会风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1500多年来,龙门石窟虽个别窟龛局部有围岩崩塌,窟内壁面剥落、少数石刻艺术品被石灰岩凝浆覆盖、少量文物近代被盗、局部石刻品受风化剥蚀脱落外,大部分窟龛造像及装饰艺术等保存尚好,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规模和风格面貌,是中国众多佛教石窟群中保存较完好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

西安碑林

碑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文化宝库”、“书法艺术的渊薮”丛立如林、蔚为壮观的碑林矗立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保存了从唐至今900多年来的石刻、书法碑、墓志等,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有些碑文是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在这浩瀚的碑林藏品中,以唐碑书法最为著名,颜真卿的五通丰碑劲健有致,柳公权《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的挺拔遒劲,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险劲精绝,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气势刚健,等等,是人们研究和学习书法的绝好资源。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名碑最多、时间最早的古代碑石艺术宝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

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这就是大雁塔。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全国著名的古建筑,相传是玄奘法师译经、藏经之处。大雁塔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被视为西安的象征。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塔底层四面的石门上绘有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线刻佛像。站在塔顶可阅尽长安美景,所以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圣地,历代文人雅士都曾在此作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具有重要的文史意义。1961年,大雁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太极宫

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唐初的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极宫。太极宫兴建最早,被认定为正式的宫城。太极宫的正门为承天门,太极宫的前殿为太极殿。太极殿是皇帝朝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太极殿北门叫玄武门。太极殿以北、包括两仪殿在内的数十座宫殿构成内朝,是皇帝、太子、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内朝又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称为东宫,是太子居住和读书的地方。西路为掖庭宫,是皇帝与后妃们的居住处所。两仪殿是内朝的主殿,居中轴线上,皇帝日常听政也常在这里进行,唐中叶以后,多在这里举办帝、后的丧事。两仪殿之北的甘露殿、神龙殿,是唐中期皇帝常住的宫殿。太极宫内有三泓水池,即东海池、北海池、南海池,为帝王、后妃们泛舟之所。

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是唐代设立的北庭大都护府所在地,位于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以北约10公里处。现存遗址南北长1500米,城墙残高约7米,宽约5米,它是在汉代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西大寺”座落在北庭故城以西约70.5米,东西宽43.8米,正殿残高14米多。东面有一尊残长13米的睡佛,头北脚南,睡态安祥,还有一幅大型《分舍利图》壁画,保存完好。正殿东侧15个佛龛已修整好,每窟都有佛像,壁画。龛内佛像,大小与真人略同。壁画内容多反映佛教故事,还有高昌回鹘王室供养人像及其生活,出巡等。佛寺正殿中央的佛残高约10米。北庭西大寺建于公元10世纪高昌回鹘时期,毁于明初战火。

唐兴庆宫

兴庆宫的前身是唐玄宗即位以前的邸宅,唐玄宗即位后,将此地扩建,形成又一个宫殿区。兴庆宫的规模不及太极宫、大明宫,但装修极为华丽。兴庆宫历经扩建,占地达2016亩,超过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面积(1087亩)。兴庆宫平面为长方形,东侧有夹墙复道与大明宫、芙蓉园相通。宫四面设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垣偏北处。宫内被一道东西墙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殿区,南部为园林区。玄宗时兴庆宫成为皇帝听政与生活的中心。安史之乱中,兴庆宫遭到严重破坏。唐代后朝皇帝一般不居住在这里。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长安城遗址是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是隋唐时期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唐末天祐元年(904)废毁。长安城城址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它们均呈长方形,四周原来有夯土城墙(只有皇城没有北墙),现在已所剩无几。宫城南连皇城,北接禁苑,周长超过8.6千米,城内中部太极宫的布局为前朝后寝;皇城又称“子城”,北隔横街与宫城相接,周长9.2千米,三面城墙共设7座城门;郭城又名“罗城”,周长36.7千米,每面城墙有3座城门,城墙外原有城壕,城内有25条大街和110个坊。整个都城按中轴对称的原则,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城市的典型。此外,其规划设计还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条件,如东部岗阜高地上的官衙、王府、寺院等增强了城市的立休感,东南角的曲江池美化了城市环境,引进城内的渠水解决了环境、生活等的用水问题。

古都杭州

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后来南宋也定都于此,杭州被改为临安。杭州位于大陆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北连波光浩瀚的太湖,南滨“天下第一奇观钱江潮”钱塘江,西接千峰凝翠的天目群山,东距东海。地处浙北平原西部,这里阡陌交错,江河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的正南门,也是皇帝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的场所。该遗址现位于西安市火车站以北,其墩台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城门考古之最。该遗址不仅为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保护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唐三彩

唐代盛行的工艺品是一种陶器,因其釉色以黄、褐、绿为主,故称“唐三彩”,它以色泽艳丽、真切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而闻名于世。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先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焙烧过的素胎冷却后,再将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进行温度为850-950摄氏度的釉烧,这样才完成了两次煅烧。釉烧出来以后,就要对没上釉的地方进行美术修饰,唐三彩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给人物画头发、画眉,线条粗犷有力。最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不但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也群芳斗艳,唐三彩从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它跟唐诗、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

“南青北白”

“南青北白”是指唐朝时两种著名的瓷器,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南青北白”由此而来。唐代的越窑青瓷比以往任何朝代都精美,唐朝多情的诗人以“越泥似玉之瓯”、“越瓯秋水澄”等诗句来赞美它。唐代青瓷以秘色瓷而气冠群伦,它的“秘”在于青绿相间的釉色,如一泓清漪般晶莹澈透,没有刺目的浮光。秘色瓷是唐代御用之物。邢窑产的白瓷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可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媲美,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艺术欣赏,白瓷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