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5236200000009

第9章 赞美口才——适度赞美温暖人心(4)

但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好的口才,他们的赞美因此往往“美”不起来,这种人的赞美越慷慨,越会让人感觉毫无诚意、不负责任、不真实。这种太泛太滥的赞美,常被人认为虚伪、矫揉造作,甚至有溜须拍马的嫌疑,不能打动对方,反而使人对他顿生反感。

有一个故事,有几个朋友到吴云家玩。吴妈妈对人非常热情,同这些当年的“小毛头”亲切的交谈起来。他们告诉她大家都大学毕业了,联系的工作也不错。吴妈妈眼里流露出既高兴又羡慕的神色,摇着头叹息说:“你看你们,都是多好的孩子啊!一个个花言巧语的,到哪都受人喜欢。俺那个吴云,不会来事,不会说话,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呢。”

一句话让这些吴云的朋友笑也不是,怒也不成。老太太本来是好意,想夸奖他们一下,但用了一个“花言巧语”,意思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渊博的知识为依托,也就不会有高水平的赞语。别林斯基曾说:“不学无术能贬低名副其实的赞美,不学无术所夸赞的,算不得是赞美。”没有相应的知识,也就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优点和伟大,不会深刻地认识一件事情的意义和影响。

好的口才还要依赖于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日常生活中,相互称赞的事情随处可见,细心的人会认真地观察别人是怎么赞美的,仔细咀嚼一下别人的语言,看看能否想出更高明的赞语。

只有具备好的口才,你才能巧妙地打出潜藏于心底的暗语,使你的赞美成为所有声音中最甜蜜的一种,你也必将成为大受欢迎的人。

实事求是的赞美应该是恰如其分的,既准确,又具体;既不空泛,又不夸大,且所要赞美的事情并非一定是较为轰动的大事。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优点,也应给予恰如其分的赞美。

张昭在一家翻译公司工作,听说外国人均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女士尤为显著。她们不仅渴望听到别人夸其漂亮,还渴望别人称其有气质。因此,他便尝试着赞美别人。

一次,在与客户商谈业务的过程中,迎面走来一位较为肥胖的妇女,他习惯性地对这位妇女说道:“女士,你简直太漂亮了!”令他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妇女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满腹怨气地回应道:“先生,你是否由于离家太久而感到空虚寂寞了?”

赞美的目的是出于对被赞者的一种肯定与欣赏,使其能够从我们的话语中领会到这些真正的内涵,但若赞美不当,就如同隔靴搔痒,不但起不到较好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张昭的赞美显然就有些虚伪,令女士感到十分别扭。

在人类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便是渴望被肯定。被人肯定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恰如其分的赞美不仅能够使被称赞者感到世间的温馨,还能使其体会到他人的理解。在美丽的世界上,一片落叶是美的,一朵鲜花是美的,即使是最为平凡的小草,也会在无形中为我们增添绿的享受……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领略到值得赞美的一切。

当我们实事求是地赞美对方时,就会加倍铸就他们的自豪感。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感化方法,还是优化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赞美要运用策略。可以以点带面,这样更显得不露痕迹。

赞美的话语仿佛是一把双刃剑,若实事求是地赞美,则能增进不断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但浮夸性地进行赞美,不仅会使被称赞者误认为你过于虚伪或别有用心,还会使你由此深受他人鄙视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虽然每个人均爱听赞美的话语,但并非任何赞美之语均能使人感到愉悦。因此,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既要做到实事求是,又要运用一定的策略性手段。只有别出心裁地进行赞美,才能起到较好的功效。

实事求是是赞美他人的第一要则,既要避免虚情假意,又要切忌为别人戴“高帽子”。在现实生活巾,如果称赞一位不足40岁的女士“显得如此年轻”,还算说得过去,但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90岁老太太,则有些过于做作;如果称赞一位天生丽质的姑娘“美丽漂亮”,无可厚非,但若称赞相貌平平的女孩“美若天仙”,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正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既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完美的人。因此,在赞美别人长处的同时,应做到实事求是,不要弄巧成拙。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钟子期逝世以后,伯牙不再鼓琴,他之所以能够感恩至此,就是因为钟子期生前欣赏他的琴声,能给予其实事求是的赞美。对于“金口玉言”的人来说,他们时常会由于一句适宜的赞美之语而为其前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10.赞美一定要因时而异

赞美要因时而异,适可而止的赞美,不仅有“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的意境,还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譬如: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开头的赞扬能够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他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因此,赞美一定要因时而异。

有些时候,或许对我们而言,赞美他人仅仅是一句较为简单的话语,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被称赞者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甚至对其一生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赞美别人的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以使其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适时赞美别人。如果你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赞美别人,使语言像花儿一样艳丽,别人的心坎由此绽放芬芳,猛然间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竟然能使生活的天空变得如此晴朗、如此灿烂。

有一位年轻人,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在找工作期间处处碰壁,最终好不容易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上门推销的工作。然而,令他感到出乎意料的是,看似简单的推销工作却是如此难做。在上班的第一天,虽然他不厌其烦地敲开了近60户人家的大门,但绝大多数均是将其拒之门外。他不想放弃这份工作,于是便自我安慰道:“明天或后天,我一定能够将产品推销出去……”可是,现实却是事与愿违,第二天,第三天……半个月过去了,他依然无所收获。

当他继续奔走了一个上午,拜访了一家又一家,却一如既往地遭受冷漠与拒绝后,他深感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于是便决定倘若下午再没有推销出去任何产品,便放弃此份工作。

当他忐忑不安地敲开一户人家的房门时,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当他看到这个年轻人满脸沮丧地站在门口时,并没有像他人那样砰然关门,而是热情地召唤他进屋,并为他倒了杯开水。

虽然年轻人那天并投有卖出一件产品,但他却因老人的善良而放弃了辞职的想法。他情不自禁地向老人诉说了这些天的工作,老人并没有多劝他什么,而是对其称赞道:“年轻人,虽然你没有推销出任何产品,但是你非常敬业,凭借这一点,你也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从老人家出来后,刹那间年轻人辞职的念头被抛于九霄云外,那一句简单的赞扬话语“你非常敬业”深深鼓励着他,加之他后来的努力,这位年轻人终于打开了局面,业绩日益剧增。两年以后,他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而被晋升为市场部经理。三年之后,他离开那家公司,毅然开始创业。

正是由于老人在关键时刻赞美的话语,才使年轻人重新燃起了推销的希望;正是由于老人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才使年轻人赢得了最终的成功。

倘若老人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将小伙子拒之门外,那么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个优秀的推销员。由此可见,一句适时的赞美,能够使人们从困境中重新振作,逆境中的赞美比正常状态下的赞美更能体现其最大效果。因此,当他人身处困境时,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而应诚心地赞美他人,从精神上给予其一定的鼓舞。

适时地赞美别人,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因为你传递给他你的信任和一种美好的情感。夸奖一个人比批评一个人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以人本身来讲,亦是乐于被称道,而反感别人的评议和责备的。

中国有句古话:“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适当地借用过来,说明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慎重,自己是不完善的,应从严于律己做起,勿需咄咄逼人,挑人家的刺。批评会伤害一个人的宝贵的自尊心,伤害他的情感,并且使他灰心,必然激起他的反抗。

“人性中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被人所重视。”人们对自重感的渴求远胜于食物和金钱。谁有能力满足这种内心饥饿的人的需要,谁就可以将他握在掌心,并任你驱使。这个欲望激励林肯研读法律,当上美国总统;这个欲望激励狄更斯写出他不朽的小说;也是这个欲望使洛克菲勒赚到了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

自重感激励许多人成名,而名人仍为自重感挣扎着。历史上布满了这样的有趣的例证:华盛顿更愿意被称为“至高无上的美国总统”;哥伦布请求得到“海洋大将印度总督”的头衔;加撒林拒绝拆阅没有称她“女皇陛下”的信件。试想,若给他人真诚的赞许和鼓励,你我将成就什么奇迹呢?

爱默逊说:“凡我所遇见的人,都在若干地方胜过我。在那若干地方,我跟他学。”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看一个人,要“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要从一个方面去评价或抓住一点不放。这样我们会从每个人身上发现优点或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对这些优点予以真诚赞许和称道,从而使我们的赞赏与谄媚截然分开。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这样说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习惯于骂人或警告人,如果能够反过来称赞他,反而会使其更有信心,更容易发挥潜能。”因此,对于一名领导而言,若要在你的部属中树立威信,得到他们的认同,就要学会适时赞美他们。不仅仅只是领导应该如此,每一个人均应如此,当你看到值得赞扬的人或事情时,一定要及时地给予称赞,使赞美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