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口才是一种学问,是一种交谈的艺术,是睿智和豁达的体现,是一个人的思想、学识、智慧、灵感在语言中的体现。幽默能表事理于机智,寓深刻于轻松,运用得当时,既可提升你的品位,又可为谈话锦上添花,叫人轻松之余又深觉难忘。幽默的谈吐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幽默能够使人的谈吐更有魅力,是让一个人更加可爱的最佳方式。
1.自嘲能制造和谐氛围
适时适度地自嘲,不失为一种良好修养,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自嘲,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自嘲能产生以下五大积极效果。
(1)摆脱窘境
在交谈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犯了你,把你置于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摆脱窘境,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由此可见,当令人难堪的事实已经发生,运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并且,还能体现出你的大度胸怀。
(2)解决难题
广东一家蔬菜公司的副科长到郊区调运鲜菜,卖方想趁机捞一把,索价很高,双方僵持不下。眼看城里市场蔬菜供应严重不足,快要脱销,心急如火的科长却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充分使用公关艺术中的幽默法来自嘲:“其实,你们把我看高了。我不过是个小科长,还是副的,我手里能有多大的决定权?再说,夏天这么热,我花大价钱买一堆烂菜梆子回去,能担当得起亏损的责任吗?”卖主们听了他的这番话,望望酷暑的太阳,知道蔬菜多积压一天将腐烂不少,不禁大为泄气,动摇了索要高价的决心。并且,卖主对科长的“苦衷”与“难处”还产生某种同情心,不得不妥协。最后终于降低了菜价,达成了协议,该科长则顺利完成了蔬菜调运任务。
(3)融洽气氛
钢琴家波奇是一位幽默家。有一天他到美国密歇根州福林特城演奏,开场前发现上座率很低,不到五成。他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情绪。为使场内观众不感到空寂,他便走向舞台的脚灯,笑着对观众说:“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们一定很有钱,因为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立刻,空荡的剧场被笑声充满了,为他的演奏做了情绪铺垫。
(4)增添情趣
美国文学家欧文年轻时常向人们吹嘘自己是位好猎手,沾沾自喜地谈论自己高明的枪法。一天,他同朋友去打猎,朋友指着河里一只野鸭请他开枪。欧文瞄了一下扣动扳机,但没有打中,野鸭飞走了。朋友感到难为情,他却毫不介意,对朋友说:“真怪!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这是一句自嘲的话。正是这句话,欧文才为自己解脱了窘境。多么巧妙,多么有趣。
(5)增加人情味
笑自己的长相,或笑自己做得不很漂亮的事情,会使我们变得较有人情味,并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一次,陈毅到亲戚家过中秋节,进门发现一本好书,便专心读起来,边读边用毛笔批点,主人几次催他去吃饭,见他不去,就把糍粑和糖端来。他边读边吃,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直往嘴里送。亲戚们见了,捧腹大笑。他却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自己肚子里墨水太少哩!”人们尊敬陈毅,或许和他的这种豁达、幽默的禀性有关系吧!
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涮,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自嘲一般都不会讨人嫌。
(1)自己胳肢自己笑
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时,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仅容易找到台阶,而且多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所以自我解嘲,是很高明的一种脱身手段。
有个石学士,一次骑驴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可这位石学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自然这石学士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以此类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是他说:“如果不是这一身肉托着,还不把骨头摔折了?”换成瘦子.可以说“要不是重量轻,这一摔就成了肉饼了!”一位矮个学者的妻子嘲笑丈夫身材太矮,这位学者笑眯眯地说:“我看还是矮点好,我如果不是一米五七,现在能够著作等身么?如果不是我身短力小,我们的战斗你能场场取得胜利么?如果不是我矮,你能优越地说我太矮么?”说毕,全场叫绝。
由此可见,自嘲时要对着自己的某个缺点猛烈开火才容易妙趣横生,但有了这份气度和勇气,别人也不会让你孤独自笑,而多少会陪你笑上几声的。
(2)公众人物更需要自嘲
身在高位者或明星大腕们,与人打交道时会让人感到有架子。可能是因为他们过于紧张、有压力,也可能是这些人还没有摸着与普通人相处的窍门。通常而言,开开自己的玩笑,可以缓解压力,还能让一般人觉得有人情味,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从而会让人心里舒坦。
此类例子多得很,一些相声演员、笑星或节目主持人常以此赢得观众的好评。
力求个性化、形象性并学会适当的自嘲,可以使自己说话变得有趣起来。幽默力量能认同幽默的事物。因此智者会笑自己,也鼓励别人和他一起笑。只要你用心,你也能做到!
(3)嘲笑自己也能让他人脸红
凡幽默之人往往不会处处与人为难,时时跟他人过不去,更不会无事生非。他总是遇事退避三舍,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到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冤屈,也不会怨恨得咬牙切齿,愤怒得破口大骂。但是,他也不是窝囊废,他会以他独有的宽容的方式作出反应,也许带一点嘲讽,当然更少不了自嘲。这样,他便成了更高层次上的胜利者。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暴脾气,常对他发火,而苏格拉底总是对旁人自嘲道:“讨这样的老婆好处很多,可以锻炼我的耐力,加深我的修养。”一次,老婆又发起脾气来,大吵大闹,很长时间还不肯罢休,苏格拉底只好退避三舍。他刚走出家门,那位怒气难平的夫人突然从楼上倒下一大盆水,把他浇得像只落汤鸡。这时,苏格拉底打了个寒战,不慌不忙地说:“我早就知道,响雷过后必有大雨,果然不出我所料。”
显然,苏格拉底有些无可奈何,但他带有自嘲意味的讥讽,使他从窘境中超脱出来,显示了极深的生活修养。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是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人必须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可想而知,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说好自嘲的话。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获得人情味;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可以刺一刺无理取闹的小人。
2.有意错位造幽默奇效
“问”有艺术,“答”也有技巧。问得不当,答得不好,同样也会使己方陷入被动,回答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答非所问是指答话者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提问,而是在形式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意的错位造成幽默效果。答非所问并不是逻辑上的混乱,而是用假装错误的形式,幽默地表达潜在的意思。
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最近在做些什么?”
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
那位先生问的是小仲马近来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意思的,但他偏偏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位先生:不要再纠缠了。小仲马故意把蓄胡子当作极重要的事情,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他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在谈判中利用这种幽默技巧也能起到让对方摸不清己方虚实的作用,从而赢得谈判的主动权。
答非所问很讲究技巧,抓住表面上某种形式上的关联,不留痕迹地闪避实质层面,有意识地中断对话的连续性,求得出其不意的表达,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动局面的困扰。
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休息时,一位发达国家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国家大使:“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非洲大使答道:“跟贵国一样,每人死一次。”
外交官的问话是对整个国家而言,是通过对非洲落后面貌的讽刺来进行挑衅。大使没有理会外交官问话的要害点,而故意将死亡率针对每个人,颇具匠心的回答,营造着别样的幽默效果。有效地回敬了外交官的傲慢,维护了本国尊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言辞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但又不能拒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可以用闪避的语言巧妙地回避问题。
闪避是言语交际中从礼貌的角度出发的做法,它的要求是:对别人所问,应当回答,但答要答得巧妙,迂回地达到躲闪、回避别人问话的目的。既要不让别人难堪下不了台,又要维护自己不能答、不便答的原则。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迭戈·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球队相遇时,踢进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入”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机敏地回答说:“手球一半是上帝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马拉多纳的回答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系如此”,那么对裁判的有效判决无疑是“恩将仇报”。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而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也具有了君子风度。
另外,交往中,往往由于对方提出的问题比较敏感,或者涉及某种“隐私”不好回答,然而面对客人又不能不答,这时也需用假装糊涂来给以回答。不过这种假装糊涂与前面的假装糊涂有所不同,前面的假装糊涂是故意让对方知道自己在为对方掩盖错误以便讨得对方信任或增加友谊的一种主动行为。而这种假装糊涂是在对方首先提出问题,自己本不想答但又不得不答的情况下,或“移花接木”或“引入歧途”从而使对方既不尴尬,自己又能反客为主的应变技巧。两者虽归于一类,但却有质的不同。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确实,刘墉的回答极妙。因为皇上发问,不回答不行;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趣对皇上。
总之,在日常言谈中,由于双方在表达与理解上的不一致,错误理解对方讲话意思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当对方对你的答复作了错误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又有利于你时,你不必去更正和解释,而应该幽默地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总之,日常言谈中的应答技巧不在于问题回答得“对”或“错”,而在于应该说什么和如何说,怎么更好地处理突发情况。
3.用幽默化解矛盾冲突
幽默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所穿的“最漂亮的服饰”。在日常生活中起着点缀、调和、调节的作用,幽默不仅能为你赢得广阔的人脉,助你摆脱尴尬与窘迫,更能像润滑剂一样,降低人际交往中的“摩擦系数”,化解冲突和矛盾,使人们从容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在一辆装满乘客的公共汽车上,大家挤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由于天气很热,一些人手里拿着各种冷食在吃着。
这时,一位吃冰淇淋的青年,用嘴一咬,只听“吱唧”一声,那冰淇淋汁喷射出来,正好溅到旁边一位青年的鼻子上。
一瞬间,大家认为争吵将马上开始。被溅到冰淇淋那位青年的女友,一边掏出手帕给他擦脸,一边狠狠地瞪着那个吃冰淇淋的人。
不料,她的男友却笑着说:“你等一下,他还没有吃完,可能还会飞溅过来的,呆会儿一块擦。”
他的话很有节制,也很幽默,旁边的许多人都笑出声来。那位惹祸的青年也尴尬地笑起来,并再三道歉。
当这个幽默的小伙子和其女友下车时,全车的人都投去敬佩的目光。
吃冰淇淋的青年无意中把汁水溅到别人身上,他是无害人恶意的,但客观上他却使别人受到了小小的损害,这对一个正派人来说,心理上定有几分负疚感。这个时候,如果被害人再加以责备,显然是不英明的举动。
这个被溅了冰淇淋的男青年,没这样做,他仅仅是说了句玩笑话,立刻使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得到缓和,化敌意为友好,表现出很高的修养。
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矛盾与冲突,幽默的语言能够巧妙地化解这些矛盾,并给双方都保留圆融的余地。
一位妻子过生日,她丈夫请她到一家餐馆吃饭。要了一道菜叫“蚂蚁上树”。可端来的菜盘时只有粉丝不见肉末。
妻子故作不知,问服务小姐:“服务员,这道菜叫什么?”服务小姐仔细一看,不好意思地回答:“蚂蚁上树。”
“怪了,怎么只见树不见蚂蚁呢?”妻子有些得理不饶人,面对一声高过一声的质问,服务小姐十分窘迫。
丈夫见状,马上接过话来,说:“老婆,大概蚂蚁太累了,还没爬上来呢。服务员,麻烦你跟老板说一声,赶紧给我们换一盘爬得快的蚂蚁。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啊。”
服务小姐如释重负,赶紧为他们换了一盘名副其实的“蚂蚁上树”。
这位丈夫真是善解人意,他的话幽默风趣而又大度,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又让双方都找到了体面下台的契机。妻子听了他的话,会心地展颜一笑;服务小姐呢,则带着感激的心情,想办法补偿过失。这样机智而幽默地处理问题,既消解了冲突,又缓和了气氛,这位丈夫可谓是睿智成熟的交际高手。
人生风云难测,爱情和婚姻也不会一帆风顺,恋人和夫妻之间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此时,幽默的话语就能消融夫妻之间的疙疙瘩瘩。
红梅和李清是多年的同事,两人隔桌而坐,情谊深厚,彼此都建立了良好的默契。尽管如此,也是难免发生冲突的,就像亲密的牙齿和舌头,有时难免也会有咬舌的疼痛。一次,为了处理老板交待的事情,两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她们居然发生严重的口角战争,彼此冷战,形同陌路。到了第三天,红梅实在忍受不了如此的工作气氛,为了打破僵局,于是在李清也坐在座位时,她就翻箱倒柜,把办公桌的抽屉全部打开来翻找一番,这时,李清终于开口说话:“喂,你把所有抽屉打开来,到底在找什么?”红梅看看李清,幽默地说:“我在找你的嘴巴和声音啦!你一直不跟我讲话,我怎么跟你讲话!”两人扑哧一笑,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