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5236200000011

第11章 说服口才——一语攻心以理服人(2)

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交给对方,最好以征询意见的口气引导对方同你一起来推理,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自动就范。这样的说服更高明。因为对于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发现的真理,人们更坚信不疑。晓之以理,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先取攻势。当对方已明确、坚决地表示“不行”、“不干”、“不同意”等等之后,再说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然,争取主动仍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切忌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如对方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再说服他,同样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有时讲大道理,教育对象并非对道理本身不接受,而是与讲道理的人感情上合不来。这时讲道理的人要善于联络感情,要注意反省自己有无令对方反感的地方,及时克服和纠正。尤其当对方抵触反感情绪较大时,首先要以诚相待,要在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基础上,再讲道理。牧师布道宣传的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但因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听众施加思想影响,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教义。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对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青少年儿童,对于多数平日没有深刻的理论思维习惯的人,以事比事,将心比心,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去进行绘声绘色地诉说,易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接受道理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所谓“衡之以利”就是权衡利弊得失,讲清利害关系。那些实惠观念很强的人,理难服他,情难动他,惟有“衡之以利”是切实有效的一招。且不论对国家、对社会的利害如何,就是只从个人实实在在的得失考虑,他也应趋利避害、以接受你的说服为上策。那些明事理、重情义的人,并不过分讲究实惠。但你仍应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对方的切身利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通情达理,也更令人心悦诚服。

人生在世,要求生存与发展,必然有各种各样的正常需要,如果丝毫不考虑对方的合理需要,双方交谈就没有共同的语言,说服就无从谈起了。如果看准了对方的需求,说服就能有的放矢,确有成效。

解放初期的一天,陈毅市长来到一家纺织厂里,他笑着说:“老板,我冒昧来访,欢迎不?”这位老板正为一件事发愁,便发起牢骚来:“陈市长,今天工会又来要我废除‘抄身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厂里经常丢纱,如果取消抄身制度,纱厂不被偷光才怪呢!”

陈毅品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要说办工厂、买机器,我要拜你为师。因为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要说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学习哩!我参加了革命,就一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当参谋,还带‘长’呢!你倒是要我这参谋,还是不要?”

经理连声说:“要,要,请您快说。”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厉害得多。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搜到脚,那仔细的劲头,身上硬是连一根钉子也藏不住。但结果呢?原料、零件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只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很重,工资很少,工人实在无法养家糊口,工厂赚了钱对工人毫无好处,他们为什么不拿呢?现在不同!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们虽是私营企业,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所以,以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明友,如弟兄,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眼前的困难会克服的。”

经理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动找工会研究,决定废除抄身制。

陈毅同志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理,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

要说服别人,最大的障碍就是对方的“心理防线”。因此,设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是说服对方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呢?除了要晓之以理,具有充实的内容外,更要动之以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曲言婉至,说服有力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有时要有意避开对方的讳忌点,绕道而行,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应按照预定迂回路线,步步靠近。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的时候,对方已经不自觉地向你的观点投降了,这也就是曲言婉至的妙处。

伽利略青年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上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问:“那你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老天在上,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太太,可我只对阿玛纳蒂姑娘钟情,我追求她就像一个梦游者,要知道你母亲从前是一位姿艳动人的姑娘。”

伽利略说:“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你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你爱的是她。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别的对我毫无用途!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科学是我惟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怎么能这样说呢?”

伽利略:“一点不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我可从没想到那上面去。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毕安卡,或是一位俊俏的卢斯娅,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当人们对我提及婚姻方面的事情,我就感到羞臊。”

父亲没有说话,仔细听着。

伽利略继续说:“我亲爱的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不能设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呢?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你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他们对你不错,会尽力帮助你的。也许你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需要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那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猛力摇动:“我求求你,父亲,求你想方设法,尽力而为。我向你表示感激之情的惟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委婉法是说话办事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讳饰式委婉法

讳饰式委婉法,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例如:有一位外籍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有关部门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去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的不下有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不说矮”,而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2)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是借用一事物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

例如: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实际上都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3)曲语式委婉法

曲语式委婉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

例如:《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作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委婉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委婉用语,真是利舌胜利剑。

说服不是要告诉对方“你应该如何如何”这么简单,而是让对方信服的一个过程。如果说服如此简单,世界上也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矛盾了。

6.抓住心理,语言操纵

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受一定的心理驱使的。因此,当我们试图说服别人时,一定要学会抓住对方的这种心理,并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对方,让对方一步一步地走到我们的目的。看准对方心理甚至可以用语言说服来操纵对方的行为。

晚清时期,湖南有个道台叫单舟泉。这人善于观察,办起事来面面俱到,因此,大小官员都很佩服他,朝廷也非常器重他。

有一年,一个在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上街买东西,有些小孩子因未见过洋人,便追随着他。洋人很恼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个孩子躲闪不及,被打中太阳穴,没多久就死了。

小孩儿的父母当然不肯罢休,就和邻居们一齐上来,要把那个外国人扭送到官府。外国人则举起棍子乱打,连旁边看的人都被打伤几个。

这样,激起公愤,大家一齐上前,捉住那外国人,用绳子将他捆了起来,送到衙门。

一边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边又是不敢得罪的外国人,因此,衙门中的人都感到棘手,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案子。

此事确实难办,大家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最后,不得不请单道台亲自出面。单道台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他一出手,就把这件事给办得利利落落。

一方面,他认为湖南阔人很多,而且民风开放,如果办得不好,他们会起来说话,或者聚众为难外国人,到那时,想处治外国人做不到,而不处治也办不到。因此,不如先把官场上为难的情形告诉他们,请他们出来帮忙解决难题。只要绅士、百姓共同出动,出面同外国领事硬争,形成僵持局面,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因为洋人怕百姓。到这时,再由官府出面,去劝服百姓,叫百姓不要闹。因为百姓怕官,所以他们也会听话。而外国领事见他劝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

打好主意后,他马上去拜会几个有权势的乡绅,要他们齐心合力与领事争辩。倘若争赢了,不但能为百姓伸冤,而且为国家争了面子。

此话传出去,大家都说单道台是一个好官,能维护百姓利益。他又来到领事处,告诉领事,如果案子判轻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国领事听他这么说,又看着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

此时,单道台又安慰领事说:“其实领事也不必太害怕,只要判决适当,我尽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会让他们胡闹。”

案子判了下来,虽然也是虎头蛇尾,但单道台却三面得到好处:抚台夸他处理得好,会办事;领事心里感激他劝退百姓,没有闹出事来,于是替他讲好话;而百姓们,也一致觉得他是维护大家的,认为他是个好官、清官。

在这个例子中,单道台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他能够很好地抓住人们的心理,并且善于操纵这些心理。他看准乡绅、领事、百姓心里的想法,知道怎样处理可以使各方都受益。这样,单道台不仅解决了这个棘手的案子,而且使各方都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

在说服他人时,有时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很难达到目的。因为有些人,你越是求他,他越是架子大,到头来反而会使事情特别麻烦、特别难办。这时,就需要小小地运用一下策略,抓住对方的弱点,把你的难题转移到他的身上去,让他反过来求你办事,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你。

在说服他人时,有时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很难达到目的。因为有些人,你越是求他,他越是架子大,到头来反而会使事情特别麻烦、特别难办。这时,就需要小小地运用一下策略,抓住对方的弱点,把你的难题转移到他的身上去,让他反过来求你办事,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你。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早年在楚国游说时非常清苦。有些与他一样的谋士,因忍受不了这种待遇,纷纷决定离开楚国,到其他的国家去谋生。

张仪见状劝阻道:“大家先不要急,等我先去见见楚怀王,再做定论。”

楚怀王在逼死屈原之后,更加昏庸了,整天迷恋酒色,对身边的两位大美人南后、郑袖更是宠爱有加。

张仪见到楚怀王后,开门见山地说:“我在楚国一点作为都没有,因此想到晋国去看看,不知大王可否同意。”

楚怀王连想都没想,直接说:“那你就走吧。”

张仪又问:“不知大王想得到晋国的什么东西?做臣子的愿为大王要回。”

楚怀王不屑地说:“楚国什么都有,不需要别国的东西。”

“那美女昵?”张仪走近一步,轻声说。

楚怀王愣住了.张仪见其已经动心,赶忙说:“大王知道,郑、周两地多有美女,并且像仙女下凡一般,一个比一个漂亮。”

楚怀王本是个好色之徒,这下被击中了要害,立刻精神焕发,忙说:“楚国是个偏僻小国,美女自然无法跟中原相比,你如果能带回美女,我自然喜欢。”

于是,楚怀王给了张仪很多金银珠宝作为路费。而张仅,将这些财产全部分发给那些想离开楚国的谋士们。

张仪要从中原带回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久就传进了南后和郑柚的耳朵里。

几天后,南后派人带着重札到张仪的府上拜访,侍者说道:“南后听说先生要去晋国,特命小人送来黄金一千两,请先生一定收下,权且作为路上的盘缠。”南后的侍者刚走,郑袖也派使者来访,并送来了黄金五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