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利艰贞。
《明夷卦》象征光明受阻:要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保持纯洁和善始善终的恒心。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象辞》说:《明夷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隐藏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
“伪装”自己,让人永远看不破
众所周知,在军事上互相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来迷惑对方,这是军事家常用的战术。军事伪装在隐蔽自身战斗意图、给敌方造成错觉、争取战斗的主动权、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方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实“虚实”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伪装,使别人无法“看破”的伪装,才显现出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而正是这些“伪装”让别人忽略了你的力量,便不会与你为敌,你就会少了些麻烦,要知道这类麻烦往往会毁掉一个人的。那些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从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这种人懂得藏巧,自会让人看不破。“外乱内整,内精外钝”是兵法的韬略,又是人生的大谋略。收敛自己的智慧,一副浑浑噩噩的样子,让人“看不破”,这正是聪明的表现。
建文帝即位后,为消除十多个王叔的威胁,便大刀阔斧,把叔父们流放的流放,杀的杀,只有善谋的宁王和善战的燕王留下来,不敢遽然下手。燕王知道那把大刀很快会落在自己脖子上,但时机尚未成熟,他只能暂时隐忍,秘密练兵,预备行事。
建文帝收买了燕王的亲信葛诚,让他随时密报燕王的活动情况。于是,葛诚怂恿燕王入京(南京)见帝,以释嫌疑,以达驱羊羔入虎口的目的。燕王毅然进京,建文帝一时找不到借口扣留燕王,一个月后,不得不放燕王返回燕京。
老奸巨猾的燕王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一般的韬晦之计是瞒不过朝廷的,不得已,他只好诈病。
建文帝也不是笨蛋,并不因燕王“病重”而松懈,抽掉了燕王的劲旅,派亲信担任燕京长官,并制造阴谋叛变的借口杀了燕王的两位得力干将。
燕王为保全性命起见,便装疯卖傻,溜出王府,终日在街边游荡,口出狂言,见物就抢,十足一个疯子。有一次,出门几天都没有回来,众人四处寻找,最后看见他睡在泥淖里,如同猪狗,赶紧把他扶起来,他大骂:“我好好睡在床上,干吗要抬我出去!”
建文帝的两个亲信知道此事,便入营探个究竟。时值暑天,只见燕王穿起皮袄,围炉而坐。还身子发抖,牙关打颤,不停地抱怨天气太冷了。二人认定燕王是真病,防务稍为放松。但葛诚说,燕王根本没有病,这是装疯卖傻,用意难测,切勿让他瞒过。
两个亲信立即具报朝廷,建文帝立即采取行动,密令燕王的老部下城防副司令张信下手,没有办法,张信便去见燕王。燕王召见张信,仍卧在床上,并不说话。左右说:“殿下正患风疾。”张信明知其诈,便说:“殿下,事到如今,还不说真话,大祸真的已临头了。”顺手拿出建文帝的手谕来说道:“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否则便肉在砧上,由人宰割了。”
燕王一见,疑虑顿消,连忙起来下床,叩谢张信,急召军师道衍入宫,商量计谋。先设计除掉了建文帝的亲信,接着发檄书,起义兵,清君侧,直进南京,不久攻破京城,夺了皇位,建文帝削发为僧,逃出海外。
“伪装”自己,让人觉得你无能,让人忽略你的存在,在必要时不动声色,先发制人,让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心理学中的处世方略。但是,要让人“看不破”,说起来容易,要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因为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因此,如何收好自己的“尾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处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一时让人看不破需要藏巧于拙,让人永远看不破,就应该时刻检视自己的弱点。
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不精明,乃所以为愚也。”意思是精明的人要十分精明才算是精明到家,其实只要把它隐含在浑厚中应用就可行。古往今来许多人遭受灾祸,精明人十个里便占了九个,还没有听说因为淳朴厚道而遭遇灾祸的。现在的人却只怕自己不够聪明,这只能说他太愚蠢了。
让人捉摸不透的关键在于“藏巧”,将自己的智慧藏起来,大智若愚,才能让人放弃对你的戒备心理。老子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老子还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而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藏巧”,不知道将自己的聪明隐藏起来,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遭受那些嫉贤妒能之辈的暗算。当然,让人看不破不是让你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矫揉造作的动作反倒会招惹是非,一旦被人看破你是在做戏,就会让人徒然生出厌恶,此时再做什么弥补,都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虚伪的人。
历史与现实中那些深得不露锋芒之道者,每每以喜怒不形于色、寡言少语、平和恬淡的神态和绝不哗众取宠的态度来投入生活,做到为人周到、处事练达。在这方面,初涉人世者不妨多动脑、多用眼睛和耳朵,少用嘴巴,从避免与人争强好胜、斤斤计较做起,踏实走上人生的道路。
密藏不露好做人
密藏不露是一种高层次的谋略,也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更是谋略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法则。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一定是非常浅薄的。时间长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讷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种道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如果别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式之后,而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人家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的?心理定式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岗位或新的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说“我保证能够做好”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可得到的评价会大不相同。
某高校,一个系里有两位成果颇丰的青年教师,一个爱吹嘘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说又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学术成就多高多高,另一个人几乎总是回避关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不多不怎么样。其实两个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里都已崭露头角,而后边的那个人的文章更经常成为学术界评议的对象,但他始终不吹嘘炫耀自己。结果,两个人都抱着一摞杂志到系里申报职称,别人却说:“你整天吹嘘炫耀自己发表了多少多少文章,按数目早就远远超过这些了,怎么才这么多。看看人家,平日一声不响,谁能想到他会发表这么多文章呢?”尽管两人数量差不多,但后来还是第二个人先晋升了。
待人坦诚、心直口快并非不好,但事实证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暴露自己,得罪别人,既没能很好地把握自我,也不易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样的人实在不太聪明。你无意中说了别人什么,但别人常常会记忆一辈子,到适当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或有意识地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说“口无遮拦”,坦荡如底,是一个人的好处,也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
深藏不露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会减少遭到别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或准备干什么,别人怎么攻击你呢?如果你不说让人讨厌的话,别人怎么会报复你呢?古人说“三缄其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妄言乱语。“祸从口出”,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干大事业的人怎么会没有秘密,怎么能不守秘密,随便相信人,授人以口实,受制于别人呢?很多情况下,不装糊涂就办不成事,更办不成大事。实际上,越是大事,糊涂越要装得彻底,须知你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
我们知道有些动物在不断进化中,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发展成种种保护色,即能在不同环境中使自己变换不同颜色,同周围的色彩一致,从而达到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并攻击弱者的目的。动物尚知如此,人怎么能在别人面前完全暴露自己,成为“不设防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