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5190300000015

第15章 小林多喜二

小林多喜二,1903年生于秋田县一贫农家庭。幼年随父母投奔北海道小樽市的伯父,并在伯父资助下从小学读到高等商业学校毕业。1924年任北海道拓殖银行小樽支行职员。他从少年时期就参加劳动,爱好绘画,喜欢写作诗歌、散文和小品等。1929年发表《在外地主》,揭露银行勾结地主狼狈为奸的掠夺行为,他以所谓“自愿辞职”的方式被银行解雇。1930年迁居东京,成为职业作家和革命家。次年参加日本共产党,成为革命作家组织的主要领导人。1932年被迫转入地下。1933年2月20日与同志秘密接头时被捕,因伤势重当晚致死,年仅30岁。

小林多喜二的创作开始于十月革命后日本国内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的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从1919~1927年,为习作和初期阶段。主要作品有《泷子及其他》和《牢房》等,写工人和劳动妇女面对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奋起反抗的自发行动。在第二阶段,1928~1929两年,为深入探索和逐步提高的阶段。连续发表《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1928)、《东俱知安行》(1928)、《蟹工船》(1929)和《在外地主》等小说,在当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高潮中发出最强音。《蟹工船》描写作者深入周密地对蟹工船(既是捕蟹的母船,又是制造蟹肉罐头的工厂)上的状况进行调查,并广泛搜集有关蟹工船的资料和劳动结晶。作者成功自觉地运用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对内与资本家相互勾结残酷剥削和野蛮镇压工人的行径。第三阶段,从1930~1933年,为坚持斗争和创作、继续提高的阶段。作品有《工厂党支部》(1930)、《组织者》(1931)、《安子》(1931)、《转折时期的人们》(1932)、《沼尾村》(1932)、《为党生活》(1933)和《地区的人们》(1933)等。前三篇是中篇小说,其余都是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可以独立成章的部分。《为党生活》是他的代表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兼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集中表现了30年代日本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忘我斗争的献身精神,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艰苦的自我改造过程。这部作品在作者牺牲后发表。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中国解放前翻译出版有《蟹工船》。1958、1959年间已翻译出版《小林多喜二选集》3卷和他的主要作品的单行本多种。

日本这位“足以夸耀于世界的受人敬爱的无产阶级作家”虽然被日本反动政府杀害了,但是他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却是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