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09

第9章 地理志类(1)

东国舆地胜览

《东国舆地胜览》,朝鲜卢思慎、姜希孟、徐居正等四十余人奉旨修撰,成书于成化年间,共五十卷。后又经任士洪等于弘治年间,李荇、洪彦弼等二十余人于嘉靖年间增修,共为五十五卷。其体例仿照宋朝祝穆所撰《舆地胜览》及《大明一统志》。该书之撰修起于李朝成宗之命,首自京都,下至诸道,记载范围包括形胜、沿革、风俗、物产、庙社、学校、人物、官署、城郭、关防,以及寺院、桥梁、亭阁、陵墓、古迹、名贤事迹等。该书修成后,在朝鲜上自秘阁,下至私藏,官室之间广为流传。

卷之一及卷之二记载李朝京城汉城设置过程及城郭、宫殿、庙社、文武公署、等,论述公署时多涉及高丽以来职官制度的沿革。卷之三为“汉城府”,记载汉城府自三国、高丽以来设置沿革,论述郡名、姓氏、形胜、风俗、山川、烽燧、宫室、驿院、桥梁、佛宇、古迹、名宦、人物、题咏。记载了高丽名贤的记载和吟唱诗文,特别是“古迹”、“名宦”、“人物”、“题咏”等篇,记载高丽史事尤多。

卷之四及卷之五为“开城府”。记载了郡名、姓氏、风俗、形胜、山川、城郭、烽燧、宫室、学校、驿院、桥梁、部坊、公廨、佛宇、祠庙、陵寝、古迹、人物、题咏等。因开城曾为高丽都城,关于高丽时期的记载较多。“建置沿革”记载了新罗、高句丽至高丽的沿革情况,叙述了高丽时期开京城郭、坊里、属县设置。“风俗”也记载了高丽时期八关会、击毬,以及服饰、饮食等风俗。“山川”等篇则记载了高丽士人的咏唱诗文及相关高丽史事。“佛宇”也多涉及高丽朝史事。“陵寝”记载了高丽历代国王陵墓。“古迹”和“人物”也记载了高丽宫殿亭阁寺院,以及史事和人物。“题咏”记载了权近、李齐贤等高丽士人诗文。

以下分别记载八道各府、郡、县的建置沿革、郡名、姓氏、风俗、土产、形胜、山川、学校、驿院、城郭、烽燧、桥梁、关防、楼亭、佛宇、祠庙、陵寝、古迹、名宦、人物、题咏等。卷之六至卷之十三记载京畿道各郡县,卷之十四至十六记载忠清左道各郡县,卷之十七至卷之二十记载忠清右道各郡县,卷之二十一至卷之二十七记载庆尚道左各郡县,卷之二十八至卷之三十二记载庆尚右道各郡县,卷之三十三至卷之三十八记载全罗右道各郡县,卷之三十九至卷之四十记载全罗左道各郡县,卷之四十一至卷之四十二记载黄海左道各郡县,卷之四十三记载黄海右道各郡县,卷之四十四至卷之四十五记载江原道岭东各郡县,卷之四十六至四十七记载江原道岭西各郡县,卷之四十八至卷之四十九记载咸镜南道各郡县,卷之五十记载咸镜北道各郡县,卷之五十一至卷之五十三记载平安西道平壤镇及各郡县,卷之五十四及卷之五十五记载平安东道各郡县。其中“建置沿革”、“风俗”、“驿院”、“楼亭”、“祠庙”、“陵墓”、“古迹”、“名宦”、“人物”、“题咏”等部分,颇多记载高丽朝史事、人物、诗文等。

书中还对一些史籍的错误作了辨析,如,卷之六有“辨误”叙述了广州郡人李集在高丽朝的经历及入李朝后退隐耕读,辨析了有关史籍称李集事迹入仕李朝等的错误记载。

因该书成于壬辰倭乱以前,可参之书颇多,博采诸史字集各部,包括正史、文集、碑铭资料等,而其所参书籍,壬辰倭乱后颇多不存,所以该书所保存的高丽朝若干史料,特别是个人诗文等,成为研究高丽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成为朝鲜后期编修高丽时期人物文集和实纪的重要资料来源。

东国舆地志

《东国舆地志》,该书是对《东国舆地胜览》的补益,基本体例和内容皆同于《东国舆地胜览》,全书共九卷。编者因《东国舆地胜览》颇为繁芜,执笔者又多藻华无实之人,取材散漫,使地志反类杂说,故以《大明一统志》及历代史志修正之。相对于《东国舆地胜览》,该书所作的增改主要有:各邑皆叙述其田亩之数;郡县沿革皆始于三国;风俗等多州或县无差异着,不另叙述,仅称“某某邑同”;将“楼亭”并入“宫室”;所载诗文必著其时代,如高丽则曰“高丽某人”;删除民间祭祀(淫祀);改“烈女”为“列女”,不仅记为夫守节者,妇女之有节义者皆记载之。该书在山川、风俗、人物事迹等方面颇多修改。其所增如“田顷”等内容补充了《东国舆地胜览》之不足,但也有从史料保存角度看,删除不当者,如将“古迹”所载某乡、某部曲、某所等,高丽时有金、银、铁、铜、丝、紬、纸、瓦、盐、炭等所,皆因各收其物纳于宫院而名之,是反映高丽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东国舆地志》以《高丽史》不载而删除之。

卷之一记载“京都”之汉城和开城两府。卷之二记载京畿各州县。卷之三记载忠清道各州县。卷之四上及卷之四下记载了庆尚道各州县。卷之五记载全罗道各州县。卷之六记载黄海道各州县。卷之七记载江原道各州县。卷之八记载咸镜道各州县。卷之九记载平安道各州县。各道州县皆记载了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城郭、公署、学校、宫室、仓库、烽燧、邮驿、关梁、祠庙、陵墓、寺刹、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列女等方面的历史。该书与《东国舆地胜览》一样,在建置沿革、名宦、人物、流寓等类中多记高丽史事,“开城府”叙及高丽史事尤多。

该书参考了中国和韩国古代多种史籍。如,《东国舆地胜览》、《三国史》、《高丽史》、《东国通鉴》、《东国史略》、《东史纂要》、《东文选》、《续东文选》、《大明一统志》、《史记》至《元史》等历代正史、《资治通鉴》、《通典》,以及《松都志》等多种韩国地方史志。

大东地志

《大东地志》,朝鲜古子山编,全书共三十二卷,主要记载李氏朝鲜京城及各道山水、疆域、城池、户口等,也涉及高丽时期史事。

第一卷为“京都(汉城府)”,记载了“国朝纪年”、“都城”、“宫阙”、“诸宫”、“坛遗”、“庙殿”、“真殿”、“东班府署”、“西班府署”。“汉城府”主要记载了沿革、坊里、户口、山水、疆域、形胜、城池、营卫、烽燧、驿站、桥梁、土产、市廛、宫室、楼亭、东庑、西庑、祠宇、寝墓、典故等,亦又涉及高丽史事,特别是东庑、西庑、典故等部分,叙述高丽史事较多。卷二至卷四为“京畿道”。卷五、卷六为“忠清道”。卷七至卷十为庆尚道。卷十一至卷十四为全罗。卷十五、卷十六为江原道。卷十七、卷十八为黄海道。卷十九、卷二十记载咸镜道。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记载平安道。基本分类与“汉城府”相同,即包括沿革、坊里、户口、山水、疆域、形胜、城池、营卫、烽燧、驿站、桥梁、土产、市廛、宫室、楼亭、东庑、西庑、祠宇、寝墓、典故等方面,所记各道郡县之高丽史事,多有可资参考者。

卷二十五为山水考,卷二十六为边防考,卷二十七、卷二十八为程里考,都叙述了高丽相关制度和史事。特别是“里程考”,记载朝鲜朝贡明朝水陆道路,其中“历代使略”,叙述了新罗、高丽对唐朝、宋朝和元朝的朝贡往来路线及其变化。

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二为历代志。“历代志”又称“方舆总志”,记载了自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至加耶、百济、高句丽、渤海、后三韩、高丽史志。其中卷三十二(“方舆总志”卷四)记载高丽史志,分“纪年”、“国都”、“五部坊里”、“州郡”、“疆域”、“漕仓”、“浦仓”、“驿道”、“牧场”、“未详地分”等十类。“纪年”记载了高丽自太祖、惠宗至恭让王历代纪年。“国都”记载了开京和西京、东京、南京等都城规模,以及相关史事。“五部坊里”记载高丽太祖及历代分五部、置坊里的过程,叙述了都城各坊名称和布局。“州郡”记载各道州郡县的兴废、领属和职官设置。“疆域”记载高丽边界、边防及与契丹战争等。“漕仓”记载了高丽国初十二仓的设置。“浦仓”记载了各浦设置和方位等。“驿道”记载了高丽全国驿道的分布和设置,并叙述了一些驿道至李朝的沿革兴废情况。“牧场”记载高丽典牧司及各牧场设置情况。“未详地分”记载高丽若干城、镇、县等的设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