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31

第31章 文集类(9)

卷之一“乐章”、“诗”。“乐章”收录“观天庭五章”、“受明命六章”等三十余章,其中“念农夫曲四章”及“念蚕妇曲四章”描写农夫、蚕妇的生活。“诗”收录“汉江诗”、“朝鲜盛德歌十二句”、“清凉亭联句”、“感兴”、“次吉冶隐韵”、“次权阳村韵”、“岭南楼”、“清风楼”、“解温亭联句”等二十余首,为交游唱答及写景抒情之作。

卷之二收录“乞抑哀听政疏”、“应旨论奴婢良贱疏”、“因天旱进言五条疏”、“被劾自明疏”四篇、“请慎简将才疏”、“留定平谢恩疏”三篇等“疏”十一篇,“进《四书》切要札”一篇,“请祛民弊启”、“请玺印符节启”、“上决讼事宜启”等“启”三篇,“心说”、“性说”、“名子说”、“议政府相规说”、“循资格说”等“说”五篇,“圃隐郑先生诗集序”、“遁村李先生诗集序”等给郑梦周、李集、金九容等人诗文集做作序九篇,“庆会楼记”、“叠石楼记”、“凤鸣楼记”等楼、院、馆记文十一片。其“应旨论奴婢良贱疏”论述了高丽良贱制度,“被劾自明疏”反映了高丽遗臣对待李朝的态度,其中亦有言及对宋神宗朝史事的评论。所作序言,论述了郑梦周等人的学术源流,亦有参考价值。

卷之三收录了河崙所作“颁赦教文”一篇、代国王作科考问题四道、与国王对答“经筵讲义”一篇,“成独谷宴坐图赞”、“朴敬烈公真赞”等“赞”二篇,“祭阳村文”一篇,李穑墓志铭及卢嵩墓志铭。

卷之四及卷之五“附录”,收录了有关河崙纪念文“教书”、“赐祭文”、“祭文”、“墓碣铭”、“史氏赞”、“世系图”、“别祠奉安文”等十六篇。文集后收河晋贤撰跋文,称为“一国元勋”、“百世宗师”。

陶隐集

《陶隐集》,包含《陶隐先生诗集》和《陶隐先生文集》,高丽李崇仁诗文集,卞季良奉教编次,全书共七卷。李崇仁,字子安,号陶隐,忠穆王四年生于星山之龙山里,幼而聪颖,才学出众,年十五聘于判尹洪师普之门,年十六,即恭愍王十一年,以诗赋中文科,历任肃雍府丞、太学教授、宝文阁直提学、成均馆司成、右司议大夫、艺文馆提学等。与郑梦周等时贤共定学制,讲论程朱之书,倡导性理之学,曾与李穑同知贡举。明朝建立后,高丽遣使臣服,表文出自李崇仁之手,此后致明朝表章,即事大之文多出其手,并受命接待明朝使节,还曾奉命出使中国。他主张拒绝北元之使,主张朝贡明朝,百官服一遵华制。

明朝周倬《陶隐先生诗集》序叙述了自己于洪武十八年出使高丽时与李崇仁握手论心,相见恨晚,称李崇仁诗“其清华而不浮,质而不俚,发奇丽于和平之中,寓优柔于严整之外”。郑道传和权近《陶隐先生文集》序叙述了新罗至高丽历代文学之儒,称李崇仁“精深明快,度越诸子”、“天资英迈,学问精博”,“濂洛性理之学,经史百氏之书,靡不贯穿”,并叙及李崇仁与中国文士的交往。

卷之一至卷三为“辞”、“诗”。“辞”一篇“哀秋夕辞”,诗三百二十六首,有“感兴”(五首)、“送偰符宝还朝”、“送郑大常按庆尚”、“次木庵师韵连赋两篇效古人体”、“题伦上人绝磵松风轩卷”、“秋夜感怀十首”、“效孟参谋”、“八卦赠阳村待制”、“寄隐峰禅师”、“自讼”、“题谢大年望云诗卷三章章八句”等,多为交游唱答之作,如“送河南郭九畴使还”、“题牧隐诗卷”、“示馆中僚友”等,有写景抒怀之作,如“呜呼岛”、“江村即事”、“癸丑三月初六日有雪”、“感兴”、“自寿”、“病中”、“梅花五首”等,有反映高丽节日民俗之作,如“重九感怀”、“除夜用古人韵”、“立春日小酌”、“中秋夜忆达可文”、“端午”、“端午直庐”、“七夕二首”、“七夕宴集三首”等,也有与外国友人交往诗,如“送日本使者庆菊侍者请号上特赐禅柬偰椽”、“日本有天祐上人馈紫石砚以诗为谢二首”、“赋周君嗣昌”等。

特别是李崇仁出使中国时写下了系列纪行诗,有“将赴都也宿扬州之广陵驿见江都史知县知伯渊先生下世怅然有作”“扬州舟中”、“立春邵伯驿舟中”、“舟次高邮湖忆圃隐萱庭浩亭”、“东关至密水途中奉怀圃隐”、“黄山途中”、“阻风留登州次壁诗韵”、“天妃庙次韵”、“沙门岛偶题”、“登州蓬莱阁感怀”、“留沙门岛奉呈同行评理相君”、“十七日早朝上御奉天门,臣崇仁等蒙赐冠服获与朝官列拜午门之外”、“是日皇太子御文华殿……列拜东宫南门之外”、“龙江驿开船”、“扬子江”、“过仪真”、“过扬州”、“琼花馆有感”、“舟过高邮过范光白马二湖奉怀东亭圃隐二先生”、“州中望宝应”、“过淮阴有感漂母事”、“超然台”、“沙门岛怀古二首”、“金州途中”、“渡鸭绿”等,对研究高丽与明朝前期关系有参考意义。

卷之三“咏安南”和“咏琉球”还记载了李崇仁出使明朝时见到安南和琉球使节的情形,描绘安南使节为:“漆纱为帽皂纱衣,会得华言说却非。函表更兼珍玩进,逡巡不敢近天威。”称琉球使节“插羽仍将帛裹头,班衣却使别人羞。说来谚语侏偶甚,土贡唯看果下驹。”以第三国使节的身份为后人留下了关于安南和琉球朝贡明朝的宝贵史料,其中也透露出高丽(朝鲜)针对周边小国在文化的优越感。

卷之四为“记”、“志”、“序”,“记”有“复斋记”、“秋兴亭记”、“衿州安养寺塔重新记”、“迎日县新城记”、“星州梦松楼记”等七篇。“志”有“谬脉图志”。“序”有“送李浩然赴合浦幕序”、“送郑达可奉使日本诗序”、“送李侍史知南原序”、“送日本释有天祐上人还国序”等十二篇。

卷之五为“传”、“祭议”、“行状”、“赞”、“题”、“说”、“笺”、“表”。“传”有“草屋子传”、“题明极卷后”、“裴烈妇传”等。“祭议”有“士大夫庙祭议”。“行状”有“先大夫人行状”。“赞”有乡僧止庵写余陋真因作韵“。“题”有题“金可行诗稿后”、“题千峰诗稿后”。“说”有“忠原判官李君及字说”。“笺”有“进重刊《陈浩集》说礼记笺”。该卷所载“表”皆为李崇仁起草高丽进明朝表,共有“贺朝廷平定云南发遣梁王家属安置济州表”、“贺登极表”、“贺册皇太后表”、“贺郊祀改元表”、“贺正表二章”、“冬至表”、“入关表”、“贺节日表”、“陈情表”、“请承袭表”二篇、“请谥表”、“谢恩表二章”、“请衣冠表”、“贺正表二章”、“贺冬至表”、“贺亲祀大庙表”、“请冠服表”等二十一篇,对研究两国关系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卷六缺。卷七为“附录”、“行状”。“附录”收录李崇仁年表。“行状”收录李崇仁传记资料及有关纪念文,有“言行集述”、“陶隐斋记”、“晴晖堂重建记”、“神道碑铭”、“墓表”、“晴晖堂上梁文”。

李崇仁作为当时名士重臣,交游甚广,与当时诸贤及众多官僚及日本和中国官员文士都有往来,并曾出使中国,其诗文包含了丰富的史料信息,对高丽和李朝初期历史及高丽和中国关系史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龟亭先生遗稿

《龟亭先生遗稿》,高丽南在诗文集,全书共二卷。南在,庆尚道宜宁人,生于元朝至正十一年,洪武十年,登进士第,历任閤门祗侯、全罗道按廉使、右司议大夫、判典校寺事兼司宪府执义等职,世称有经济之才,入李朝后,历事李太祖、太宗、世宗等四朝,位至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令议政兼领经筵、春秋馆、书云观事、修文殿大提学等职。

卷上“诗”、“文”、“世系”、“年谱”、“遗事”、“附录”。“诗”收录“寄吉冶隐”二首、“赠都巡问察理使吕樗谷”、“送人”、“坡州题韵”等十首,“文”收录“劾艺文提学李崇仁疏”、“上时务疏”二篇。“世系”及“年谱”记载了南氏远祖新罗南敏至其父南乙蕃及外祖传承,以及南在本人的简要经历。“遗事”记载了家谱及《舆地胜览》等书所载南在事迹。“附录”收录了“回军原从功臣轴”、“赐祭文”、“亲临悼祭文”、“墓所赐祭文”等有关南在的纪念文,以及南在行状、神道碑、墓表等记载生平事迹之文。

卷下“附录”,收录了成石璘、权近等人与南在交往诗“赠南参赞随靖安君如京”、“寄呈宜宁府院君南公”、“寄龟亭”、“南氏宅梅花三绝”等,以及“健元陵碑”、“献陵碑”、《舆地胜览》等文献有关南在事迹的记载。文集后收南鹤鸣、南龙翼、南一祐三跋,叙述了文集的搜集和编印过程。

冶隐集

《冶隐集》,高丽吉再诗文集,全书包括《冶隐先生言行拾遗》三卷、《冶隐先生言行拾遗续》四卷。吉再,生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善山人,曾游学于李穑、郑梦周、权近等当时名贤之门,专性理之学,洪武十九年中进士第,历任成均馆学正、成均博士、从事郎门下注书等职,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弃官归隐,朝廷授于鸡林安边教授,不赴。李朝建立后,吉再以讲学授徒为业,屡次优礼召用,皆不起。永乐十七年(1419年)卒。

《冶隐先生言行拾遗》卷上,收录了“世系”、“遗像”、“遗像赞”、“年谱”,“先生遗诗”、“先生遗文”。“先生遗诗”收录了“述志”、“宫偶吟”、“足梦中联句”、“闲居”、“偶吟二首”、“无题”、“谢监司南龟庵送酒”等七首。“先生遗文”收录了吉再所撰“山家序”、“后山家序”、“辞太常博士笺”、“又辞笺”、“上宰相启”等五篇及林瑞生撰吉再“行状”。

卷中收录他人所作与吉再有关之文,有“请追赠笺”、“追赠牒”、“赐祭议”、“对诏使问”、“大学生疏语”、“请建书院牒”、“吴山书院事迹略”,以及祭文、奉安文、享祀文、还安文、祭墓文等共二十余篇。

卷下为“赞咏诸诗”,共收录七言诗律诗、七言绝句、次韵、五言律诗、次韵等共六十余首,以及“祠堂壁上赞”、“砥柱碑阴记”、“祠堂重修记”、“行录初刊跋”等文四篇。这些纪念诗文皆赞颂了吉再忠于高丽,不仕李朝的高尚节行。

《冶隐先生言行拾遗续》卷之一为“先生遗诗”、“诔词”、“先生遗文”、“书”。“先生遗诗”收录吉再所作“送李杏村嵒”、“次圃隐先生赞朴松隐天翊画像韵”、“附原”、“次朴贞斋宜中韵”、“赠洪可臣”、“感怀”等诗十首。“诔词”有“题长子师文棺上”、“诔文英公高野容用贤”。“先生遗文”有“松隐画像赞”。“书”有“答或人书”、“与安奉常侍俊书”、“谢南龟亭在送酒”等三篇。另有行状“高文英公实行录”。

卷之二为“附录”,有祭文、书院文、奉安文、告由文、祭祝文、墓文、还安文、祝文等纪念文十五篇,记载吉再事迹之史籍如《继开渊源录》、《二忧堂集》、《退溪言行录》、《经筵日录》、《赐田事迹》、《月汀遗录》、《丽史提纲》、《汇纂丽史·儒学传》,以及文章“经筵启”、“圃隐先生诗集序”等记载二十余种。另“论请”有“请改谥疏”、“筵禀举条”、“请跻配清圣庙疏”、“请升庑疏”等四篇。

卷之三“附录”,有“撰著”,收录了上梁文、铭、赞、记、题后、碑阴记等二十二篇。卷之四“赞诔”,收录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等六十余首,皆为纪念和赞颂吉再节行之诗。

吉再不仅被视为丽末鲜初之际忠于高丽、不二之臣的典范之一,而且因其在高丽和朝鲜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受到后世很高的重视和评价。吉再作为当时著名的大儒,交游广泛,弟子众多,其文集所收诗文成为研究丽末鲜初政治、思想和学术史的重要史料。

复斋集

《复斋集》,高丽李捴诗文集,全书共二卷。李捴(1358~1397年),事迹未详。

卷上“诗”,收录了“应制”、“集毛句送阴竹劝农闵司艺”、“次阳村学士自松京之平壤途中所赋诗韵”、“正月十三日。风雨终日。至十五日天开景明。偶书所见。戏赠同年金待制”、“早行途中有作”、“送桑麟还辽东”、“自盐之平鹤岭途中”、“二十八日到汉阳,矮屋甚窄才可容膝,感而有作”、“月夜独坐有感。呈阳村”等一百六十余首。其诗主要为交游唱答之作,如“送靖安君赴京师”、“送龙头道生僧统”、“赠郑少年钦之”、“书怀示李待制詹,演雅体”、“访李裔摠郞寓舍作”、“闵右尹宅,次祭酒诗韵”、“韩正言寓舍,玫瑰盛开,与权阳村李待制同赋”、“庚午七夕龙头会,会柳判书亮家,郑圃隐有诗,卽次其韵”等,反映了士大夫结社及交游情况,有抒情咏物、游历写景之作,如“冬夜”、“硕鼠”“阁阁井底蛙”、“哑哑城上鸟”、“盐州聚景楼,次板上韵”、“铁谷村中早春”、“春雨”、“晚晴”、“游天磨山善贤庵”、“宿九龙山观音窟”等,还有记日本使进物诗,如“日本使人以梅竹画扇进献,卽赐知申事李仲文,李待制作诗咏其事,次韵写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