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41

第41章 保安族妇女的经济社会生活(3)

从就业状况来看,在保安族妇女就业人口中约95%的人从事农业生产,虽说从国家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中均有保安族女性分布,但分布在各行业中的保安族女性占该行业在业人口总数的比例相对较低。而这也表明,如今保安族妇女的经济参与领域及从业结构虽然仍以农业为主,但各业兼有,从而打破了昔日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单一从业结构模式。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保安族妇女劳动力由过去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从事多种经营,由参加自给半自给的劳动发展到专业化、商品化的劳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过去保安族农业生产以粮食种植为主、品种单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商品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后保安族妇女的科技生产意识以及商品意识不断增强,她们根据市场的需求,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餐饮业等多种经营活动。如:大河家镇梅坡村二社的保安族妇女马香梅,办起了家庭养鸡厂,投资1万余元,2000年养了1000只鸡,在她的精心饲养下,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年收入达5000余元。在她的示范效应下,周围村社的不少保安族妇女办起了各类养殖厂,达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在4500多名保安族妇女中,仅2000年,在农村就有1800多名保安族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她们中有500多人从事种植业。栽培种植的品种有鸡蛋皮核桃、花椒树、果树等,还有一部分人从事温室栽培蔬菜;有800余人从事养殖业,养殖的品种有牛、羊、鸡等。从事以经营保安腰刀为主的商户约有20余人,从事餐饮业的有100余人,从事运输业的有30余人,摆摊设点的约80余人,她们的年收入最少的2000元,最多的达百万元。在我们的调查中还了解到,一些有见识的保安族妇女,生产经营的意识超前,她们蕴酿着自愿组成各种专业的联合体,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道路,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保安族地区的地方工业、乡镇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为保安族妇女提供了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她们尝试着涉足一些男子一统天下的行业,由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亦工亦农、亦农亦商的新型劳动者。在乡镇企业中就有为数不少的保安族妇女从事各类经营活动,各类乡镇企业中保安族女职工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如保安族妇女马福英,利用大河家地处甘、青两省交界,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于1995年投资45万元,创办了积石山县益保牛毛绒加工厂。1998年益保牌羊绒被获得了国家的专利产品;1999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生产能力及业务量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领域也不断拓展,遂将企业的名称更改为“甘肃积石山县益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0年,公司总投资已达1100万元,仅固定投资就达450万元,公司拥有150名工人,其中女职工达120人,羊绒被的年产量达5万床,仅这一项的年产值就达2000多万元。现任县工商执委的马福英并不满足眼前所取得的成绩,她大胆地提出了“全县乡镇企业联营、集约经营,各子公司自负盈亏”的发展构思。

随着保安族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作为生产要素的保安族妇女劳动力也不断地涌人劳动力市场,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安族妇女涉足的生产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使她们潜在的聪明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们在浩瀚的商海中崭露头角,成为流通领域中一支生机勃勃的娘子军,可以肯定,她们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施展更大的才能,创造更加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保安族妇女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保安族妇女参与经济领域的拓展,参与程度的提高,加上市场经济竞争性的日益增强,广大保安族妇女也从生产实践中亲身体验到了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她们意识到如果不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就会有被时代发展淘汰的危险。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保安族妇女开始重视自身素质的建设,积极地利用一切机会学文化、学技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她们逐渐地向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劳动者转变。建国以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保安族妇女的教育现状大为改观,然而,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保安族地区妇女文盲、半文盲人口约占保安族文盲、半文盲总数的80%。自1989年以来,保安族妇女积极参加各类扫盲学习班,90%的保安族妇女基本脱盲,另有70%的保安族妇女参加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90%的人掌握了一门以上的生产技能,30%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的生产技能,其中有的妇女还评上了农民技术员的职称,涌现出了一批科技致富的女能人。如刘集乡高李村一社的保安族妇女马阿飞雅,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后,掌握了一整套的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她投资一万多元,建造塑料大棚2个,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年收入达到8000元。在她们科技致富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在保安族妇女中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从而推动了保安族妇女劳动力由昔日的体力型逐渐朝着智力型的方向转变。

新世纪保安族妇女发展面临的问题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保安族妇女的经济社会生活现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她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比例显著增长,参与经济建设的领域不断拓宽,受教育的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深刻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保安族妇女事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保安族社会的发展进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千百年来封建社会残留的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保安族社会仍未根除,再加上受保安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在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尤其在新世纪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一切无疑给保安族妇女经济社会参与程度的提高,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保安族妇女整体素质相对偏低的矛盾问题。

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原因,保安族妇女的整体素质与本民族的男性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妇女相比偏低。保安族妇女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例明显偏高,女童失学、辍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女童在校生的比例呈现金字塔的发展趋势,能上到高中的保安族女童廖廖无几。保安族妇女教育事业发展的滞后性,已成为制约保安族妇女全面发展及保安族社会全面现代化进程的障碍,同时,保安族妇女文化科学素质偏低的现状,使她们不能同本民族的男性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保安族妇女应该重视自己和子女的教育,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的普通文化教育,减少文盲率,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实际生产技能。保安族妇女只能选择不断提高文化科技素质的途径,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逐渐步入高科技产业的领域,更全面、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二)大市场、大流通的经济发展趋势与保安族妇女经济参与程度低的问题。

由于保安族社会经济处于相对封闭的发展状态,受信息封闭、经营资金短缺、流通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保安族妇女大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仍未能完全摆脱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模式,这就直接地影响了她们参与社会发展的程度。因此,只有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保安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样,保安族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以提高。

(三)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与保安族妇女安于现状的问题。

尽管长期以来,保安族妇女为社会和家庭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往往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一些保安族家庭,妇女是家庭生产的主要参与者、管理者,但在社会上被评为各类劳动模范的往往不是妇女本人,而是她们的丈夫。这是由于保安族传统观念所形成的对女性的偏见,加上妇女们对自身价值认识的模糊,自卑心理严重,对重大事情缺乏自信心,易于满足现状所造成的。因此,应加强对保安族妇女进行“四有”、“四自”教育,使她们克服自卑心理,帮助她们树立新的价值观,重新认识自我,勇敢地站到社会生活的前台,和男性并肩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保安族妇女必将以更新、更美的姿态参与新世纪的社会经济生活建设,在发展本民族的各项社会事业中,真正发挥“半边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