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15

第15章 西部大开发中保安族经济的发展与对策(3)

第五,保安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专门人才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干部队伍。保安族专门人才奇缺,这从根本上影响了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的现实是,发展高效农业,缺乏农业技术人才和指导;发展教育,缺少高素质的教师,学校修起来了,但老师奇缺等等。而对本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同样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些保安族同志指出,保安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在首都北京没有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在省、州一级也很少。国家和省一级人大、政协都有保安族的代表,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高素质的代表很少,其结果是中央和省上很少能听到保安族人民的呼声,保安族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反映不到实际部门,这无疑会影响国家对保安族的扶持与支援。对保安族这样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而言,国家的扶持与支援,不能仅仅以扶贫、脱贫、解决温饱为重点,重点应着眼于保安族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扶持与支援。

发展保安族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积石山县“十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原则,即扩大开放,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分类指导,整体推进。这一原则同样是保安族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和保安族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要把保安族地区建成林牧产品和保安族腰刀生产加工基地,并成为商贸和旅游重点地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对策与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保安族农业在保安族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保安族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1.土地改造。保安族地区人多地少,且耕地土层薄,产出率低,效益不高。因此平整土地,增加土层,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主要措施。

2.兴修水利,增加灌溉,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基本保证,也是改变保安族农业靠天吃饭的主要措施。除彻底维修原有水利设施外,还要增加投资,兴修新的水利设施,争取使保安族地区的土地全部变为水浇田。

3.推广农业新科技。大力发展地膜覆盖、日光节能温棚等高效农业,对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革命性意义。通过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鼓励农民科学种田,从而提高农业效益。

二、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经济林业,改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畜牧养殖与经济林,在保安族地区有着许多有利条件,发展前景良好,而且一部分农民已经从这方面获得收益,目前的问题是规模与范围尚小,没有形成规模,应加强扶持力度,合理规划,鼓励农民在养殖业与经济林建设方面加快步伐,以养殖牛羊和花椒栽植为重点,努力扩大规模,提高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以市场、道路、水、电、通讯、文化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保安族地区市场建设的力度,重点是加强大河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河家镇作为重要的贸易流通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道路建设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性保证之一。要充分利用积石山县20周年县庆之际,争取资金,建设好重点乡村道路,要尽快争取资金使崔家峡水库上马,解决保安族地区人畜饮水与农业灌溉用水的困难。

四、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保安族人口文化素质低,是影响保安族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内在因素。发展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首先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其次要培养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同时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逐步扫除保安族青壮年文盲。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针对保安族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比例偏高的客观现实,应当努力在保安族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一方面提高儿童入学率和中小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降低辍学率和流失率,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扫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保安族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存在规模小、效益低、行业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的问题。要从政策上扶持、经营上引导、积极拓宽渠道,加快发展速度。发展保安族非公有制经济,着眼点主要应放在农业经济领域,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进一步地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保安族非公有制的突破点在于大力发展保安族商贸流通、产品加工及非公有制企业方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广开财源、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六、科学合理地输出劳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由于各种原因,保安族目前劳务输出的路越走越窄,如不及时研究调整,将会对保安族的发展产生影响。目前,保安族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于青、新、藏地区从事高强度、低科技含量、高风险、低报酬的工作,这种现象的存在和继续,不利于保安族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以组织和引导,增加劳务输出工作的范围和就业渠道,通过培训、计划、引导,使劳务输出工作走上科学合理、效益明显的轨道。

保安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依靠保安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与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但同时,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优惠照顾,对保安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国家出台了对5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扶持整体脱贫的政策,保安族只有1万余人,当然在这一扶持政策的范围之内。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申报立项,争取将保安族整体脱贫项目尽快落实。保安族作为甘肃省的特有民族之一,且人口少,理应优先安排照顾。

2.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应对保安族地区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例如崔家峡水库的建设,由于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困难,加上保安族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所以这笔建设资金由国家安排,才能使这一工程顺利完成。2000年大河家乡政府请求设立“积石山县甘河滩工业开发小区”,这一计划立足于甘河滩数千亩荒芜的滩涂地。但改造这些滩涂地需要大量的资金(需200万元),这笔资金的筹集同样困难很大,建议国家予以解决。另外还有维修大墩渠(需40万元)等项目同样需要国家的支援。

3.针对保安族教育落后、人才缺乏的现实,建议国家采取一些实际措施,培养保安族人才。如与有关高等院校合作,对保安族学生实行特招、特教、特殊安排等措施,由国家统一计划,提供资金,分批、分阶段地保送保安族学生上大学。同时,为保安族地区培训教师、农业技术人员,增加对保安族基础教育的资金扶持,争取在几年内改变保安族教育落后、人才短缺的现状。

4.国家给予保安族一些特殊政策,帮助保安族选拔、培养干部,促进保安族的振兴与发展。一方面通过选拔,使一些德才兼备的保安族干部上大学深造、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提高素质,另一方面要使用保安族干部,使保安族德才兼备的干部能真正对保安族的发展发挥作用。

5.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色,建议国家将保安腰刀作为民族特殊用品对待,取消在出口、运输、销售等方面的管制,准予在国内外市场公开销售。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品,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1983年被国家民委、轻工部列为少数民族特需品,共有10个大类、30多个品种,1994年时从业人员达到600多人,拥有生产经营企业7家,家庭式作坊300余户,年产40万把,实现产值800万元,行销全国各地并部分出口国外,为保安族人民脱贫致富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自1995年全国“百日严打”活动以来,将保安腰刀作为管制刀具对待,禁止在市场上公开销售,致使保安腰刀行业受到致命打击,至1999年,产品销量下降到5万把,致使大批工匠失业,群众返贫现象严重。这一问题虽经县、乡政府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但至今没有解决。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保安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走上稳定、快速的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与支援下,依靠县、乡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保安人勤劳、智慧的特点,保安族人民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