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楚风云
5180400000005

第5章 稳定国中

话说晋文公在王城杀了吕省、郤芮,向秦穆公再三拜谢。顺便以正夫人的礼节迎回怀赢,穆公说:“犬女已经和圉结过婚了,实在是不敢让她去侮辱君的宗庙,让她当一个普通的姬妾就可以了。”

文公说道:“此言差矣!秦、晋世代友好,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宗庙,君就不要推辞了。而且重耳现在来到秦国,国人皆知,现在以大婚为名,不是一件美事吗?”

穆公非常高兴,于是邀请文公再次来到雍都,赠送大量的金银珠宝,让怀赢等五人回去。并且又亲自送自己的爱女,到达了河上,以精兵三千人护送,称之为“纪纲之仆”。

文公同怀赢等人渡过了河,此时是晴空万里,前面站着文武百官前来接驾,为首的是四个人:一个黑大个,一个满面微笑的长者,一个面容清秀,一个红脸大汉。正是魏犫、赵衰、胥臣、先轸。赵衰等人早已在河口准备好了车驾,如众星捧月一般,将二人迎上车驾。百官在后面跟从,旌旗蔽空,鼓乐喧天,好不热闹。

昔日宫中夜间逃遁,如同漏网之鱼,丧家之犬一般;现在以胜利者的身份回来了,好不荣耀。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文公到了绛都,四处张灯结彩,国人都聚集在道路两旁,想一睹胜利者的容颜,一个个无不额手称庆。百官朝贺,自不必说。

此时楚成王在郢都的王宫之内处理政务,此时有人来报,将晋国发生的一切禀报了楚成王。楚成王一愣,叹了一口气:“唉,时也,运也,命也,他还是当上了国君。晋国这只沉睡的老虎可就要醒了!”

放下楚成王如何惆怅不说,单说晋文公回去后,立刻立怀赢为正夫人。当初晋献公嫁伯姬的时候,让郭偃卜了一卦,卦上说:“世作甥舅,三定我君。”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那么凑巧,那么好玩。伯姬为秦穆公的夫人,穆公的女儿怀赢又成为了晋文公的夫人,岂不是“世作甥舅”?

穆公先送夷吾回国,又送重耳回国,现在文公避难逃出,又多亏穆公诱诛吕、郤,重整河山,岂不是“三定我君”?

后来秦穆公曾梦到王母娘娘,将他引上天庭,谒见玉帝,只听殿上直呼穆公的名字说:“任好听旨,汝平晋乱!”

结果穆公先平定里克之乱,又平定了吕郤之乱,一卦一梦,无不灵验。世间的事真的很难解释,这就是命。

此时晋国经过多年****,其内部结构逐渐趋于平衡,现在晋文公又将吕、郤除掉,可以说君位大致稳定,不过仍需要稳固之后才能完成自己的宏伟蓝图。

文公仍然痛恨吕、郤,想将二贼的党羽全部杀掉,赵衰进谏道:“惠、怀二公正是因为太过严苛,导致尽失人心,最好宽待他们。”文公听从了他的话,于是颁行大赦,吕、郤的党羽众多,虽然见到了大赦文件,但是仍然很担心,谣言四起,文公为此每天忧心重重。

忽然一天早上,一个叫头须的小吏叩宫门求见。文公刚洗完头发,听说之后大怒:“这个人偷我的库藏,导致寡人资金短缺,到了曹、卫的时候都已经快成乞丐了,今日还有什么可见的?”守门人按照命令拒绝了他。

头须说:“主公是不是刚洗完头?”

守门人大惊:“你怎么知道?”

“洗头的时候心就会倒过来,心倒过来所想的就会反过来,无怪我不能被接见了。况且主公能容忍勃鞮,所以避开了吕、郤带来的祸难。而且身为国君而跟一个普通人为仇,那害怕的人可就多了。”

守门人赶紧把话转告给了晋文公,文公非常聪明,他立刻意识到,头须只是一个小吏,如果连他都不能原谅,那些卿大夫们更会人人自危。于是赶紧穿戴好衣冠,召头须进见。头须磕头认罪,然后说:“主公知道吕、郤二人的党羽有多少吗?”

文公停顿了一会儿,皱着眉头说:“太多了!”

头须上奏说:“这些人自己知道罪孽深重,虽然得到大赦,但是他们都很疑虑,主公应当想好对策来安抚他们啊!”

文公说:“有什么计策来安抚他们呢?”

头须说道:“臣偷了您的财物,让主公忍饥挨饿,臣获罪天下皆知。如果主公出游,让臣陪伴左右,使举国的人都能看见。就都会知道主公不念旧仇,而群臣的疑虑就都会消失了!”

文公拍掌连说几声好。就说巡城,让头须陪伴左右。吕、郤的党羽看见之后,都私下里说:“头须偷主公的财务,今且仍然被录用,更何况其他人了!”于是谣言不攻自破。后文公仍然让头须掌管库藏之事。

正因为有大海般的胸怀,所以才能安定晋国。

晋文公的志向是想像齐桓公那样成为霸主,虽然现在国家已经稳定,不过,他很明白,要想称霸必先改革,要想改革就必须获得一些人的支持。

早在重耳身为公子的时候,已经娶过两个妻子了:最早的妻子徐赢早逝;又娶了逼姞,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叫欢,女儿叫伯姬,逼姞后来死在了蒲城,。文公出逃时,子女都还年幼,丢弃在了蒲城,头须收养了他们,把他们寄养在了蒲城的百姓遂氏的家里,每年都给予他们粮食和帛衣。一天,趁着晋文公休息的间隙,告诉了文公。文公大惊道:“寡人以为他们死在了刀剑之下呢,没想到现在还在,你怎么不早说?”

头须上奏道:“臣听说‘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您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就娶个女人,后代太多了。公子虽在,不知道您的意思是什么,所以不敢说。”

文公此时是心潮澎湃,当初因为急于避祸,抛弃了当时还小的两个孩子,没想到他们还活着,自己感觉很对不起他们。

文公流着泪说:“你如果不说,寡人差点背负了不仁不义之名。”

立刻命令头须前往蒲城,厚赐了遂氏,迎回自己的子女。让怀赢养育他们,于是立欢为太子。对于伯姬的处理,文公是眼珠一转,赵家在晋国本地是名门望族,赵衰本人博学多才,精明强干,而且赵衰的人缘极好,于是决定将伯姬嫁给赵衰,后来又叫赵姬。

狄国的国君听说重耳继位,派遣使者前来道贺,并且将重耳逃到狄国娶的老婆季隗送了回来。文公问季隗的年龄。季隗回答道:“分别八年,今年我已经三十二了!”

文公感慨道:“让你苦等我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齐孝公也派遣使者将重耳在齐国娶的老婆齐姜(齐桓公的女儿)送过来。

晋文公感谢当年齐姜支持重耳离开齐国。齐姜说:“妾并非不是贪图夫妇之欢,之所以支持你离开齐国,正是为了今天。”

文公将在齐国、狄国娶的二位老婆平时的贤德告诉了怀赢。怀赢称赞不已,就把夫人的位子让给了这二人。于是定下了后宫的位次,立齐姜为夫人,季隗次之,怀赢再次之。

赵姬听说季隗回来了,也劝自己的丈夫赵衰迎接叔隗母子回来。

赵衰推辞说:“承蒙主公赐婚,我不敢再想念叔隗了。”

赵姬不高兴的说:“这是世俗薄德之语,妾可不爱听。妾虽然身份尊贵,但是叔隗先嫁给了你,而且生有一个儿子。你怎么能喜新厌旧呢?”

赵衰虽然口头答应,当时心里仍不敢下决定。赵姬于是入宫,向晋文公上奏:“妾的丈夫不迎叔隗,是想以不贤之名来遗弃妻妾,希望父候做主。”

文公于是派遣人到狄国,迎接叔隗母子回来。赵姬把内子(那个时期对妻子的称呼)之位让给叔隗,赵衰不同意。赵姬说:“彼长而妾幼,彼先而妾后,长幼先后的顺序不能乱。我听说你的儿子赵盾,已经成年,通诗书,懂音律,精骑射,应当把他立为嫡子。妾住在偏房,理所当然,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回宫中居住。”赵衰逼不得已,只好把赵姬的原话上奏给了晋文公。晋文公说:“我的女儿能做到如此地步,真是贤惠啊。”于是宣叔隗母子上朝,只见两个人缓缓地上来,左边是一个沧桑的女人,边上是一个年轻人,大概17岁左右的模样,身高八尺,头戴进贤冠,高额头,两道剑眉,一双虎目,射出两道摄人心魄的寒光,鼻梁高挺,鼻头微勾,高颧骨,紧紧地闭着两片薄嘴唇,透漏着刚毅之气,留着三柳短须髯,身穿紧身胡服,生得是气宇轩昂,举止有度。晋文公和赵衰见了以后都心中暗暗赞叹:真是八面威风。后来赵姬生了三个儿子: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这些人的才能都不如赵盾,这是后话了。晋文公立叔隗为内子,立赵盾为嫡子,叔隗也坚决推辞,文公告诉她这是赵姬的意思,才跪拜谢恩退了出去。

此时国家终于彻底安定下来了,重耳可以实施自己的宏伟计划了,然而会那么顺利吗?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