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记
5169500000039

第39章 一个简单的对话(31)

劳心者制于人,劳力者受制于人,这就相当于猛虎吃羊,羊只能奔跑或是被吃。

每个人所选择的技能、手艺、职业,决定了你的待遇,或是将要面对的命运结局。

专诸与伍子胥不同,伍子胥有治国强军的谋略,而专诸更像一个侠客武士,因此当他进入权力风暴中时,他的角色更适合扮演死士。

中国有句古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有时选择了一条路,它就决定了你的生死吉凶祸福!

专诸是聪明的人,他也是有侠肝义胆的豪杰,他还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大丈夫,当他答应姬光刺杀王僚后,他就选择了去寻找‘香饵’。

很快,他就去太湖拜师学烧鱼的技术。三个月后,凡是吃过他烧鱼的人,都惊叹他手艺高超。于是,姬光就把专诸藏在了他的府中,严加保护。

“专诸已经精通烹饪的技术,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让他接近王僚呢?”当专诸回到姬光府中,被姬光隐藏起来之后,姬光赶紧秘密召见了伍子胥,此刻他想尽快展开对王僚的刺杀行动。

可是,伍子胥却不同意,他摇了摇头说道:“天空中的鸿鹄之所以不好捉住,是因为它有翅膀。想要捉住它,一定要先把它的翅膀去掉,也要用大铁弓箭击其要害。王僚是一头鸿鹄,但它还有其它的翅膀。我听说王僚的儿子‘庆忌’,筋骨如铁,徒手能抓飞鸟,重拳可以打死猛兽,他有万夫莫敌之勇。王僚有庆忌寸步不离的保护,恐怕我们根本无法靠近他。而且,王僚还有他同母兄弟掩余、烛庸一起掌握的吴国军队大权……如此情形,就算我们有擒龙搏虎之勇士,有鬼神不测之谋略,也是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还需要等待!”

虽然伍子胥希望尽快杀了王僚,然后姬光替他出兵伐楚报仇,但是此刻的伍子胥却是非常冷静的。

专诸学烧鱼刺杀王僚的事情,姬光之前也告诉过伍子胥,可是当专诸学成归来后,伍子胥的心里还是出现了触动。他劝姬光等待,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心里有些犹豫,有些不忍?

一上来,伍子胥就给姬光激动的心情浇了一碗冷水,姬光沉思了片刻,然后问道伍子胥:“先生分析的很对——您说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伍子胥沉思了会,然后对姬光说道:“公子要除掉王僚,一定要先除掉了他身边的那几个人:庆忌、掩余、烛庸!不然,就算公子您刺杀了王僚,您能安安稳稳的坐在王位上吗?”

其实伍子胥也没有说出刺杀王僚的谋略。顿时,姬光低头沉思了半饷。过了一会,突然他微笑着对伍子胥说道:“您说的太对了。欲速则不达,这件事情我们必须仔细谨慎的谋划,而且我们的行动后,必须要一击成功!”

伍子胥点了点头,“而且公子还需要多往宫中走动,多见见王僚,不要让他怀疑你有杀他之心……偶尔也可做些出格的事情,比如花天酒地的,迷惑他们,让他认为你并没有威胁的行为。”

姬光笑了笑,点了点头:“一切我听先生的。您先回阳山,以后我再找您!”

伍子胥点了点头,然后他起身,向姬光鞠躬行礼,准备离开后,突然他想跟姬光说想见一见专诸的想法。可是很快他就断了那个念头,快步离开那个隐秘的地方了。

不见也好,见了怕有些事情开不了口!伍子胥可以说就专诸一个知心朋友,他带专诸见了姬光,虽然他得到了荣誉,但是伍子胥却带给了他死亡。

至于那些‘名’,那些‘利’,伍子胥已将它们看得很淡,伍子胥此生最在乎的事情只有报仇雪恨了。当然,他的心中还有人性的情义。

专诸可能需要那些名利,因为他是一个勇士,勇士就应该死得轰轰烈烈。

专诸可能也需要那些名利,因为他也是一个人,他还有他的家族,他的家族需要那些名与利。

伍子胥不希望刺杀王僚的行动来的太快,因为他希望这件事情假如做了,就一定必须要成功,唯有如此,专诸死得也有价值也有意义……更因为,此时的伍子胥还有其它的选择!

伴君如伴虎,这是因为权力中心有太多的机关算计、勾心斗角了。

一山不容二虎,这是因为权威只有一个,否则就会引起混乱与动荡。

王权与霸权很重要,但它需要及时察觉它的挑战者,然后顺势将其击溃,保存王权与霸权的稳定。

王僚没有这么做,他显然也有些骄傲自大,信任了姬光,他没有重用伍子胥,但他也没有将伍子胥除掉。

骄傲自大是兵家大讳,犹豫不决是失败前题,放虎归山却是自取其辱……时间并不长,机会也并不多,选择的结果却决定了最后的结局。

一切重大的变化,在许多时候往往来自外部的开始变化!

春去秋来,冬去夏凉,伍子胥在吴国也呆了有一年多了,期间他也会在阳山耕田栽种,偶尔王僚也会宣伍子胥进宫聊聊国家大事,偶尔姬光也会暗地悄悄和伍子胥商讨刺杀王僚的战略,偶尔伍子胥还会乘舟登山寻访隐士侠客,偶尔他还会游历漫步吴国繁市僻乡考察吴国乡土民情……

虽然看上去他只是一个潇洒的隐士,但是有许多人都知道,他在吴国是一个被重点保护的大人物——他像一个王宫的智囊!

“伍子胥在吴国被重用,他将向吴王借兵伐楚啦……”这样的‘谣、言’被传到楚国时,还是引起了一翻风波,之后,引诱的将是一波吴楚两国局势大突变的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