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5116200000049

第49章 日常之诗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做一个中国诗人

偶尔在白天走过汉口洞庭街和黎黄陂路

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边上 时不时

看到用火砖围着的老院落 拱着欧式尖顶

上面铺着红瓦 或花岗岩底墙的灰黄色洋楼

立着一排有凹痕的花岗岩廊柱 顶上 有着卷花的装饰有时看到鼓着铜门钉的院门 或已锈蚀的生铁黑栅门看见人家的窗户 仍旧是红漆的木百叶窗

顶上是一个完整的半圆 甚至伸着弧状的遮阳花布帘让人不分中西新旧 在白天的光线中

老墙上看得到订牛奶的盒子 报箱上插着《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

或本地的几家报纸 老梧桐树的树干上

挂着一块块还没脱落的树皮

扯在手上 像握着同样新旧不辨的时间或历史

有一种色彩斑驳的感觉

我和行人一样 穿着时尚

像穿着我们自己的时代

走过新旧不一的门店招牌

甚至记不起这是曾经的殖民之地

晚上 偶尔和朋友在车站路的神曲

一座天主教堂改装的酒吧里 喝啤酒

或者在南京路吴佩孚的帅府(已改装为茶楼)的吴家花园喝茶有如和黑夜一起陷身于汉口的近现代史

但又是以当下最日常的方式

在南京路口 还立着一座原日本某银行的大楼

据说是中国最早的后现代建筑 至今

这座大楼上还疏疏地染有一层绿漆

据说是日侨在抗战期间告知日本空军的信号(避免被轰炸)在江边 由北向南 依次是日租界 德租界 法租界 俄租界 英租界沿江 以前是五码头 四码头 三码头……

我曾在江边长海大酒店的墙上看到提示牌——

俄顺丰洋行旧址 建于1873年

迁自湖北蒲圻县羊楼洞 系武汉市第一家外资工厂等字样不觉想到老家 老武昌府的蒲圻县和我自己的老家蒲圻县新店镇那里离我的身体很远了 虽说有我消失了的童年由租界继续沿江向南 是龙王庙和老汉水码头

是汉水的终点 或者说汉水死在了这里

但两江交汇 确是天下真正的奇观

江汉汤汤 我想到汉水 汉字 汉族还有韩国的汉江包括我 都是这个天下的一部分

我想 就是我在场的这个时空

时时都蕴蓄了无尽的诗意

还有它如阳光般的未来 根本看不出色彩

而历史和时间 不过就是我白天在租界看到的

事物的那些发黑的部分

积淀着痛爱悲欢 或曾经的生命的热量

现在不可避免的清凉 黑是它惟一的形式

惟一能被看到的方式

这个所谓的全球 在我的生活中如此虚拟

终不如我站在江汉交汇之地

朗诵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但又想到长江在上海 死在海里 当然也是活在海里如此 死活并不是一个哈姆莱特式的问题

也不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由此说到中国诗人 那不过是一群用汉字写诗的人这有如汉水虽然死在长江 但千百年来仍是汉水江汉汤汤 不捐细流

大海茫茫 不辨点滴

苟能点滴于江海

做一个中国诗人

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