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5116200000023

第23章 鳇鱼或中华鲟咏

岳州人极重鳇鱼子。每得之,瀹以皂角水少许,盐渍之即食,味甚甘美。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

它只做水的耕夫 不管是淡水还是咸水

不管是从金沙江到上海还是从东海到日本海

这近万里的距离

它有犁形的头 梭形的身

很适合耕耘这片辽阔的水域

它贴着水底生活已经1。4亿年 从没改变

像农民那样贴着土地 在天空的最低处生活

它的两只小眼睛从不望远

对什么都不屑一顾

它把成长和青春交给东海大陆架

把诞生和爱情交给故乡的金沙江水

它不进化或者说进步 只按照习俗生活

它进化的同类比如恐龙 早就灭绝了

它用时15年 在海洋大陆架长出千斤体重并性成熟虽说从长江到大海 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要跋涉万里山川但只要长成 它就把爱和生命的种子带回家

它在长江中半年不吃不喝 辟谷 斋戒

在江底的石缝中避险 向上洄游3000公里

经过上海南京芜湖九江武汉宜昌重庆宜宾回金沙江产卵 就着桃花汛带着几十万子女奔向大海

它无数的幼子喂养过我们宋朝的祖先

也作为沿江诸鱼的食物

这来回的路有行进的美感 沧桑和悲怆

只要到大陆架的5月 南风一起它就要沿江而上

行进到宜昌葛洲坝的坝基面前

它500公斤的身体跳不过去

就用生命的记忆跳

把硬鳞撞掉了 把骨板撞破了

把自己撞死了

那回家的记忆还在跳

做爱和产卵的记忆还在跳

它的记忆越过一个大坝 两个大坝

越过了总共才不过生存了几十万年的人类

科学称它为活化石或水中大熊猫

科学家赞美它爱国故被命名为中华鲟

但没有谁认同它

是地球所有生命中还活着的 我们生命的祖先

而它的小眼睛并不在乎 也拒绝看到

它按照本能的记忆继续长大 继续回家

3000公里的路不算远 1.4亿年的时间还不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