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5115700000066

第66章 确立国民经济基础——对官僚资本的没收和改造(2)

在依靠工人群众的同时,党还指出要正确对待官僚资本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党中央指出,“对于旧职员,亦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就是我们一般地少不了他们,因此,必须有长时间的争取和教育的耐心”。“不要过分强调职工间的区别”,“不可过多地调动他们,特别是当调动使技术和业务发生不利时”。“对重要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作好争取工作,对一般职工中的积极分子作好团结工作”,吸收他们和工人一道参加企业的接收和生产管理,注意发挥他们在接管和组织、恢复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党中央还指出,对某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点和错误不能采用诉苦、坦白等过“左”的作法,而是“一般地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用政治和民主方法”去提高他们的觉悟。

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时,党中央还强调必须把对企业的接收工作和恢复生产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党中央指出,“对一切接管的工厂,应按照原职原薪立即复工,这是保护工厂,安定人心,解决工人生活的基本环节”,接收过来的企业“只有机器照常转动,人员照常工作,才算真正接收了企业,才有可能开始其它的必要改革工作和建设工作。”为此,中央规定在军管会完成接管工作后,“应迅速将企业、工厂和物资,分别交适当的负责机关管理和经营。例如将市政工业及其它若干工商业交市政府管理经营,其它工业则组织若干公司来负责经营,否则很难开工营业,即使勉强开工,亦难长期维持。”为了从接收那一天起就考虑恢复生产,党中央要求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时尽量把接收人员与经营企业的人员一致起来,避免接收人员90%,因无心经营而造成损失和浪费。

由于党中央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时注重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同时注意对干部进行教育,严肃军令政令,从而使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和成功,不仅接收得完整而且都很快地恢复了生产。如天津原中纺所属七个纺厂在接管后的第二天,90%·以上的职工就进厂报到,开工生产。天津汽车配件厂、天津汽车修理厂、天津橡胶一厂在电力尚未恢复前,工人用人工风箱吹火生产。天津被服厂接管后15天内就生产了几十万条军用裤,提前四天完成任务,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北京的官僚资本企业在解放前大部分处于停工状态,不少受到战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但是在解放后不到半年时间内,它们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恢复了生产,有不少厂矿还创造了新的生产纪录。如石景山钢铁厂产量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73%,燕京造纸厂的产量超过了解放前最高产量的163%,门头沟煤矿的产量超过了解放前最高产量的13%。在上海,解放后的次日市内公共汽车的70%恢复了行驶,水电供应和市内电话一直没有中断。周恩来同志当时评价对官僚资本的接管工作时曾讲到,“一个城市比一个城市接收得好。”上述成就,对于党在解放初期稳定政治大局,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以及开展其它各项斗争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也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从被接收的那一天起,随着所有制关系的改变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但是,由于在接收这些企业时采取了“不要打烂旧的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政策,因而就不可避免地保留了比较多的旧的痕迹。在一些厂矿中还残存着封建把头制和封建残余势力,一些过去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把头和其它反革命分子还没有得到处理,有的变换手法采取隐蔽的形式继续压迫工人,有的甚至摇身一变,伪装进步混进了共产党、青年团和工会组织。在一些厂矿还保留着旧的管理机构,新的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还没有建立起来,有的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流于形式。在某些系统的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还存在着许多混乱现象,该统一的还没有统一起来。因此,为了把这些企业由官僚资本主义的旧企业变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企业,发挥其在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和核心作用,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工作。正如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指出的那样:只有作为法律行为和政治行为的剥夺剥夺者,这还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在事实上铲除地主资本家,在事实上用一种由工人对工厂和田庄的管理来代替他们。经过1949年的努力,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接管和恢复生产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党和政府对这些企业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这就使得对这些企业进一步实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

从1950年起,党和政府在这些企业中开始了比较集中和全面的改革。改革大体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民主改革,第二阶段为生产改革。

民主改革是把官僚资本主义旧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新企业在政治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它是建国初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主改革,首先是废除企业中旧的官僚主义管理制度,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吸收工人参加管理,实行企业管理民主化。1950年2月28日,中央财委发出关于在国营工厂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的指示,要求“在国营、公营工厂企业中,必须把原来官僚资本统治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合理制度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一系列的改革。这种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工厂管理的民主化。”指示还指出,“目前尚有某些国营、公营企业的行政负责人,对依靠工人群众管理企业的观点不够明确”。“这是改造官僚企业工作中的很大障碍。”中央财委要求各地财经委指导和督促所有企业切实建立新的管理委员会,并批判各种不相信群众的错误思想与官僚主义作风。根据上述指示,1950年各国营工厂企业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对旧的官僚主义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有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和其它负责人以及相当于以上数量的工人职员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是工厂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厂内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讨论。同时,各厂矿还通过工人群众的选举建立了职工代表会议。职工代表会议,是管委会联系群众,发动和组织工人参加管理、行使主人翁权力的广泛性的群众组织。

民主改革的第二项工作,就是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彻底废除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如包工制、把头制、侮辱工人人格的搜身制等。

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和搬运公司先后发出了彻底废除和肃清包工把头制的通令、指示和决定。根据或参照这些指示、决定,煤矿、纺织工厂、搬运行业和其它厂矿企业都先后发动群众,揭发控诉包工制、把头制以及其它压迫工人的制度,明令废除。对封建把头根据他们的不同罪行分别作了严肃的处理,对其中罪恶昭彰深为群众痛恨者在群众进行控诉斗争的基础上依照法律予以严惩。在废除封建把头制,建立班组劳动组织的过程中,党还要求把在技术上有经验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工人及职员大胆提拔到行政管理的岗位上来,使企业生产管理大权真正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据华南华北八个煤矿的统计,在民主改革中受到处理的把头有2000余人,同时有12万多工人被提升为组长、井长、矿长及技术员。1951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根据中央指示,各国营厂矿交通企业结合镇反在企业内部进行了民主改革补课,进一步清理了隐藏下来的反革命分子、逃亡地主以及尚未受到应有惩治和改造的封建把头。

民主改革的第三项内容,是加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统治和对工人队伍的分裂,致使工人队伍内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少数职员工人被威胁引诱参加过反动党团;少数职员、技术人员有过压迫工人的行为;在工人之间还存在着行会帮派和地域观念,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工人队伍的团结和企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在民主改革中各级党政组织有领导地在工人队伍内部开展了加强团结的活动。对参加过反动党团者,教育他们以忠诚老实的态度坦白自己的问题,对反动统治的罪恶进行控诉,卸掉包袱。对过去曾欺压过工人的职员和技术人员,教育他们进行自我批评,向工人承认错误,并保证今后改正。对工人之间由于存在的行会帮派、地域观念而造成的隔阂,通过提高觉悟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求得相互谅解和解决。

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实质上是对企业的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改革和调整。通过民主改革比较彻底地清除了这些企业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全面地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民主改革的胜利,极大地调动和发扬了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和搞好生产的积极性。但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落后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却限制了工人群众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生产改革,就成为办好这些企业,发展生产的必然要求。生产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管理的原则,废除旧的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度,建立新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度,实现经营企业化和生产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经济核算制和采用新技术。

经济核算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管理企业的方法。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严格计算生产中的消耗和成果,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收抵支,取得盈利,用最小限度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为了建立和实行经济核算制,各企业大体作了以下一些工作:第一,认真地严格地登记企业的资产,划清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第二,在开展增产节约,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新定额,实行定额管理。第三,建立和实行生产责任制。第四,改革不合理的工资制度。第五,执行严格的预算制度和精确的成本核算制度。第六,建立和加强企业计划统计工作。

同时,各厂矿交通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落后的生产方法,采取新的生产方法。如燃料工业部1950年做出了在国营煤矿全面推行新的生产方法的决定,废除过去长期采用的高落式与方柱式的采煤方法,采用三段长壁、矸石充填等新的采煤方法,提高日采率和保证安全生产。在纺织部门推广了郝建秀工作法,等等。

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胜利完成,使这些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从所有制关系到经营制度都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建立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并使这些企业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新产品、新纪录不断涌现。

对官僚资本的没收和改造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1949年,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全国大型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40.3%。国营经济已拥有全国电力产量的580h,原煤产量的68%,生铁产量的92%,钢产量的97%,水泥产量的68%,棉纺产量的53%。国营经济还控制了全国的金融、对外贸易、铁路以及大部分现代交通运输事业。这就为建国初期统一财经,平稳物价,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我国,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包含着双重的革命生质。一方面,官僚资本是封建的买办资本,没收官僚资本是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另一方面,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剥夺大资产阶级,没收垄断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官僚资本的被没收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大大地削弱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消灭了它的最主要部分,彻底改变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对比,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其余部分,即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得不依赖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为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以及引导个体农民、手工业经济实现合作化,稳步地把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保证和创造了条件。

(范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