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庄春秋(高平作家丛书)
5115600000047

第47章 产良探家(2)

郑产良对自己原来家庭的情况,从小就已经有了个大概齐的了解。等他长大后,他娘把细枝末节、枝枝梢梢的情况给他说了个透透彻彻又明明白白。他娘跟共产党的冤仇像家缝衣服上盘在一起的纽扣,是没法再能解开的。郑产良的娘记恨一年中每个月的“五”这个数字,她死去的男人当维持会长、告密、生日、被枪决,他和她的婚日、家里的婚丧大事……十分凑巧,都在每个月份的同一天。

有一次,年龄还小的郑产良在屋楼上看见了他娘咬牙发狠的怪模样,吓得哇哇大哭了好几回。后来习惯了,这个毛病才改回来。

郑产良很自卑,但机敏。在他的履历里和档案中,看不出丁点家庭污点会影响他的前途,弥天大谎的旁枝末节被他削砍得没了踪影,他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清清白白。考大学时,郑产良专门拣边陲省份填志愿,他如愿以偿地还真的考取了他梦寐以求的昆明大学。在大学读书的第三年,郑产良就顺顺利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学读书期间,郑产良还偷闲觅缝地向人打听清楚了市委书记李金的大概情况。郑产良早早地已经知道,李金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是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在文市也享有崇高的威望;郑产良还知道,李金对有知识的年轻人很器重,最关心,也注重培养,更敢大胆地破格使用;郑产良也知道,李金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事必躬亲,并且大公无私,敢作敢为,敢于承担责任。在文市的市委和市政府工作的同志们向他介绍说,你如果能分到我们文市工作那是你的福气。你假如来到我们市工作,你只要心底无私,你就大胆地去干吧,无论到任何时候,李书记从来都不会把工作的失误和该担的责任推给下面的同志。但是,你必须在他面前开诚布公,不能掩过饰非;你必须光明磊落,不能暗箱操作;你必须知错就改,不能推诿塞责。

事情做错了不怕,只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出把事情办砸了的真正原因,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李书记是从来不会返回头来再去深究的。并且还说,李书记在文市确实成了一些在工作中有这样那样错误言行并且改正错误言行同志的一把大保护伞,在他的手下工作,那可真是太痛快,太理想喽!

郑产良想,既然李书记在文市的威望这么高,人品这么有口皆碑,那么在这样的领导干部手下工作时,只要自己细心、虚心和用心,说不好会有个好前途。

大学毕业分配前,郑产良大着胆找到了已经担任了文市人事局长的孟祥馨,向她表白了自己立志边疆报效祖国、给老区人争光的信心和决心。在孟祥馨面前,郑产良的话说得语调平实真诚,稳重得体,清秀的脸上流露出的是稚真、挚涩和淳朴。

几次接触,孟祥馨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了这个山西小伙。她跟李金汇报了情况,李金说:“大学生分配是组织上的事情,由不得你,也由不得我。只要学校接受商配函,你和市长打一下招呼,分来了我没意见。”郑产良从昆明到文市的市府又找了一次,孟祥馨对郑产良十分负责任地说:“小郑,大学生分配是由国家统一掌握的,有它的一整套程序。你首先要向校方写申请,只要校方能把你分配到我们市,我们准备接受。”郑产良听着孟祥馨的话心里暗暗高兴,他抑制住内心的狂喜,用平实的语言,谦虚诚恳也很得体地说:“孟局长,您真好。我回到学校就照您的话去做,我要迅速地向学校递申请。有您给学校开的商配函,我支援边疆建设的要求我想校方组织上会通盘考虑,问题不会很大。我的愿望就要实现啦,孟局长,我在我自己的心里确确实实是非常非常地感谢您呀。”

郑产良向孟祥馨鞠了深深的一躬,兴冲冲地回了学校。

这年的七月份,在云南,郑产良又一次如愿以偿,非常顺利地分配到了文市。

文市的组织上在对郑产良经过数月的例行考察后,分配他跟着李金当秘书。

“娘,你说我现在可该怎么办?怎么办才好啊?”郑产良知道娘没主意,他由不得自己,还是想向娘讨主意。

“他怎能清楚你的真根底哩?”郑产良的娘毛毛地问。

“说不准。假如要有个风吹草动,我确实不能再在云南了。调新疆或者写申请进西藏,再走得更远些。”

“现在的中国是人家共产党的天下。除非台湾,到哪都一样。”

“娘,你小些声。”

郑产良的娘吐吐舌头,点点头。

“首长是个好人。他对我也不错,挺信任。”

“那就好。就怕他知道了你的底细后,肯定要有麻烦。”

“首长整天忙得团团转,他顾不上操这份闲心。这次回家我不能多住,过两天就走,别真惹出什么麻烦就糟啦。”

“行。可你得见见你妹妹,也得见见你后爹,见过他俩后,你麻利走。你后爹待咱娘母俩不错,你的心里得装上他。”

“好,咱全家赶紧团聚一下,过一两天我必须走。”

“孩子,你把你亲爹忘了吧。我告诉你也不是要你去做甚,只不过是告诉你是谁把你带到这个世上的。一朝天子一朝人,风水轮流转。话是这么说,在人家共产党的手里应验不了啦。人家的江山已经十几年啦,要我看,人家的江山坐稳当啦,风水再怎么转,人家的江山也动弹不了啦。”

“娘,您说得对,是这样的。娘也不用太想过去的事情啦。虽然说我是我亲爹的亲生儿子,但是,有些话我不得不说。我认为,他这个人做的那些事情太缺德;我认为,他这个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民族气节,就没有做人的起码品质;我认为,他这个人给八路军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千刀万剐也不能说是冤屈了他。”

“孩子,理是这个理,可他是你的亲爹呀,你能掰扯得开?眼见得仇人就在眼前,又不能对人家怎么样。孩子,你不容易啊!”

“娘,没啥。首长那人做起公家事情来是个不要命的主,他更不是磨道里寻驴啼的那号人。只要我安分守己些,他不操那份闲心就不会认出我来。从今往后,我跟着他要好好干,有他的提携,我肯定能混出个人模人样来。娘,你放心吧,你的好日子还在后边呢。”

“老天爷可得保佑我娃平平安安的。我成天为甚在家烧香拜佛求菩萨,就是盼望你能好好的,能有一个出头的日子。只要你好好的,有了大出息,你亲爹在阴曹地府也会安心,也会有指望。”

郑产良的娘哭成了泪人。

几天后的一个礼拜天,郑产良的后爹和妹妹不约而同,都早早地回到了家里。

三个人一见面,自然又是另一番别一样的滋味。妹妹扑向哥哥,亲昵地问长问短,后爹捋着胡子满面春风,自得自足地乐。

“当首长的秘书累不累?”妹妹雀跃着问。

“不累,就是不能有差错,有差错就误事。误事不行,得挨训。”

“有意思。哥,你会不会已经成了首长的贴身小棉袄?”

“差不多。”

“哥将来肯定有出息。”

“但愿吧。”

“孩子,你要好好干。你一定要干出点名堂,好让咱们郑家出人头地;你一定要干出点名堂,也不枉我抚养你长成人。”郑产良的后爹掩饰住高兴劲,忙不迭地说。

在全家聚餐的饭桌上,郑产良颇有感情地说:“爹,娘,还有小妹,咱全家都见了面,我见都生活得心顺气和也就放心了。明天我就得走啦,免得首长操心。

他刚做完手术,是趁休养回的家。对他的身体我确实也有些放心不下。”

后爹告诫郑产良:“狗娃,我的好儿子,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贴下心好好忙你的去吧。那么大的一个官让你跟着,是你这辈子的大福哩。房子的根基只有打牢靠了,房子才会常年不倒,做人也一样。做人就得有牢墙靠,靠住墙才能更有出息。我们都不拦拌你,走,你别有二心,赶紧走。”

妹妹欢欢地说:“爹,你别急急忙忙地赶着我哥走,咱们一家总得到公社照张全家福吧。哥,你说小妹说的对不对?”

娘忙忙地替郑产良答:“我闺女长大了,说得不差。等照完相,狗娃的人要麻利走。”

去公社照相临走前,已经把郑产良走时带的核桃、红枣和柿饼等物品打包好。

全家人在公社照完相,刚好有到长治的汽车从县城驶来。

郑产良和家里人一一道别上了汽车,在汽车扬起的灰土中,他眼里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送行人面部的表情他没能看得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