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庄春秋(高平作家丛书)
5115600000043

第43章 故乡路上(2)

“他们是从云南回来的,是李沟河柏村的李金大叔回家乡探亲。他比我的亲人可要亲上十倍哩。”

“真的吗?李金回来了——大英雄回来了——”

在地里面,不知道是谁问了问,就喊了这么一嗓子。正在干农活的人们扔下手中的工具,争着抢着要往路上跑。部长赶紧摆手阻止住。

人们站在地里,目送着李金他们从路上走过,李金在马上微笑着向老乡们招手点头致意。一路上都是这样的情景,八十华里河滩路和山路,他们的马队用了五个多小时才来到柿庄公社所在地柿庄村。

在柿庄,李金他们也是被旗队、鼓乐队迎进公社大院的。公社党委书记致欢迎词后,李金致答词,强悍的李贵站在远远的大门门洞里,已经哭得成了一个泪人……

李金饱含深情、慨然地说:“……是柿庄公社的山山水水养育我成人,是李沟河的乡亲们抚养我长大。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尽忠不能尽孝,自古就是这个理,我也一个样,更何况我还是党的人嘛。借今天的场合,我给乡亲们行礼了。”李金向公社大院里的人群深深地弯下了腰,三鞠躬以后,他接着说:“我进了咱们县,只觉得山亲,水亲,人更亲。亲情之气向我‘呼呼’地扑面迎来,乡亲们给我的礼遇这么重,我十分汗颜哟。几十年都过去了,然而,我没有给家乡父老做过一点点事情,我的心里感到羞愧不已,也很难过。我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百倍地努力、使出全身的劲为党效命,做出比较大的成绩来回报乡亲们的厚爱……”

掌声骤起,喊声雷动,能掀翻公社大院上的天。

“下面由老英雄的儿子、李沟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和主任李贵同志讲话。”主持人高声喊。

“爹——”李贵喊叫着,从门洞里出来,咚咚咚……直奔父亲,扑通一声跪倒在李金脚前,头在院子里的大方石板地上磕得脆响。郑产良和王欣欣急忙从人群中奔过去,把李贵扶起,父子俩紧紧地搂在了一起……

霎时,院子里响起了一片抽泣声,大人的脸上都挂着泪珠,孩子们的眼珠瞪得溜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把自己的视线齐刷刷地和目不转睛地射向几十年来从没有见过面的父子俩……

“孩子,爹对不住你。我这个爹当得太差劲……”

“爹,咱回家吧。我娘还等着你……”

“你娘我更对不起,可这是没法子的事,没法子的事啊……”

“爹,您老肯定和我娘要有好多话要说。可,可,可咱们得回去才能说,有些话,咱们回去再说好不好?爹,咱走,咱回家,咱……”

李贵安慰着自己的老爹,身心关注地搀扶着自己老爹残缺的身子,眼睛巴巴地望着自己老爹那张酷似自己的脸。在老爹那张饱经风霜、饱经战争和工作压力考验的四方脸上,虽然说已经失去了润泽,却生气蓬勃,朝气四溢。这张脸,对于李贵来说,感觉到是那么样的亲切,那么样的可爱,那么样的熟悉和陌生,那么样的值得自己钦敬和骄傲。李贵转身和公社党委书记说:“书记,在这种场合,我,我不说什么了。我,我还是跟我爹赶紧地回村吧。”

“好。同志们,咱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我们的老英雄随儿子李贵同志回柏村。”

公社书记向公社大院里的人群大声喊。

郑产良在前面拨拉着人群,李贵和王欣欣搀扶着李金跟在后面,人们鼓着掌,让开道,簇拥着李金他们往外走。

公社书记和端氏公社的武装部长说:“部长同志,你的任务完成了,也完成得很好。你吃过饭好好休息一下,给马们喂喂料,下午就回去吧。”

武装部长不答应,跟公社书记扯皮,在软磨:“我们书记让我把首长送到他的村子里,任务才完成了半截,怎么能算完成了呢?不行,我不回去!”

“我们公社把马匹已经备好,正在路口等,不信你瞧瞧。”俩人说着话,一起往公社大院外面走,出了院子,公社书记指了指大院的坡下。

果然,也是五匹高头大马,披红戴花,打扮得像是谁家去迎娶新媳妇的喜马。

“书记,你们的马还打扮了打扮?”

“还能不打扮?今天这个日子可比办喜事要高兴得多,比办喜事还喜庆。”

“书记,你们的马把我的马比下去了。没说的,我只好退后。”

部长几步跨到李金面前,立正敬礼的同时大声喊:“首长,他们公社另有安排,我就送您到此。再见!”

“好,你休息休息吃点饭,给马们喂些料回去吧。谢谢您啦!”李金握住部长的手,在部长的手背上拍了几下,说着和柿庄公社书记同样的话。

“首长,如果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一定要向我吱一声,我接到命令后,立马赶到。”部长很兴奋。

“好,好。我有事一定告诉你。再见。”

李金的话说完了,刚松开部长的手,部长又是一个标准的军礼行完,转身离去。

在公社大院的大坡下,李沟河大队各个自然村的八音会,早在细吹细打着各种曲牌,在路上等候,五匹彩装的高头大马咴咴着迎天长嘶,在这五匹马中,有两匹是李沟河大队从其他大队借用的。来迎接李金回乡的李沟河人,脸上都挂着不想掩饰的狂喜,兴奋中携裹着凝重,凝重中却藏不住骄傲和自豪。由柏村的锣鼓队打头,依次是松村、柳村、楸村、榆村,已把顺序排好。柿庄公社的武装部长指挥着由柿庄中学的学生们组成的旗队,旗队排在李沟河锣鼓队的后面。

柿庄公社书记领着公社党政一班人向李金道别:“首长,明天我和主任要到县里开会,不能陪您啦。开完会回来,我们立即到柏村向您汇报工作。”

“书记同志,我该说什么才好呢?你们这摊场搞得也太……太扎眼,这不是太有些耽误乡亲们的事情吗?”李金哭笑不得。

“您为党为国为民不顾命,几十年才回家一趟,是乡亲们要求着这么办的。

这么样做,我们也是想逮机会凝聚一下人心。”公社书记朗声说,说得在情在理,说得很合乎事情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

“好了,搞已搞了,只能这样啦。我要不顺着你们的意思来,肯定要扫你们的兴,咱们再见。”

李金说完话,李贵把自己的老爹扶上马,又帮柿庄公社的武装部长把郑产良和王欣欣也搀上马。在李沟河八音会的引导下,迎接李金的队伍,缓缓地向柏村走。

李沟河大队五个自然村,村村人去屋空,男女老幼跟赶庙会一样,齐集在李河边的路上。人群随在锣鼓队、旗队和五匹马的四周涌动。李金要下马步行,可是,他的身子动不了,马前马后的路面,被拥挤着的人群塞得满满的,他只好作罢,在马上向乡亲们一股劲地不住行着作揖礼。李金哦,您老可真够累人的哟。

旗队、锣鼓队和人群已经搅和在一起,整齐的迎接队形已经不成个样子,挨挨挤挤地往前走。郑产良生怕出什么意外,硬从马背上挤塞到地上,死劲拨拉开人堆,满头大汗地来到李金的马边:“贵哥,这么个样子,出不了什么事情吧?”“能出什么事,就是走得慢些。没法子,你不用怕。”李贵满不在乎。王欣欣在马上很兴奋,两只眼睛好奇地左瞅瞅右瞧瞧。人们的穿着古里古怪,露胳膊露肉,有的人鞋子都是趿拉着。孩子们的小脸和细脖子都脏兮兮的,小胳膊、小腿和瘦脚脖都从破衣烂衫的小洞里裸露出来,看不清是什么肤色。但是,人的感情就是怪,王欣欣虽纳闷却不嫌弃,很想下马去亲近路上的每一个人,去抚摸路上每一个人的脸。她的嘴里虽然在不停地喊叫着都别靠近首长、人都让开点的话,却言不由衷,喊出的声音是轻飘飘的。王欣欣酷慕真诚,摒弃虚假。

西装革履和假模假式的貌若君子者她见过多多少,总是设法躲得远远的。她在马上想,首长的家乡还很穷,可是,人们对首长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却是百分之百的真。他们抬手动脚都是亲,是发自肺腑的爱。“衣帽不整、可亲可爱的首长家乡的乡亲们啊,虽然现在你们觉得很满足,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苦,但是,我企盼着你们真能过上好日子。”王欣欣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小王,你在想什么呢?你可要骑好你的马哟,别只顾着高兴,从马上不小心摔下来哟。”郑产良朝王欣欣喊。

“首长,快到了吧?”王欣欣不十分在意郑产良的话,她在马上大声问。

“小王,你别老是首长首长地叫好不好?这里可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哦,我自己再怎么着,也不能超过父老乡亲哟。”李金高声嘱咐王欣欣。

“可以,我知道了,从现在起我可就直呼你老李啦。”王欣欣吐吐舌头,大着胆说。

“对,这才像话嘛。”李金骑在马上哈哈大笑。

马上的老少俩一应一答,乡亲们听得清清楚楚。在他们的眼中才不管什么首长不首长,只认李金是他们本乡本土、从外面、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一位大英雄,李金是一个值得他们骄傲和自豪、也为家乡父老乡亲们挣足了面子的好汉。

四五华里的土路,弯弯曲曲地绕着河水,迎接李金的队伍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到达柏村时,天色已近黄昏。

在更加热闹的锣鼓喧天中,柿庄的武装部长从开道的头马上跨下来,转身用双手挥一挥,人堆的说笑声和锣鼓声,戛然骤止,顿时,场地上呈现出一派沉寂。武装部长咚咚咚紧跨几步,到了已经被李贵从马背上扶下马的李金面前,立正敬礼,朗声道:“首长,您到家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您还有什么命令,请指示。”

柿庄公社的武装队长也是一位复员的退役军人,很知道一些部队上的理数和规矩。

李金把部长举到鬓角的手摁下来,紧紧地握住,笑着大声说:“部长同志,你不要这么个样子的大呼小叫嘛,你说呢?我又有何德何能、何功何劳哟。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受到你们如此却之不恭允之有愧的特殊礼遇,我哪里能承受得起嘛?可是,事情已经这么做了,我实在不知道再说什么好哦。你回去后,一定要向公社的领导同志替我再次表示愧意,也谢谢你一路的照顾。我没有别的事情,跟闹翻了天似的,把举旗的孩子们也累得不轻。你回去时领着孩子们要小心一些,照顾好孩子们的安全。我不多说什么啦,你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