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都拾遗
5115000000034

第34章 史海杂谈(13)

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不可避免地将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同时,“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也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长征精神,而且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不断继承和丰富长征精神。因此,要充分发挥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抓住实质,创新和总结表现形式。

首先,必须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特别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党正是靠着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12}弘扬长征精神,要继承党和红军的光荣传统,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防微杜渐,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牢记“两个务必”,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乐于奉献、奋发进取,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创业、清正廉洁的本色。

第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所谓新长征,就是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社会历史的前进是由先进生产力发展决定的、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基本原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要进一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13}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维系、巩固和发展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要密切联系群众,更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上的需求,不断改善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感受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的信心,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之,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简单、片面的。长征精神博大精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思想体系,有待发扬和丰富的东西很多。一方面要积极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做好理论上的深化和提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支柱,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那种长征精神过时论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入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讨论会,入编《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学术论文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辑》第7集,2006年10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弘扬长征精神

隆隆的礼炮在山间回荡,雄壮的军乐在天空中盘旋……1934年2月2日上午8时,红色首都瑞金叶坪广场上,苏维埃中央政府在这里隆重地举行红军烈士纪念塔揭幕典礼。

这是一座雄伟、庄严、壮丽的塔!

那刻着“红军烈士纪念塔”7个金色大字的塔身,犹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竖立在五角形的塔座上;10块青石词碑镶嵌在塔基四周,朱红条石砌成的塔座,象征着由牺牲烈士的鲜血染成。塔座高约3.33米,并砌有五个台阶,拾级可登五角星台面,塔身约有9.63米,从地面到塔顶约13.32米高。炮弹形的塔身布满着一个个小石粒,象征着由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砌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同时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根据1933年7月11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5次会议的决定而兴建的。梁柏台任工程指导。塔的造型独特,寓意深刻,是设计者中革军委总参二局副局长钱壮飞聪明才智的体现,也是人们对死难烈士无比崇敬的结晶。人们称之为“红军塔”。

“红军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动工。出人意料的是工程刚开始,在中央苏区竟掀起了一股自动募捐的热潮。中国工农红军残废院捐大洋二十一元二角九分六厘;直属医院政治部,直属队捐大洋八元七角一分;一军团八月三十日电,已集中捐款二百四十元……就这样,从前线到后方,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战士,从军人到农民,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滚烫的心,为了牺牲的将士,他们省吃俭用,在那有限的津贴里抽出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甚至一角二角来支援“红军塔”的建造。

低垂的天空飘着几片乌云,在那萧瑟的寒风中,朱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塔座,以他洪钟般的声音,介绍了红军从井冈山以来英勇斗争的经过,在几年斗争中被国民党屠杀的五六十万革命群众,以及红军领袖赵博生、黄公略等同志牺牲的情形。

赵博生同志是中国革命军事家,1897年出生于河北黄骅县。“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虽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要职,但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由倾向革命到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12月,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宁都起义,赵博生和董振堂同志率领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17000多名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集体加入红军。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壮大了红军队伍。这支部队英勇善战,1933年1月,在金溪和南城之间的浒湾、枫山埔等战役中,红五军团牵制了大量敌人,为我军取得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在战斗中,赵博生同志亲临前线,冲锋陷阵,不幸中弹牺牲,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五军军长黄公略是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光荣牺牲的。他毕业于黄埔军校,1927年广州起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他和彭德怀同志一道,领导了着名的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930年任该军军长。这一年的6月,红军进攻南昌时,黄公略率领的部队编为石路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毛泽东在红军进军途中写下了《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红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毛泽东在词中,盛赞“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朱德最后号召大家要继承先烈遗志,踏着先烈的血迹,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为缅怀众多的革命烈士,安慰将士的英灵,在纪念塔的四周还建有红军烈士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和红军检阅台。这些革命纪念建筑物犹如众星拱月,把红军烈士纪念塔衬映得更加巍峨、壮观。

仪式完毕后,人们纷纷前来瞻仰纪念塔。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项英、王稼祥、邓发及当时党、政、军、群的领导人为纪念塔题词,并分别携刻在塔座的青石碑上。

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在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伟大的战斗中,许多同志光荣的牺牲了!这些同志的牺牲,表现了无产阶级不可战胜的英勇,奠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础,全中国劳苦群众,还在踏着这些同志的血迹前进,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争取苏维埃在全国的胜利。”

红军长征后,1935年冬,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拆毁。1955年按原貌进行了修复。塔,依然矗立在叶坪广场中央,依然是那般的宏伟、壮丽,是革命圣地瑞金的一大胜景,赤色故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在人民的心目中,永远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原载《红色故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2月)

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

“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的礼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红军的成熟和壮大。1927年8月至1933年8月,在这六年的艰难岁月里,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全国红军已发展到10万余人。历史不会忘记诞生“八一”建军节的地方,也不会忘记中国工农红军那艰苦的成长历程。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危难关头。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实行以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武装。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起义部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进入了以创造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为重要内容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隆重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并定都瑞金。根据大会决议,成立了全国红军最高领导和指挥机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5人,主席为朱德,副主席为王稼祥、彭德怀。其下设总参谋部,部长为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为王稼祥;总经理部,部长为范树德;总军医处,处长为贺诚;秘书处,秘书长为刘伯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为萧劲光。1933年5月后,因朱德在前线指挥,中革军委主席职务由项英代理。1934年“二苏大会”,又选举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为副主席。

到1933年6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已发展一、三、五军团,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辖红一方面军、红三军、红六军团、闽浙赣新十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八军、红十九军、红四方面军。

为了永远纪念南昌起义的辉煌日子,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六月三十日在瑞金颁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命令中说南昌起义“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为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动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与红军成立,特决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紧接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7月1日作出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批准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就这样,“八一”建军纪念日在瑞金确立了。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而“八一”这个让世人震惊的大字却在人民军队的旗帜上永远飘扬。人们不会忘记瑞金这块培育共和国政权,诞生“八一”建军节的红土地,红土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那欢歌笑语、盛况空前的第一个“八一”纪念日。

1933年8月1日,为使活动丰富多彩,临时中央政府做了精心准备。在《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中决定:“今年‘八一’纪念节授予战旗于红军各团,同时授予奖章于领导南昌暴动的负责同志及红军中有特殊功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责成内务人民委员部制定(作)红军家属优待证,发给一切红军战士的家属收执,”“在区苏土地部与乡苏之下,组织红军公田管理委员会,管理红军公田的生产收获及收获品保管等事宜。在区苏土地部与内务部的共同管辖下及在乡苏下组织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管理优待红军家属的一切事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中,也号召“凡我红军军人,更要学习与提高军事学术和政治知识……等实际行动来纪念这一光荣日子。”

中共中央局、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苏区中央局、少共中央局和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等中央党政军群领导机关,直接领导开展了系列活动。中央工农剧社举行了节日晚会,毛泽东在晚会上作了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的报告;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江西少年先锋队部等都分别举办了“八一”军事体育运动大会;少共国际师和中央警卫师先后宣告成立;在叶坪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上举行了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公略亭、博士堡等纪念建筑物的开工典礼。整个中央苏区掀起了以做好本职工作来纪念“八一”建军节的热潮。

8月1日这一天,在瑞金城郊竹马岗的草坪上,红旗飞舞,锣鼓喧天,一队队群众像潮水般涌向广场,攒动的人头,黑压压的一片,长枪、鸟铳、梭镖、大刀在阳光下闪烁着明亮的白光,鞭炮声、口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战士们齐声高呼:“我们是工农的儿子,自愿来当红军,完成苏维埃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

红军已远去,精神却永存。历史翻到1949年6月15日这一页,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虽然在名称上因革命斗争的需要几经变更,但他们的历史都以“八一”为起点,都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红都瑞金确定的这一天,为光荣诞生的纪念日。

(原载《红色故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2月)

诞生“八一”建军节的地方

查田运动

一、叶坪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