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都拾遗
5115000000030

第30章 史海杂谈(9)

红军学校整编后创建的红军大学,1933年11月7日在红军亲手建造的新校舍——瑞金大窝松林里正式开学。第一期学员六七百人,设指挥、政治、参谋3个系,培养营团以上干部;另设高级班一个,调训军以上干部。学生来源,主要由中革军委与总政治部命令红军部队抽调久经战斗锻炼、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质量优秀的干部参加。教职员16名,均由中央负责人兼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王稼祥、林伯渠、董必武、瞿秋白、徐特立、谢觉哉等均到校作过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报告。红军大学为党和红军的建设培养出大批人才。

三、扩建红军队伍

1.红二十四纵队

1930年5月,在瑞金成立,杨子光任司令员,蓝夏桥任副司令员,鄢寰任政委,杨斗文任参谋长;下设3个大队,共1000余人,400余支枪。1930年8月间,根据赣南特委和红一军团前委的决定,将红二十四纵队编入红二十二军第四纵队。

2.瑞金游击团

1930年10月,中共瑞金县委在山崇将各地群众武装力量合编成瑞金游击团,共400余人,200余支枪,由陈森任团长、余进任政委。后其更名为瑞金工农游击团,杨金山任团长,余进任政委,下设7个连,共700余人,300余支枪。

3.瑞金警卫营

1931年3月,红十二军在瑞金组建警卫营,钟德胜(钟民)任营长,刘志平任政委,共400余人。1931年11月改为民警局,钟德胜任局长,属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领导。

4.赤卫军(队)

1931年3月,各区、乡普遍建立赤卫军(赤卫队),队员由25~45岁的工人、农民组成,根据各区、乡人数多少编队,一般区设营,乡设连或队。1932年5月,全县有赤卫队员35253人、枪724支。1933年以后,区、乡赤卫队员多在“扩红”运动中编入红军队伍。

5.瑞金卫戍司令部

1932年6月25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17次常务会决定成立瑞金卫戍司令部,委任刘伯承为司令员、刘联标为副司令员。司令部驻瑞金城杨家祠。刘伯承调往前线后,由叶剑英兼任司令。瑞金卫戍司令部成立后,凡留驻瑞金之红军、红校及瑞金地方武装,统属卫戍司令部指挥。同时,取消各军团和各军在瑞金的留守机关,并归桥头办事处。

6.中央警卫师

即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1933年8月1日在红色首都瑞金成立。师长为孙超群、政治委员为张经武(亦说梁广),辖4个团(其中1个补充团),全师12600余人。其执行保卫红色首都瑞金的重要任务。

1934年2月18日,中央警卫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师,隶属红四军建制。师长为孙超群、政治委员为李干辉、政治部主任为周桓。其下辖第六十七团、第六十八团、第六十九团,开赴前方参加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9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把红二十三师(工人师)与红二十一师合编为红八军团。同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参加长征。

7.“扩红”运动

1933年3月,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党和政府发出了扩大红军的号召。从5月到9月,根据地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扩大红军运动。5月1日,临时中央政府提出:“以红五月为扩大红军的冲锋日”。这一号召,得到了根据地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响应。在红五月中,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的热潮。瑞金县下肖区七堡乡出现了一户农民,兄弟8人全部报名当红军的典型。1933年“红五月”,瑞金扩大红军4500余人,组成了瑞金模范师。

1933年6月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又发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在“红五月”扩大红军成绩的基础上,经过全总苏区执行局及各县工会的努力,红军工人师(中央警卫师)于1933年8月1日在瑞金成立。同年9月,瑞金县在11天内就有9000名新战士加入红军,并获“瑞金模范县”的光荣称号。1934年5月,瑞金县又有5000余人参加红军,1个月完成了3个月的任务。是年8月的扩红运动中,瑞金县壬田、河东、下肖、黄柏、九堡5区就有1356名红军新战士集中到县城,全部上前线;县城、黄柏、下宋、合龙、下肖的赤少队,全体加入红军;武阳、下洲、桃阳3区成立1个独立营加入红军。据不完全统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瑞金县区有49000余人参加红军队伍,受到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的嘉勉奖。

在扩红运动中,中央红军成立了2个新的军团——红七军团和红九军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增加新的武装力量。

8.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遣队共3个师,6000余人。军团长为寻淮洲、政治委员为乐少华,参谋长为粟裕,政治部主任为刘英,中央代表为曾洪易。7月7日,从瑞金出发,挥师北上,执行抗日先遣任务。

四、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长征

1934年10月,兴国、宁都、石城等相继失陷,第五次反“围剿”全线失败。苏维埃区域日益缩小。中共中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

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在瑞金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直接指挥红军留守部队第二十四师和独立三团、七团、十一团及江西军区领导的一、二、三四团与杨(殷)赣县军分区的十三团、登贤(信康)县独立团,加上各县独立营,共3~4万人,作为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坚力量;将瑞金、会昌、于都、宁都4个县之间的“三角地区”,列为基本的游击区和最后坚守的阵地。留在闽西坚持斗争的红军独立团以及各县、区的武装游击队约1万余人。

1934年8月,中共中央在瑞金召开苏区各省的县委书记和苏维埃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保卫局长会议,研究部署主力红军转移后,地方武装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等问题。

同年10月3日,《红色中华》报发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为发展群众游击战争告全苏区民众书》,号召苏区群众用梭镖、鸟枪、土炮、步枪等一切新旧武器,武装起来,纠集本村子、本乡、本区的群众,组织游击组、游击队,“为着保卫自由、土地和苏维埃”而斗争。

中央机关编成2个纵队。第一野战纵队,即中央军委纵队(“红星”纵队)由军委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组成,叶剑英任司令员。第二野战纵队(“红章”纵队)由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担架队等组成,李维汉任司令员。中央机关与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同时行动。第一野战纵队下辖4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总部一、二、三局和无线电三台、电话一排、通信队、警备连、工兵连(已先一天出发)、运输二排等,由彭雪枫率领,代号“红星”;第二梯队,包括总部四、五局和总政治处、警卫营、总政治部、医务所、运输一排等,由罗彬率领,代号“梅坑”;第三梯队,包括工兵营、炮兵营、运输一大队的两个排及附属医院等,由武亭率领,代号“小松”;第四梯队,包括干部团、医务所、运输大队的一排,由陈赓、宋任穷率领,代号“公馆”。第二野战纵队,辖干部团(也叫工作队)、干部休养队、警卫营(营长姚喆)、教导师(师长张建武),担任后卫,约5000人。于1934年10月10日17时至18时,分别从瑞金的梅杭、田心圩、石门圩、洋溪、九堡等地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于10月16日至19日,从江西兴国、宁都、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在于都集结,开始长征。

(原载《瑞金市志》,三秦出版社,2007年2月)

暨首届客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军事要览

“一苏大”提灯庆祝晚会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是日,在叶坪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提灯庆祝晚会。

傍晚,大会休息时间。来自合龙、叶坪、黄埠头、沙洲坝等地的群众队伍8000余人,早已集聚在会场后面。庆祝队伍排列整齐,手持“庆祝工农红军的伟大胜利”“庆祝工农兵代表大会开幕”“预祝工农兵代表大会圆满成功”等横幅标语。欢庆队伍在锣鼓、唢呐的伴奏声中步入会场,手擎花灯的少先队和欢舞龙灯、茶灯、马灯、船灯、扇子灯的队伍鱼贯而入。文艺队沿主席台献艺后,同大会代表一起涌出会场,与会场外的群众队伍联欢。顿时,红军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用竹木构成的戏台,搭在广场中央,专为“一苏大”会领导人检阅红军和庆典活动所设置。专业文艺队和乡村宣传队先后登台表演。少先队的花灯呈五角形、镰刀斧头形、鲤鱼形,花色繁多,灯架用竹篾扎成,外糊表纸,内置蜡烛,在烛光的映照下,写在表纸上的标语格外醒目;九节龙灯,相互连接,在龙头的调度下,穿花、盘柱,如行云走雨,欢腾翻滚;茶灯则以茶哥、茶妹为主角,围着一棵彩纸扎起的茶树,茶哥茶妹扭着身子跳,歪着身子唱,一唱一和,余韵无穷;马灯扶鞍徐行,跃马扬鞭,边走边唱,憨态可掬;鲤鱼灯游弋嬉戏,争跳龙门,惟妙惟肖。

身怀绝技的两位老艺人用鼻孔吹唢呐,一口气吹完一段情调多变、音律优美、节奏明快的乐曲,轰动了整个会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组织编排的采茶剧《活捉张辉瓒》,将晚会推向高潮。演员们一板一眼,有声有色,生动再现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场景。剧中,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形象第一次搬上舞台,在台下观看演出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不禁捧腹大笑。

“一苏大”提灯庆祝晚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重要活动,突显苏区人民当家做主,追求自由、光明的主题,是新中国革命文艺的开端。庆祝活动始终洋溢着普天同庆的浓厚气氛,晚会直至深夜才落下帷幕。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周年纪念大会

1932年11月6日至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举行中央政府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中共苏区中央局、少共苏区中央局、少先队总队部、全总苏区执行局、江西省和福建省军区、瑞金直属县苏、工农红军后方办事处、红军学校、列宁师范等单位代表,以及台湾、韩国、安南、满洲等地的来宾,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11月6日下午,纪念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歌声中开幕。项英代表临时中央政府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周年向全体选民工作报告书》,指出:“中央政府行政方针的颁布与实施,主要是发展革命战争,开展苏维埃更大的胜利,争取全中国的民族解放。”“希望全体选民同志,加以详细检查,帮助苏维埃政府,克服弱点,完成历史的伟大任务”。中共苏区中央局、少共苏区中央局、全总苏区执行局的代表,相继在会上发言。

11月7日早晨,叶坪红军广场举行庄重的阅兵仪式,总指挥为叶剑英、副总指挥为钟蔚剑。红军学校学生、新编师、红军部队,以及瑞金各区赤卫队、少先队、地方武装,共计7800人接受检阅。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率领全体代表徒步检阅后,登上主席台。接受检阅的队伍高呼“拥护苏维埃政权”“为苏维埃政权奋斗到底”、“苏维埃政权万岁”等口号,列队走过主席台。

阅兵仪式结束后,举行就职誓师典礼。叶剑英就任东南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参加誓师的瑞金地方武装,表示要在东南区总指挥的领导下,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下午,代表座谈,纪念大会结束。

红军建军纪念活动

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8月1日在苏区开展中国工农红军建军纪念活动,并颁布相关命令。同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并作出了“关于‘八一’纪念活动的决议”,规定以后“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1933年8月1日,红色首都瑞金城,红旗飘扬,锣鼓喧天,红军部队在城郊竹马岗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战士们齐声高喊“我们是工农的儿子,自愿来当红军,完成苏维埃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等口号,震荡红都大地,向世界发出一种强音。

中共临时中央局、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苏区中央局、少共中央局和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等中央领导机关直接领导开展了系列活动。是日夜晚,中央工农剧社在沙洲坝举行节日晚会,毛泽东在晚会上作了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的报告。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江西省少年先锋队等都分别举办了“八一”军事体育运动大会。中央苏区掀起了以做好本职工作来纪念“八一”建军节的热潮。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沿袭8月1日为建军节。

“二苏大”阅兵大典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前夕,临时中央政府于1934年1月20日在瑞金沙洲坝大礼堂南侧运动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二苏大”会议代表以及附近群众约10000余人参加了阅兵大典。是日拂晓,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阅兵总指挥何长工一声令下,几声礼炮轰鸣,阅兵开始了。首先是分列式,8人一排,在嘹亮的军乐声中行进。走在前面的是穿着新卡机布列宁服的红军大学的学生,紧接着是红军第一、第二步兵学校及红军特科学校的学生、中央警卫连全体指战员,随后是扛着梭镖的赤卫队和少先队员,最后是配系红领巾、手执三角小红旗的儿童团员。

分列式后,一排排红军战士、赤卫队员,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主席台上,中央领导一边微笑着向红军队伍挥手示意,一边说:“大家好!”红军战士齐声回答:“首长好!”

阅兵典礼上,毛泽东、朱德、蔡畅等先后讲话。毛泽东同志说:“同志们,我们经过了许多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多次反革命‘围剿’,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武装了自己,扩大了红军。”并动员广大工农群众积极、踊跃地参加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

阅兵大典历时3个多小时,在苏区军民的“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中央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欢呼声中,完成了各项议程。

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

1991年11月11日,中共赣州地委、赣州地区行署在瑞金沙洲坝中央大礼堂旧址召开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60周年大会。

中央领导分别为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六十周年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扬江西老区的光荣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题词是: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李鹏的题词是:发扬苏区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建设。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座谈会